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以其静脉损伤小、操作难度小、维护方便、不影响日常生活等优点,成为临床应用压疮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率较高,但目前治疗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静脉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指将导管从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避免重复静脉穿刺,而且可以减少药物对静脉血管的刺激。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安全可靠,可长时间保持。但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患者易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因此在置管过程中做好导管维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经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期望能给同领域的护理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支撑。方法 课题分析开展于2021年3月-11月,将我院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120例作为分析对象。为了形成护理对照,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的例数是60例,观察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评价指标: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②外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留置针 规范护理 护理价值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患儿发生导管堵塞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录70例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分析导致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29%,相比对照组的71.43%更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管留置时间更长,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观察组发生率2.86%,结果比较P<0.05。结论:血凝块形成、药物残留、异物阻塞以及积聚物阻塞都是导致发生导管堵塞的重要因素,在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患儿治疗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加强导管的维护,能够提高穿刺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 导管堵塞 发生原因 针对性护理
  • 作者: 杨方英 华荣誉 吴婉英 毕丹凤 吴怡 王锦毓 高利琴 梁冠冕 吴红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护理部,杭州 310022,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杭州 310053,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静脉治疗中心,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杭州 31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据肿瘤患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1 032例,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检验,采用图形校准法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栓史(HR=27.82,95% CI 8.17~94.88,P<0.01)和高脂血症(HR=3.01,95% CI 1.31~6.93,P=0.009)是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1(95% CI 0.63~0.80),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1周、2周、1个月内预测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概率的校准曲线略偏离标准曲线,提示该模型有可能高估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结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可操作性强,可以用于预测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从而识别高危患者,为制定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 肿瘤 列线图
  • 简介:摘要PICC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静脉血栓是PICC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了解PICC引发的静脉栓塞病因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同时,PICC置入前后的护理可有效避免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ICC 肿瘤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范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PICC置管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 并发症 PICC 满意度 置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采取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时,应用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并发症具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求实施均分60例患者的措施,对划分后的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人数各为30例,对照组护理工作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工作中采用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护理满意度方面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对比满足了统计学要求。结论:在护理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时,应采用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应在护理工作中普遍应用并充分发挥出作用。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专科护理干预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防范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的86例PICC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3例)、观察组(n=43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进行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较对照组25.58%低(P<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干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可保证PICC置管安全,减少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干预满意度。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防范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并发症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PICC静脉输液患者,总计12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60例,观察组行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患者6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包括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依从性、PICC留置时间。结果:静脉炎、局部渗血、感染、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专科护理干预 PICC 依从性 满意度 留置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补钾致痛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将72例遵医嘱静脉输注氯化钾的住院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输液前用50~60℃的热水泡手5min,输注过程中给予热敷)和对照组(不给予热水泡手及热敷),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的程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热敷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的局部疼痛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氯化钾 疼痛 热敷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颈静脉留置针技术的改进,如颈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注意事项、置管期间的护理等项措施的实施,使颈静脉留置针技术可操作性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尤其适用于急诊抢救危重患者,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

  • 标签: 急诊抢救 颈外静脉留置针 技术
  • 简介:为主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术式,将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下腔静脉通过人造血管与主肺动脉吻合。手术前后均行右心导管、心血管造影及肺ECT检查。共行心管道TCPC术16例,其中非停跳下手术7例。结果表明,术后早期死亡2例(12.5%),4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乳糜胸并发症(发生率28.6%)。所有术后存活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满意,腔静脉造影及肺ECT均显示右侧肺血分布占优势。结论;该手术方式保持了心管道TCPC原有优点,可有效地避免随生长发育带来的人工管道相对狭窄及吻合口梗阻问题,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仍可获得右肺优势血流灌注。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心外管道 心血管造影 ECT检查 右心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将静脉输液改进管理措施用于疼痛科患者中,评估对降低患者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疼痛科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抽取35例归入参照组,此阶段尚未执行静脉输液改进管理措施,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疼痛科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抽取35例归入实验组,此阶段已经执行静脉输液改进管理措施,参比2组一次穿刺未成功总计率、输液液体外渗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未成功总计率比较于参照组,形成数据对比差异性,实验组输液液体外渗发生率比较于参照组,形成数据对比差异性。结论疼痛科患者采取静脉输液改进管理措施能将其外渗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疼痛科 外周静脉输液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从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新生儿中心静脉时的最高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共72例开展PICC置管的患儿,由静脉不同位置为新生儿置入PICC导管临床病例进行观察,经分析新生儿体重、PICC置入后的使用情况及其导管尖端位置与出现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ICC的新生儿中,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占80.0%;贵要静脉在置管静脉中达到65.33%;经贵要静脉置入的PICC导管更加容易实现预测长度,其尖端更易于抵达上腔静脉;尖端抵达上腔静脉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较长,且出现静脉炎几率较低。结论对NICU中的危重新生儿和早产新生儿而言,PICC是输注治疗用药以及进行肠道外营养的一种有效途径,置管是否高效、使用与维护是否正确影响着导管的实际使用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几率。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新生儿 置管长度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8例采用PICC化疗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观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128例患者中1次置管成功120例,成功率94%,至化疗疗程结束发生静脉炎4例,发生率为3.1%。结论采用PICC化疗,结合针对性的护理,能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及预防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损伤。

  • 标签: PICC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颈静脉留置针技术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8例接受输液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前臂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B组患者采用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结果B组患者的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由于留置针所导致的并发生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应用颈静脉留置针技术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颈外静脉留置针消化内科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