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华大学与山东海泽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实现了分散微结构反应器可控制备纳米碳酸钙工业应用。应用该项新技术所制备的纳米碳酸钙粒径分布窄,能耗低,二氧化碳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可控制备 反应器 微结构 膜分散 纳米颗粒 纳米碳酸钙
  • 简介:介绍了纳米金属多层的微结构热稳定性的实验和相关的理论基础及模拟计算,探讨了实验及模拟的发展前景,综述了纳米金属多层的微结构热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纳米金属多层膜 微结构热稳定性 模拟
  • 简介:2006年10月20日.山东盛大集团为其独资设立的陕西咸阳海泽纳米材料公司举行项目一期投产暨二期开工典礼.标志着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分散微结构反应器制备纳米碳酸钙技术首次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该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纳米碳酸钙生产基地。

  • 标签: 纳米碳酸钙 膜分散 投产 生产线 工业化生产 国内首创
  • 简介:用离子束技术探讨了Si表面纳米Ti薄膜制备的可行性以及Ti薄膜组织结构与离子束工艺之间的关系。实验进行试样表面预处理、轰击离子能量、离子密度、温度、沉积时间等离子束工艺参数对单晶Si(111)表面沉积的Ti薄膜结构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Ti表面晶粒形貌,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俄歇电子谱仪(AES)分析了Ti的结构和成分。由于残余气体的影响,Ti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氧化,随温度升高和轰击离子强度增加氧化愈加明显。

  • 标签: 表面离子束辅助沉积 纳米薄膜 晶粒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领域尤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中的应用进展,综合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在根管充填研究动态,展望其在口腔材料领域的潜在发展。方法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host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1992/2007相关文献,检索词为“Hydroxyapatite,Nanometer”,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1995/2007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羟基磷灰石,纳米”,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内容与羟基磷灰石的结构、改性研究、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口腔医学领域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和重复研究。结果共收集到276篇相关文献,纳入30篇完全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9篇介绍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颌面外科及口腔内科的临床应用;21篇关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基础研究,包括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抗菌性及其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资料综合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由于与天然骨无机结构相似生物相容性极好,有骨诱导性,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了关键作用,纳米特性减少了根管充填后的微渗漏,纳米羟基磷灰石和一些抑菌/抗菌制剂复合的新型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有良好的抑菌/抗菌性,对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结论新型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符合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要求,按毒性剂量分级属无毒级,无致热原性、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细胞黏附性和抑菌/抗菌性,有望在口腔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纳米 羟基磷灰石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对纳米羟基磷石复合40%二氧化锆材料进行早期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的要求,同时报据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40%二氧化锆材料的特定用途,选取样本进行如下生物学实验致敏试验,溶血试验,刺激试验,肌肉植入试验。结论经体内和体外试验结果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40%二氧化锆材料无致敏、无刺激、无变形,具有良好的血液及生物相容性。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二氧化锆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在塑料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可使塑料增加韧性、强度。但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纳米无机粒子在塑料中的分散问题及介面粘接等问题,并讨论了其研究新进展及工业化进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 标签: 纳米技术 塑料工业 改性处理 纳米无机粒子 介面粘接 聚氯乙烯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高强高导铜合金基纳米复合材料(CuZr/AlN)。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等方法研究不同烧结工艺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固溶时效对CuZr/AlN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组织致密,晶粒大小在0.2μm左右;试样的布氏硬度随着复压制压力和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试样的布氏硬度开始随着锆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锆颗粒含量大于0.5%时,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开始降低。试样的抗弯强度随着复压制压力和烧结温度的升高而提高,抗弯强度在锆含量为在0.5%时最大。900°C固溶后的布氏硬度比固溶前的布氏硬度低,试样在500°C和600°C时效后,布氏硬度增加,在700°C发生过时效现象。

  • 标签: CuZr/AlN纳米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力学性能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纳米SiO2颗粒(n-SiO2)、纳米SiC晶须(n-SiCw)和碳纳米管(CNTs)3种不同形态纳米相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纳米添加相对铜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物理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相可以显著提高铜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其中n-SiCw的增强效果优于n-SiO2和CNTs;CNTs/Cu的减摩耐磨效果优于SiO2/Cu和SiCw/Cu;0.75%-CNTs/Cu(质量分数)复合材料具有高的硬度、优良的减摩耐磨性能,是综合性能最佳的复合材料。

  • 标签: 纳米相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 简介:在催化剂P-TSA的作用下,运用原位溶液-凝胶法,将BGPPO、DDM和TEOS合成了具有纳米结构的含磷环氧/硅黏土复合材料,经傅立叶红外转移(FTIR)、核磁共振(NM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后发现,环氧树脂中的硅粘土达到了纳米级尺寸,并且,随着粘土含量的增加,

  • 标签: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环氧树脂 硅粘土
  • 简介:苯胺分子中的氨基-NH_2可与高岭土层间氧原子或羟基—OH形成更强氢键,发生插入反应而"溶胀"。过硫酸铵引发苯胺原位聚合,成功制备了聚苯胺—高岭土纳米复合粉体。经粒度分析、SEM、XRD和导电率测定等手段,表征了复合粉体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当高岭土含量达50wt.%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导率为:0.253S/cm。表观粒度与高岭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分布变窄。由于层状高岭土的诱导作用,使聚苯胺的结晶度提高,聚苯胺与高岭土之间不是简单的混合,存在氢键相互作用。高岭土层间受限环境和聚苯胺与高岭土之间的氢键自组装,高岭土层间羟基—OH对聚苯胺有质子掺杂作用,使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发生了变化。

  • 标签: 高岭土 聚苯胺 电导率 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 简介:无机/无机核壳(记为“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许多不同于单组分胶体粒子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物理与化学性质。介绍了无机/无机核壳纳米复合粒子的4种主要形式:金属/半导体、金属/金属、半导体/半导体和半导体/金属型.详细讨论了金属/半导体型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以及如何控制壳厚的完整性和均匀性,同时评述了这些形式及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并展望了其前景。

  • 标签: 核壳粒子 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
  • 简介:在对市售纳米金刚石进行适当的机械化学改性、分散及分级,制得粒度分布在150nm以内、浓度可调、分散稳定、不含污染镀液成分的复合镀用纳米金刚石悬浮液的基础上,研究了工艺条件、纳米金刚石粒度和表面状态、镀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对铬-纳米金刚石复合镀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硬铬电镀工艺同样适合于铬-纳米金刚石复合镀;纳米金刚石团聚体解聚、粒度分布均匀和在镀液中稳定分散是得到高性能镀层的前提条件;颗粒能否在阴极粘附足够长的时间形成强吸附是颗粒沉积的关键,标准镀液中加入纳米金刚石镀层显微硬度反而降低,添加表面活性剂镀液中的复合镀层晶粒明显细化、显微硬度提高可达35%。

  • 标签: 纳米金刚石 镀铬 复合镀 影响因素
  • 简介: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阻隔涂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阻隔机理,探讨了不同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阻隔涂层,并对阻隔性聚合物纳米复合阻隔涂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聚合物阻隔涂层 纳米复合涂层 阻隔机理
  • 简介:巴基斯坦研究者报导,土壤中添加纳米颗粒能够提高土壤中水分的保留率和养分的释放特性。合成的肥料一直以来很受欢迎。自从1960年开始,世界范围内氮基肥料的使用增加了9倍,然而磷基复合肥的使用只增加了3倍。

  • 标签: 纳米复合材料 肥料 沸石 巴基斯坦 释放特性 纳米颗粒
  • 简介:有机-无机杂化复合纳米材料可以在微观尺寸上将有机和无机组分相结合,使复合材料兼具两种组分的优点,实现所需的性能或功能,因此成为材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有机荧光染料罗丹明、三苯胺和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为母体,制备出一系列对汞离子、铜离子、铁离子等常见金属离子具有明显光谱响应的探针类材料并选取合适的支撑基质组装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实现了对金属离子和一些阴离子的目视比色传感。不同离子的加入及加入顺序都会对探针类材料的吸收及发光光谱造成明显的变化。以不同的金属离子或氧气作为输入值,以吸收强度/发光强度作为输出值,模拟了分子水平的逻辑门,拓展了这些材料的应用。为了解决背景荧光干扰,我们利用六角相的β-NaYF4纳米晶为激发源,采用二氧化硅进行包覆,然后将荧光探针分子固载到二氧化硅表面,得到了对金属离子具有传感性能的核壳型的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在近红外激发下能够显示明亮的上转换绿光发射,同时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较高的灵敏度,并且其荧光强度表现出对汞离子浓度的线性响应。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的上转换光学性质、汞离子传感性能使它们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复合材料 目视比色 传感 发光 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