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尚不明确。/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是一种定位于溶酶体上的转运蛋白,能将组氨酸、寡肽等从溶酶体内转运至细胞质中。研究发现/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参与了SLE的发生,并且与Toll样受体7/9(TLR7/9)介导的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有关。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在SLE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在SLE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肽/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 Toll样受体7/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患者氨基末端脑钠前体和肌钙蛋白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前体和肌钙蛋白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高敏肌钙蛋白、氨基末端脑钠前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高敏肌钙蛋白、氨基末端脑钠前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高敏肌钙蛋白、氨基末端脑钠前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再次入院率与病死率分别为21.82%、5.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氨基末端脑钠前体和肌钙蛋白T有利于指导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T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分析诊断糖尿病患者中,采用血清 C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检验组,另抽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血清 C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及血糖水平。结果 检验组血清 C水平明显更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更高( P<0.05);检验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诊断糖尿病患者应用血清 C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血清 C肽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tumstatin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及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tumstatin抗视网膜内皮细胞迁移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tumstatin(T8)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下RF/6A细胞(恒河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T8对VEGF刺激后15,30,45,60min的RF/6A细胞P38MAPK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umstatin对RF/6A细胞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且可抑制VEGF对RF/6A细胞的促迁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正常情况下,RF/6A细胞无P38MAPK蛋白的表达,但VEGF可诱导其表达P38MAPK蛋白,而tumstatin可抑制VEGF诱导的RF/6A细胞P38MAPK蛋白的表达(加入20mg/LT830,45,60min时蛋白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umstatin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其作用可能与P38MAPK通路有关。

  • 标签: TUMSTATIN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迁移 P38MAPK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C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48例(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监测血清C、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高,空腹血清C、餐后2h血清C水平高,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人群,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而且会出现血清C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的情况,因此,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检测,能了解患者病情情况,进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前体与C-反应蛋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研究组)及中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96例,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NT-ProBNP和CRP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组血清NT-ProBNP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力衰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血清C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并作为研究组人员,将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的参照组人员,两组人员均行血清C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记录两组空腹血糖、 餐后 2h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 C 水平检验相关指标,统计各项数据,两组对比。结果 经数据统计,两组人员空腹血糖、 餐后 2h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 C 水平各项检验结果对比,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各指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经分析,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血清C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效果准确,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诊断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血清C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的效果及效率。方法:以2023年5月-10月视为该研究开展时段,遴选本院3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内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开展血清C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P水平低、Hb A1c水平较高,数值和对照组(健康人群)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C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联合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PIVKA-Ⅱ)联合检查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大江东医院收治的PHC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5例和未转移组47例,另选取7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AFP、ALP、PIVKA-Ⅱ水平,工作者受试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三者在PHC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AFP、ALP、PIVKA-Ⅱ水平与PHC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AFP、ALP、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64、24.53、47.89,P=0.012、0.005、0.001);转移组血清AFP、ALP、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8、38.12、54.17,P=0.04、0.001、0.000);ROC分析血清AFP、ALP、PIVKA-Ⅱ对PHC具有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高(P=0.021、0.014、0.003、0.001);与单一指标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PHC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显著升高(P=0.036、0.027、0.018、0.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特异性(89.57%)、灵敏度(92.60%)、阳性预测值(89.53%)及阴性预测值(83.75%)显著升高(P<0.05)。Pearson分析血清AFP、ALP、PIVKA-Ⅱ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AFP、ALP、PIVKA-Ⅱ对PHC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肝肿瘤 淋巴转移 甲胎蛋白 碱性磷酸酶 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诊断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景天醇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集落形成实验和MTT实验研究红景天醇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红景天醇明显影响Hela细胞的集落形成,抑制Hela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状态。结论红景天醇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红景天醇可能对宫颈癌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标签: 红景天酪醇 宫颈癌 Hela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钙凋磷酸酶和钙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钙凋磷酸酶和钙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皮层钙凋磷酸酶和钙蛋白酶活性增加,洛伐他汀可降低皮层钙凋磷酸酶和钙蛋白酶活性。结论洛伐他汀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这两种酶的活性有关。

  • 标签: 洛伐他汀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钙凋磷酸酶 钙蛋白酶
  • 简介:肾中上腺素受体介导内源性儿茶酚氨的作用并显示可以影响神经原的发育。微管相关蛋白-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其磷酸化参与调节神经突起的生长和神经原的可塑性。本研究拟观察肾上腺素对分化的PC12细胞中MAP-2的磷酸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实验中我们发现肾上腺素可以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地促进分化的PC12细胞中MAP-2C丝氨酸136位的磷酸化水平。

  • 标签: 微管相关蛋白-2 PC12细胞 磷酸化水平 肾上腺素 诱导分化 细胞骨架蛋白
  • 简介:背景与目的:之前已有研究证明,整合素参与调节细胞多种生物学效应;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水平与胶质瘤细胞恶性程度及其诊断、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整合素αvβ3拮抗剂IS201对人GL15胶质瘤细胞FAK、ERK1/2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其意义。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整合素αvβ3拮抗剂IS201处理GL15细胞,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的FAK、ERK1/2表达量以及FAK、ERK1/2的磷酸化程度。结果:各实验组不同浓度的IS201均能明显降低FAK、ERK1/2的表达,对FAK、ERK1/2的磷酸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201对人GL15胶质瘤细胞FAK、ERK1/2蛋白表达量及其磷酸化均起负性调节作用,对胶质瘤的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生长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起抑制作用。

  • 标签: 整合素ΑVΒ3 拮抗剂 GL15胶质瘤细胞 黏着斑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B型脑钠(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同期入选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50例和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浆BNP和hsCRP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和SA组相比,干预前ACS组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普罗布考组治疗后外周血浆BNP、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BNP和hsCRP高水平表达,普罗布考治疗后可以降低血浆BNP和hsCRP的水平。

  • 标签: B型脑钠肽 高敏C反应蛋白 普罗布考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诊断中血清C、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纳入观察组,且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人员92例纳入对照组,均做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联合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含量、血清C水平分别为(11.50±3.50)%、(0.55±0.25)ug/L,对照组分别为(5.05±0.58)%、(1.35±0.55)ug/L,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联合用于糖尿病患者诊断中,可用于患者血糖指标的检测以及胰岛素功能障碍的判断,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C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诊断糖尿病中采取血清C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1例糖尿病患者所作为实验组,选取本院同期分析的41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检查人员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血清C、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参照组,P<0.05,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且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之间呈现出正相关性。结论将血清C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应用于临床诊断糖尿病中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设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糖尿病肾病组,并取同期到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各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相对健康对照组,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居更高水平,血清C居更低水平,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其无差异(P>0.05),但糖化血红蛋白居更高水平,C居更低水平,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联合检测,可对血糖水平进行准确反映,在糖尿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