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蚀病是较长时间接触各种酸雾或酸酐所引起的牙体硬组织脱钙缺损所导致的疾病。其临床表现除前牙牙冠有不同程度缺损外,还有牙齿对冷、热、、甜等刺激敏感,严重者牙冠大部分缺损或仅留下残根,是生产和使用的工人的一种较常见口腔职业病。

  • 标签: 牙酸蚀病 职业性 计生委 解读 标准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白介素17E(IL-17E)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粒细胞的作用。方法:以流式细胞检测的方法检测1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15例过敏性非哮喘患者、14名无过敏正常人嗜粒细胞IL-17E及受体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IL-17E的水平,并比较了不同组别间的差异。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145(64~290)ng/L]显著高于无过敏正常人群[21(0~116)ng/L](P=0.012)。血浆IL-17E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03)。嗜粒细胞表面IL-17E特异性受体IL-17RB的表达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43.08%(33.96%~59.98%)]显著高于过敏性非哮喘患者[11.98%(6.33%~27.11%)](P=0.002)和无过敏正常人群[17.70%(10.97%~38.9%)](P=0.01),IL-17RA的表达也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97.94%(94.25%~98.74%)]显著高于过敏性非哮喘者[86.60%(27.48%~97.64%)](P=0.036)和无过敏正常人群[93.24%(42.38%~97.36%)](P=0.027)。嗜粒细胞表面IL-17RB的表达与IL-17RA的表达相关(r=0.809,P=0.001)。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为145(64~290)ng/L,显著高于无过敏正常人群[21(0~116)ng/L](P=0.012),但与过敏性非哮喘者[80(42~156)ng/L]比较无显著差异(P=0.275)。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嗜粒细胞表达其受体IL-17RA和IL-17RB增高,提示IL-17E在过敏性炎症中嗜粒细胞的活化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嗜酸粒细胞 白介素17E 白介素17受体A 白介素17受体B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52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出现症状之后,分别在0-2h以及2-4h对这些患者进行静脉血采血,然后分别对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进行检测。另外设置对照组,从体检健康的人群中随机选出50人,对其同样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相比于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对于患者H-FABP的检测,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都出现了水平显著较高的现象,(P<0.05),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更加符合要求。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检测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均比较好,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铋钾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胃溃疡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铋钾治疗,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铋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7.7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89%,对照组为26.67%,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治疗胃溃疡应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铋钾具有很好地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可同时测定药用辅料油酸聚烃氧酯中油酸、肉豆蔻、棕榈、棕榈油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等7种脂肪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柱温以2℃·min^-1的速率从170℃升温至230℃,维持10min,检测器为FID,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60∶1,试样甲酯化处理后进行测定。结果:上述7种脂肪在各自测定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精密度良好,各组分的检测限在0.86~2.32μg·mL^-1,定量限在2.54~8.21μ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已被2015版《中国药典》采用。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油酸聚烃氧酯 脂肪酸组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胶升白胶囊中阿魏的含量的探讨。方法通过色谱柱、流动相、流速、紫外检测器等方式,来进行芪胶升白胶囊中阿魏的含量的测定。结果通过测定得出芪胶升白胶囊中阿魏的含量保持在0.2239~1.1195μg的范围内,并且呈现成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达到了98.84%。结论此种测定方法具有简便、准确的优势,可作为芪胶升白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芪胶升白胶囊 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 简介:以沙丁胺醇(SAL)为印迹分子,三氟甲基丙烯(TFMAA)为功能单体,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LC-WPBE方法和6-31G(d,p)基组,模拟SAL印迹分子与TFMAA功能单体形成稳定复合物的构型,讨论了其稳定复合物的成键作用位点及数目、自然键轨道(NBO)电荷的转移及其反应的结合能,探讨了SAL与TFMAA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分子印迹中溶剂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SAL与TFMAA印迹比例为1∶4,以氯仿为溶剂时,合成的复合物能量最低,吸附性更强.

  • 标签: 沙丁胺醇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三氟甲基丙烯酸 溶剂 计算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枸橼抗凝技术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观察枸橼抗凝在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护理要点和干预措施,以供临床借鉴。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28例危重患者,床旁CVVHDF治疗中应用枸橼局部抗凝,血流量200ml/min。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h、2h、4h、6h及结束时监测患者滤器后静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气分析值,监测pH、碳酸钠,剩余碱(BE)及钙离子水平,并记录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比普通抗凝有所延长,透析后酸中毒得到纠正,出血并发症极少,透析前后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枸橼具有良好的局部抗凝效果,明显延长了滤器的使用时间,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风险,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枸橼酸抗凝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凝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氨基注射液联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液体疗法、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疗法、补锌综合治疗,研究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674%小儿氨基注射液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止泻时间总疗程明显短于治疗组;结论小儿氨基注射液联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明显的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 标签: 小儿氨基酸注射液 液体疗法 轮状病毒性肠炎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局部枸橼抗凝(regionalcitrateanticoagulation,RC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0例需应用CRRT治疗的高危出血患者分为RCA组(n=25)、无抗凝剂组(n=25);监测RCA组治疗前,治疗中体内、体外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监测RCA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游离钙、血钠、碳酸氢根浓度;监测两组治疗时间;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时间RCA组长于无抗凝剂组(P〈0.05);RCA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RCA组无明显的电解质紊乱或代谢性碱中毒发生。结论:局部枸橼抗凝应用于高危出血患者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枸橼酸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抗凝
  • 简介:目的:观察甘草次(Glycyrrhetinicacid,GA)对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gE、IL-4、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哮喘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0.5mg/kg组、甘草次200、100、50mg/kg剂量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与氢氧化铝致敏,并OVA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7d,于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动物,取血清测IgE、IL-4及TNF-α含量,收集BALF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Western-blot法检测甘草次对哮喘大鼠肺组织IgE、IL-4及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甘草次200、100mg/kg可使哮喘大鼠BALF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降低,中性粒细胞数增多,使血清及肺组织IgE、IL-4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甘草次可通过减少炎性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和下调细胞因子IgE、IL-4及TNF-α水平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改善哮喘症状。

  • 标签: 甘草次酸 支气管哮喘 IGE IL-4 TNF-Α
  • 简介:本文为了探讨次枸橼胶体铋(CBS,DE—NOL)治疗HP感染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将部队场站医院门诊因上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慢性胃炎20例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次枸橼胶体铋和西咪替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从而得出结论:采用次枸橼胶体铋治疗HP感染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次枸橼酸胶体铋 HP感染型慢性胃炎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用氟对碳酸饮料致离体牙釉质蚀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正畸减数前磨牙15颗,制备釉质样本30个,两两配对分为0.95%~1.05%氟化泡沫、0.615%氟凝胶、0.1%氟保护漆3个氟化物预处理实验组及其对照组,可口可乐碳酸饮料浸泡样本5min,测量浸泡前后的牙釉质显微硬度。【结果】0.95%~1.05%氟化泡沫组及其对照组、0.615%氟凝胶组及其对照组、0.1%氟保护漆组及其对照组的釉质显微硬度分别下降25.47%(42.88%)、28.91%(38.25%)、36.62%(41.13%),碳酸饮料浸泡后氟制剂预处理组与相应无氟对照组间釉质显微硬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氟化物处理组釉质硬度下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用氟可部分抑制碳酸饮料所致釉质硬度下降,高浓度氟的抑制作用更强。

  • 标签: 牙酸蚀 氟化物 碳酸饮料 牙釉质 显微硬度
  • 简介:日本有不同层次的行为体参与东亚地区的环境外交。从日本环境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等官僚机构组成的决策层,科学家群体和日本企业组成的中间层,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和日本国民组成的草根层在“东亚沉降监测网”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日本多层主体参与环境外交的模式对地区环境合作具有表率作用,但是这种模式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影响着地区环境治理的进程。

  • 标签: 东亚环境治理 日本 多层主体 东亚酸沉降监测网
  • 简介:摘要恶性脑胶质瘤是成人原发性脑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最新研究表明,脑胶质瘤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疾病,其发生与众多相关基因的单核苷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密切相关。本文对恶性脑胶质瘤遗传易感基因的单核苷多态性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 标签: 脑胶质瘤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肾上腺素、重酒石间羟胺联用治疗因休克引发的心搏骤停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因休克引发的心搏骤停的患者20例,临床用药观察治疗,根据临床症状联合用药,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从用药原则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出发,综合药物治疗,入院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患者治疗满意。结论因临床根据病症症状的不同,用药方法不尽相同,总体原则根据病情发展合理用药,控制病情恶化,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证。

  • 标签: 酸肾上腺素 重酒石酸间羟胺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