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为了更好地为市场和行业培养人才,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技能。本文就职业学校如何对实践操作进行考核评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必要性,力求形成相对科学、可操作性强实践性教学评价方式,使实践教学更加有序地开展,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 标签: 实践改革评价公平公正能力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缓解和改善病情影响,并总结相关社区护理经验。方法调查了解社区内655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了解程度、饮食与运动、正确服药和血压控制等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升高;患者中吸烟、食盐过多、不参加体育锻炼比例下降,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者所占比例比干预前增高;干预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收缩压、舒张压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人群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能有效缓解或改善高血压患者病情,是一种切实有效方法,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护理干预 知晓率 膳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在我处确诊32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为期一年高血压病社区干预,一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为期一年社区干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19.8%提高到97.9%;正规服药率由干预前51.5%提高到97.0%;平均收缩压由干预前153.8mmHg降低到了136.7mmHg;平均舒张压由干预前91.3mmHg降低到了87.5mmHg,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37.5%提高到86.6%。社区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控制不良生活行为手段社区干预模式是控制高血压疾病比较有效途径。

  • 标签: 高血压病 社区干预 评价
  • 简介: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评价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包括网络远程教育)教学质量重要环节.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文献进行综合研究,形成较为完备、科学校外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按照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六大步骤初步构建了我国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评价体系,并提出完善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措施.

  • 标签: 高等院校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评价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阐述了心理护理概念,病人心理需求,心理护理目的,提出了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应包括对患者生理、心理指标的量化评定,患者主观体验、满意程度及护理目标实现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医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丰富心理学知识和深厚实际经验,针对护理对象存在或潜在心理行为问题,灵活应用心理护理程序,才能达到良好心理护理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目的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方法将160例患者按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施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安排就诊,实施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全程引导就诊。结果实施组主动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态度,护士形象,就诊管理秩序,健康教育,环境整洁等6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护理质量逐步提高。结论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满足病人需求,可提高患者满意度,调动护士积极性,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效果评价
  • 简介:根据高职项目化教学现状,以高职课程食品感官检验技术职业能力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工作任务系统化多元评价体系。建立了考评能力结构模型、任务评价分解和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助产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产检并分娩孕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心理护理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产前焦虑占45%,产前抑郁占22%,对照组产前焦虑占89%,产前抑郁占39%,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心理护理干预组顺产概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助产能消除产妇恐惧和焦虑心理,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保障手术安全,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方法由具有执业资格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结果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近两年来,杜绝少数出现错误手术信息,确保手术安全。结论继续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 标签: 手术 安全核查 评价
  • 简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是它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进程与走向有指引作用。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目的、评价对课改重要性出发,重点反思了初中数学评价一种方式。

  • 标签: 初中数学 学习评价 教学反思
  • 简介:本文采用关键事件技术(CIT)搜集学生对课堂教学书面评语,对学生提出引起他们满意和不满意事实进行分类和分析。通过解读和剖析导致学生满意和不满意原因,寻求提高学生满意度及教学质量正确解决办法。调查结果发现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满意度最重要途径是:采取与学生特征匹配且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并打造复合型、服务型、反思型教师队伍。伴随教改深入,课程和教学质量控制重点就应当从外部评估转向一线教师自我控制。CIT技术为教学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线索,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关键事件技术 课堂质量评价 满意度 事件分析 提升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我院急诊护士中普及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后得到实际应用效果,并通过该培训提高急诊护士急救能力。方法使用心肺复苏培训设备,按照制定好培训方案对我院34名急诊护士实施培训,培训前后采用同样评分标准对急诊护士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及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操作技能主要考察护士做心肺复苏时按压频率、按压幅度及胸廓起伏程度合格程度。结果培训前后,急诊护士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及技能操作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技能操作在培训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过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后急诊护士明显提高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技能操作能力,并增强了临床心理素质,使院内整个急救水平明显提高。

  • 标签: 急诊护士 心肺复苏 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口语形成性评价标准a.谁来评价?参与评价者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家长评价等多方位评价。b.为什么评价?形成性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对学生水平进行鉴定,而是为了发现各个学生在当前单元学习中学习困难和缺陷之所在,为有针对性改进提供信息,即起着反馈、诊断和激发作用。c.什么时间评价?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在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正在形成,还未完全形成之时穿插进行。可在课堂、课后进行,故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d.评价什么?在英语学习中评价学生"说"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引导学生 评价表 评价学生 档案袋 英语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校本课程评价,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分析和监控过程,也是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过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评价机制,才能在教学管理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 标签: 〔〕探索思考评价有效性样本课程
  • 作者: 李海英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科成绩的教学评价,应该摒弃传统的成绩评价方式,着力体现幼师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突出“幼师专业能力”特点,并以发展性评价的眼光,重点测评学生的幼师岗位素质。同时,阐述了目前本专业的两种发展性评价方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法”与“专业素养表现评价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尼美舒利处方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00份含有尼美舒利药品处方进行其合理性分析,并加以评价。结果500份处方中14岁以下患儿200例,占比40%,其中尼美舒利最常用适应证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所占比例为90.6%,其次为发热病因待查,所占比例为9.4%;14岁以上患者共300例,占比60%,其中尼美舒利最常用适应证为各种软组织风湿病,慢性关节炎和神经性疼痛,所占比例约为51.2%,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发热,所占比例为20.0%,以及急性创伤、手术后疼痛,所占比例为11.9%。500份处方中,部分处方在尼美舒利适应证、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结论在开具处方之前,应当合理评估尼美舒利危险/效益比,并规范处方行为,做到合理用药,以期减少尼美舒利在临床应用中用药风险。

  • 标签: 尼美舒利 合理用药 处方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