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干预学生考试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对529名医学院校二年级学生进行考试焦虑水平的普测,从得分≥12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取80名,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名。实验组应用VBFB3000生物反馈诊疗系统中的焦虑治疗程序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共治疗12次,30min·次^-1,2次·w^-1,并于治疗6w末进行考试焦虑量表的复测。结果考试焦虑发生率为49.43%。生物反馈治疗干预6w末实验组男女生焦虑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但平均焦虑水平仍然〉12分。干预前后两组考试焦虑量表评分女生均高于男生,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降低个体的考试焦虑水平。

  • 标签: 生物反馈 考试焦虑 医学生
  • 简介:摘 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肝病科护理工作,采取正反馈闭环管理所收获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和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录的肝病患者一百二十名,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使用正反馈闭环管理,对照组采取肝病的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当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出院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对比护理满意度、出院率方面,观察组表现更加理想,P

  • 标签: 正反馈闭环管理 肝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采取反馈式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母婴同室产妇中抽选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接受反馈式健康宣教,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产妇自护评分、婴儿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产妇自护评分、婴儿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45、2.188,P

  • 标签: 反馈式健康宣教 母婴同室 产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接受双向质量反馈护理的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因慢阻肺入院的患者内选择36例老年患者,根据护理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中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AS、SD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负性情绪控制更好,对比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缓解不良情绪。

  • 标签: 双向质量反馈 慢阻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将定责追踪反馈机制应用于病案质控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1320份病案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至6月病案共654份,设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病案共666份,设为研究组(实施定责追踪反馈机制),对两组病案甲级率、整改次数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研究组甲级病案率为95.05%,高于对照组89.91%;研究组丙级病案率(0.90%)低于对照组3.21%(P

  • 标签: []定责追踪 反馈 病案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和临床双向反馈模式对检验质量提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2年7月到2023年9月收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两组患者检验质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及时反馈率、结果误判率83.33(50/60)、1.67(1/60)和30.00(18/60)、16.67(10/60),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标本检验知晓度有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临床检验中采取检验和临床双向反馈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误判率,检验质量更高,对于标本检验知识知晓率更高,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 标签: 检验和临床双向反馈模式 检验质量 提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则采用反馈式健康宣教。结果 两组在产后自护知识评分,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母乳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和产褥期自护知识上,实验组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恢复效果上,实验组的优良率达到97.5%,优于对照组的82.5%(P<0.05)。产后知识知晓率,实验组达到100%,高于对照组的85%(P<0.05)。 结论 反馈式健康宣教能明显提高产后母亲的自护知识水平,促进产后恢复,有效提高产后知识的知晓率,值得在母婴同室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反馈式健康宣教 母婴同室 产后自护知识 产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对甲状腺滤泡性癌与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纳入40例甲状腺滤泡性癌的患者以及4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研究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图像特点,包括结节最大径、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内部结构、钙化程度、声晕、血流分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滤泡性癌及腺癌的结节大小、结节边界、内部回声、内部结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结节形态来看,滤泡性癌的形态和腺癌相比明显不规则;滤泡性癌结节内部钙化程度比腺癌高;声晕形状不规则;滤泡性癌的血流多分布于结节内部,腺瘤的血流多分布于结节周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图像特点,甲状腺滤泡癌结节形状不规则,钙化程度高,不规则声晕,结节中央供血丰富等。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可鉴别诊断甲状腺滤泡性癌及腺瘤。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滤泡性癌 甲状腺滤泡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重复肾畸形的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30名经超声诊断判断为胎儿重复肾畸形的孕妇,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孕妇的胎儿肾脏器官进行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经产后复查证实有14例男孩重复肾畸形,13例女孩重复肾畸形,3例女孩未发现重复肾畸形现象,产前超声诊断出现了3例误诊情况,误诊率为10.0%;12例患儿出现囊肿样改变等现象,20例出现了分离肾盂,5例肾窦区出现两个无分离的肾盂。结论胎儿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中借助超声图像特征能够实现高效、安全、高准确率的疾病判断;但是,当前超声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诊情况,为此还需要在诊断技术革新上进行优化发展。

  • 标签: 重复肾畸形 超声诊断 图像特征
  • 简介:VTK—Widgets是虚拟场景中响应用户事件的对象。介绍Widget的事件处理机制,并基于Widgets交互式得测量医学图像中感兴趣对象间的距离、对象的角度和面积,此交互测量方法成功应用于三维可视化系统中,有助于医生诊断疾病。

  • 标签: VISUALIZATION toolkit(VTK) WIDGET 测量 医学图像 函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数据环境下肿瘤病例为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深度学习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推动肿瘤MRI图像的快速、精准分类进入深度学习时代。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目前主流的深度学习MRI图像分类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深度残差网络、Vision Transformer展开综述。首先,阐述了各模型的历史沿袭、最初针对的问题及主要思想;其次,概括了模型的网络架构并探讨其在MRI图像分类上的最新应用;然后,分析了模型的特点、目前存在的局限及各自发展趋势。第二部分论述了一些影响分类性能的关键因素;第三部分提出了一些广泛使用的性能增强技术;文章最后讨论了深度学习分类MRI图像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限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的结果可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比较,以及各种深度学习模型的有效性,有望促进脑肿瘤研究的进展。

  • 标签: 深度学习 脑肿瘤 图像分类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SGRT)是一套采用光学跟踪捕获患者的体表信息,记录和纠正患者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以提高放疗精度的零辐射图像引导系统。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必须对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因此,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本指南。指南内容涉及:SGRT的定义和基本原理;SGRT的配准算法;SGRT的测量方法和类别;SGRT的质控要求;SGRT的放疗规范。

  • 标签: 放射疗法 质量控制 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彩超检查乳腺不同生理阶段的乳腺肿块结构及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9例乳腺肿块患者超声声像图检查资料。结果彩超对乳腺肿块,特别是早期乳癌普查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应用彩超区别良性、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能迅速和全面反映血管的分布、血流情况,提高乳腺癌诊断率。结论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及妇女普查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乳腺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良恶性肿块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EM聚类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算法利用了有限的人工信息,即在图像上点击有限的几个点以标识对应区域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满足给定限制的精确图像分割结果.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量化处理,而后在量化后的色彩空间中集成先验的分割信息进行色彩聚类.实验表明算法运行速度快,分割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图像分割 半监督聚类 高斯混合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CT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比分析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行常规头颅CT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采用探测器160mm轴宽度进行扫描,对照组31例采用探测器40mm轴宽度进行扫描,对比分析二种扫描模式得到的图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灰、白质CT值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灰白质对比噪声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常规头颅CT检查,采用宽体探测器轴160mm扫描方式更为合适,该检查方式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头颅CT 宽体探测器 脑灰 白质 CNR
  • 简介:目的:研究和开发序列组织切片图像的三维显示技术.方法:首先利用序列切片中上下层切片相关点的对应关系,用最小二乘方法实现上下层切片图像的几何变换配准,进而用序列图像插值算法完成组织切片图像的体数据重建.结果:在对重点显示目标分类的基础上,用基于物空间SHEAR-WARP快速直接体视方法对体数据进行三维显示,组成一套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结论:该系统能对胆管癌等序列切片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

  • 标签: 组织切片图像 图像配准 医学图像可视化 三维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