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在刘依闻先生90华诞的画展上,有几幅1979年在武汉钢铁公司画的工人像最让我感到亲切。那年春天,我还在武钢供电厂工作,刘先生到工厂体验生活,我每天陪着他到各个车间转,寻找合适的工人做模特,并和先生一起画油画、素描写生。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刘先生一边和工人聊天,一边画,那些准确、肯定的线条让我惊叹,勾勒皴擦之中,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时隔近三十年,当我看到这些工人形象时,还能忆起当时的情景,甚至能叫出画中人的名字。记得那时我对刘依闻先生说,想报考湖北艺术学院,先生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你这里画画的条件比我在学校好多了,厂里重视,模特又多,到学校干什么?当时的办学条件可见一斑。

  • 标签: 先生 武汉钢铁公司 体验生活 艺术学院 办学条件 工人
  • 简介:郑板桥善竹石。其竹,劲瘦挺拔,曰筋节,曰傲骨;抑或纷乱横出,是跋扈、张狂,也不乏愤世妒俗。其石,嶙峋峥嵘,曰奇峭,曰棱角;抑或执拗地称冥顽不化,当然,也可以雄霸中天,"柱上云霄"。论者多不谓其姿态万千、丰富多彩,而说张扬、怪诞,不循常理。因为,他位列"扬州八怪",而且如今的人们一提"八怪",首先跳出脑海的就是郑板桥。郑板桥画过很多《兰竹图》《竹石图》以及《兰竹石图》,最著名者,

  • 标签: 《竹石图》 郑板桥 扬州八怪
  • 简介:西岳华山庙碑,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一六五)四月廿九日立于陕西华阴西岳庙中。原碑高一七三点五厘米,宽八四点七厘米;碑文共二十二行,每行三十八字,碑额『西岳华山庙碑』篆书,其余文字是典型的东汉隶书。碑文内容记述周至汉间,历朝祭西岳华山的祀典,也记载弘农太守袁逢主持重修西岳华山庙的经过,从来袁氏迁京兆尹,继任的太守孙璆在四年之后,完成了重修西岳庙的工程,并竖立了这块碑石。汉碑很少有书者姓名的,此碑末云:『京兆尹勅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遗书佐新豊郭香察书,刻者颖川邯郸公修……』,历代学者为『郭香察书』作了考证,聚讼纷纭。有人主张『市石』,『察书』是对文,

  • 标签: 华山庙 庙碑 延熹华山
  • 简介:《書法研究》創刊于1979年,是中國當代第一本書法純學術刊物,她曾為書法學術研究作出過不懈的努力和奮力的鼓呼,後由于多方面原因,于2008年停刊。她曾以'昌明書學研究,培養青年學者'為辦刊方針,構建了創作理論、歷史研究、藝術批評、書法教育等板塊,有力推動三十多年間的書學研究發展。在當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國家戰略指引下,書法的學科和理論建設得到了進一步

  • 标签: 刊徵 復刊 徵稿
  • 简介:《書法研究》創刊于1979年,是中國當代第一本書法純學術刊物,她曾為書法學術研究作出過不懈的努力和奮力的鼓呼,後由于多方面原因,于2008年停刊。她曾以'昌明書學研究,培養青年學者'為辦刊方針,構建了創作理論、歷史研究、藝術批評、書法教育等板塊,有力推動三十多年間的書學研究發展。在當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國家戰略指引下,書法的學科和理論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作為曾為中國書學作出貢獻的理論陣地,《書法研究》不能缺席這個

  • 标签: 國書 書法雅言 刻帖 鍾繇 延安西路 書評
  • 简介:《書法研究》創刊于1979年,是中國當代第一本書法純學術刊物,她曾爲書法學術研究作出過不懈的努力和奮力的鼓呼,後由于多方面原因,于2008年停刊。她曾以'昌明書學研究,培養青年學者'爲辦刊方針,構建了創作理論、歷史研究、藝術批評、書法教育等板塊,有力推動三十多年間的書學研究發展。在當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國家戰略指引下,書法的學科和理論建設得到了進一步

  • 标签: 書法雅言 刻帖 鍾繇 延安西路 文萃 布達
  • 简介:《書法研究》創刊于1979年,是中國當代第一本書法純學術刊物,她曾為書法學術研究作出過不懈的努力和奮力的鼓呼,後由于多方面原因,于2008年停刊。她曾以'昌明書學研究,培養青年學者'為辦刊方針,構建了創作理論、歷史研究、藝術批評、書法教育等板塊,有力推動三十多年間的書學研究發展。在當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國家戰略指引下,書法的學科和理論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作為曾爲中國書學作出貢獻的理論陣地,《書法研究》不能缺席這個

  • 标签: 刊徵 復刊 徵稿
  • 简介:在无闻师逝世七周年之际,由西泠印社编辑出版的《徐无闻印存》几经波折终于问世了。刘江、韩天衡先生为此书作序,受业李伟鹏、陈道义作跋,为此集增色不少。深切的怀念,由衷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读之令人感慨万分。书前附先生论印书法四幅,字字珠玑,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无闻师的印艺和印学思想。

  • 标签: 《徐无闻印存》 印风 印学思想 印艺 艺术创作 艺术风格
  • 简介:在当今美术界,大家对华夏的名字并不生疏,直到不久前,他才从《美术》杂志主编的岗位上退下来。可是,对这位自50年代以来一直辛勤地工作在编辑岗位上的老同志在美术理论方面的成就建树、学术品格和人格风范,大约除老同志外,很了解的并不多。回忆我最早见到他是1985年在《中国画》编辑部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对众说纷纭的中国画“末日论”,他的态度虽然是明显的不大赞同,却出言慎重。直到90年代方有较多接触。这位老同志给我的印象是:坦诚、热情、直爽、理论修养深,思维逻辑缜密,使命感强,在他认为是原则的问题上决不马虎。坚持原则这一点我很佩服,当今商品经济的甜汁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层面的时候,许多人(包括我)在这一点上好像都不那么硬气了。

  • 标签: 华夏 中国画 “民族化” 林风眠 老同志 50年代
  • 简介:"儿子无才能,找些小事情做做,千万不可当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鲁迅所厌恶的空头美术家代不乏人,数量剧增,且大都活动能量大。君不见,处处,时时,会突然冒出"著名"、"天才"画家来。我不幸作为职业美术教师,长期面对学艺青年,指引他们往哪里走,其实看自己的路也很茫然,所以内心深处倒是愿他们不进学院来步苦行僧生涯。闫振铎当年进我的课室时,只带着一只手臂,这引我首先注意他。残一臂,不宜

  • 标签: 铁鞋 构成规律 作品 手臂 美术家 学艺
  • 简介:一禾1929年春,过完年,我从红安来到武汉,住武昌路,就读于湖北省立第四小学.由此机缘,我遇上了一禾先生.唐先生其时是"四小"图画老师,黄冈人,家行中医,其兄唐义精,是武昌艺专创办人之一.

  • 标签: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艺术事业 艺术教育 湖北 教学内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古代有些文人雅士,多喜欢在闲静安逸的环境中读书、写字、作画、抚琴;如果有好友来访,则以清流泉水煮新茶招待,并共同探讨学问,人生或诗词唱和。今天,这样的生活及环境几乎没有,所以更值得回味。

  • 标签: 新茶 赏析 自适 环境
  • 简介:在实际生活中,色彩的低碳与否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感观,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色彩借助于多维度空间中的墙面、地面、家具与陈设等具体的物质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进行最直接的接触,它所引发的低碳效应,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的,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染工艺的艺术设计系列产品以低碳色彩为原点,围绕着人、物、社会展开探索,同时借助各种媒介方式将多维度空间中的低碳色彩语言传播出去,引发更深层面的探索与实践,实现多维度空间中低碳色彩语言的可持续发展,解答人类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 标签: 低碳 色彩 传播 茶染工艺
  • 简介:我认识的年长者中,有的值得尊敬,有的值得亲近。王朝闻先生则既使人尊敬,又使人亲近。学术上他治学严谨,是非分明。关键时刻,敢于理直气壮的坚持真理。在为人上他胸襟坦荡,诚挚纯真,曾说自己是一个“把艺术当生活看待,把生活当艺术看待”的人。鄙弃那些“变形易色,随风东西”的食利者。即令是在最艰困的十年,也仍然充满着乐

  • 标签: 王朝闻 象思维 美学思想 文艺理论 土家族 冲水箱
  • 简介:对于赵孟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书画或诗文题跋之类,至于其“得古人不传之秘”的律吕之学及相关之琴则较少有论者涉及,故本文特为拈出,惜笔者不谙此道,只能限于文字,错谬或所难免,尚祈方家哂正!

  • 标签: 赵孟頫 古意 诗文题跋 书画
  • 简介:大几“百通”一类图书的编纂部甚是不易,能冠之以“百通”,便其面面俱到、论述详备,让人一册在手,便感觉信息量大,资料收集全,既方便实用,又有颇多知识上的收获;若真能如此,对作者的要求便相当高了,无论是精力、时间的付出,还是知识储备的丰实,都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中国画 研习 知识储备 资料收集 信息量
  • 简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体现与文化象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实践中,关注美术人文学科的性质.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开展教学,以课识“非遗”。教学中以课本为载体.结合“非遗”文化.选择补充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践。运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学生能力可及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中。通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课堂内外的综合体验大课堂实践.植根课堂,放眼课外,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 标签: 非物质 文化遗产 美术课堂 教学实践
  • 简介:《广州美术学院60年大文献(1953-2012)》本着“以历史事件为脉络,以人为本,以文献为依托”实事求是的编辑理念,总结以往编写校史的经验,从探讨研究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史的新思路出发,不以常规、权威、千篇一律的校史为模版,尝试以“大事记”“文献资料”“作品资料”“教职员工简历及毕业学生名单”四大部分组成的方式,述而不论编撰广州美术学院的校史,全面彰显广州美术学院60年来全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的独特贡献.

  • 标签: 广州美术学院 大事文献 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