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亚低温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方式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应用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配合医师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亚低温 重症脑卒中 价值评估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经临床确诊的患儿纳入本次选择范围,全部患儿均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其余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为94%,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为86%,观察组患儿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临床在小儿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为急性疾病更好的抓住治疗时间,免去反复穿刺为患者带来的痛苦,更好的预防患儿因为针刺治疗引起的全身感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口腔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实施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2月--2017年07月口腔科收治的患者179例展开研究,并且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比照组,共计89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另一组为风险组,共计90例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患者的实施价值。结果比照组中非常满意患者41例,满意患者数有30例,不满意例数为18例,总护理满意度为79.77%;风险组中非常满意患者55例,满意患者数有33例,不满意例数为2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7.78%。风险组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比比照组的总护理满意度高,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X2=8.2889、P=0.0007)。同时风险组中护理事故发生率为3.33%;比照组中护理事故发生率为20.22%。风险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比照组,且P<0.05,风险组中患者的诊疗管理、消毒质量以及基础护理质量等评分明显高于比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临床不均衡性(P<0.05)。结论在口腔科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其实施价值较高。

  • 标签: 口腔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80例病患资料进行试验研究,将病患进行分组调查,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眼科护理方式,观察组增加对病患的心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的实际作用。结果经试验调查,可以了解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比例以及焦虑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帮助眼科疾病患者的树立治疗信心,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眼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肾癌患者的彩超多普勒诊断结果。结果二维超声结合CDFI所见,肾透明细胞癌66例中,超声诊断正确49例(74.2%),不能确定性质17例(25.8%)。1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声像图较典型,超声诊断正确。4例体积较大者,二维声像图是混合回声,超声诊断为多囊肾,病理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部出血坏死严重。结论彩超多普勒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率非常高,它不仅能鉴别肾脏弥漫性病变和局灶性病变,确定癌肿的大小和范围,显示癌肿与肾血管和周围脏器的关系,并且能了解是否有转移,对肾癌的分期、手术方案的制定及估计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癌(RCC)彩超多普勒 二维超声 血流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血液检验在诊断与鉴别贫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A、B、C组,均进行常规血液检验,比较3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和C组的RBC、Hb和MCH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的MCV、RDW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的MCV、MCH和Hb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的检出率为92.00%,B组的检出率为90.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验能够准确诊断贫血病症,鉴别贫血类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阴道超声早期诊断宫内早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宫内早孕患者14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经阴道组和经腹部组,每组各有74例患者。经阴道组患者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经腹部组患者实施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组检查确诊率为97.30%,明显高于经腹部组的7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患者的检查满意度为97.30%,明显高于经腹部组的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部超声检查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宫内早孕的早期诊断中的诊断准确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宫内早孕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应用效果,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方法选择医院麻醉手术科在2018年1~6月实施优质护理的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1~6月实施常规护理的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PACU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100%及86.7%,而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分别为3.6%及13.3%,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服务并持续工作改进,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有利于实现患者满意,保证医疗安全。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2016~2017年间经胃镜检查并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9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经直视+活检在其边缘部位常规做多方向活检。结果9例早期胃癌通过活检,病理相符者7例,占77.85%。术后病理均得到证实。结论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有很大临床诊断价值,即可直接观察胃粘膜微细变化,又可借助活检进行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 标签: 胃镜 早期胃癌 诊断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2月间带孩子到我院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家长145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2014年5月—2016年4月间1522例家儿童长作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传统接种,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儿童家长在疫苗对何种传染疾病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事项、接种后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处理方法的知识知晓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更高,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在预防接种工作中使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良好,可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值得将其推广。

  • 标签: 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胰腺炎的60例患者进行CT诊断,将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其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均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包括35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5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CT确诊出58例,确诊率为96.7%。结论采用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确诊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CT 急性胰腺炎 确诊率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MS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探讨其对胃癌浆膜侵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54例胃癌浆膜层侵犯的患者CT资料,分析MSCT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结合MPR判断胃癌浆膜侵犯,与临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横轴位图像显示胃癌浆膜面侵犯检出率为64.8%(35/54)。横轴位结合MPR显示胃癌浆膜面侵犯的检出率为85.2%(46/54);比较两者对胃癌分期的检出率可以发现横轴位结合MPR对T分期检出率明显高于横轴位T分期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期扫描结合MPR图像能提高胃癌浆膜侵犯的诊断的检出率,提高患者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

  • 标签: 胃癌 浆膜侵犯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镜在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有76例,给予其常规治疗;对照组中有75例患者,给予其支气管镜治疗,对比两组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中的总有效率为94.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00%,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血清CRP、PCT与PCT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治疗后,实验组中的血清CRP、PCT(7.81±2.8)与PCT(0.121±0.005)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血清CRP、PCT(16.35±5.7)与PCT(0.201±0.067)指标,组间数据呈现临床不均衡性(P<0.05)。结论借助支气管镜进行治疗能够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肺部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炎治疗中采用中医疏肝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06-2018.06在我院诊断为胃炎的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疏肝法治疗,相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相比两组治疗情况,观察组治愈者 38例,好转者 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8.0%,对照组治愈者 26例,好转者 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82.0%,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炎临床治疗中选择中医疏肝法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其身体恢复正常状态。

  • 标签: 中医疏肝法 胃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脊柱结核 X线诊断及 CT诊断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 30例脊柱结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 15例脊柱结核患者同时经 X线和 CT诊断,总计诊断出 14例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的 93.33%。经扫描图像分析,其中存在椎旁脓肿患者占 4例,存在骨质破坏患者占 8例,存在椎体压缩变形患者占 6例,存在死骨迹象患者占 12例,存在椎间盘破坏、侵润患者占 5例。对照组 15例脊柱结核患者仅经 X线诊断,总计诊断出 8例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的 53.33%。经扫描图像分析,其中存在椎旁脓肿患者占 2例,存在骨质破坏患者占 3例,存在椎体压缩变形患者占 3例,存在骨质疏松患者占 4例。实验组患者经 X线和 CT同时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仅 X线诊断的对照组患者,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为脊柱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将 X线诊断和 CT诊断结合起来,以此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使得患者可以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结核 X线诊断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营养支持护理对ICU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某院ICU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ICU护理)与B组(常规ICU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的2组,每组35例,对比A组与B组的ICU停留时间、肠胃功能障碍发生率、营养指标等,评价价值。结果经过护理后,A组ICU停留时间(15.49±4.12)d,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42.86%,血清总蛋白(53.11±5.26)g/L,白蛋白(30.75±5.22)g/L,血红蛋白(105.24±22.41)g/L,B组ICU停留时间(11.28±3.88)d,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20%,血清总蛋白(62.31±3.78)g/L,白蛋白(36.43±4.61)g/L,血红蛋白(130.84±20.71)g/L,经比较,B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患者行营养支持护理,可有效缩减患者ICU停留时间,并使得患者营养得到稳定支撑,促进免疫功能改善,减少肠胃功能障碍发生,促进转归,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 ICU患者 临床价值 肠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模式后的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特定时段内接诊的60例腹内疝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均实施多排螺旋CT诊断技术,在CT容积数据处理过程中实施多平面重组技术,与此同时在CT容积数据中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经过此次对60例腹内疝患者通过CT诊断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发现左膀胱上疝、镰状韧带疝、子宫直肠陷窝疝、肠系膜裂口疝、术后粘连束带疝患者例数分别为5例、8例、11例、15例、7例;肠梗阻情形患者14例。结论在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模式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实现临床诊断,而且可以确保诊断结果更为准确;并且该模式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肠管、肠系膜血管走向更准确的了解,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后续治疗有较为可靠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诊断 腹内疝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和CT诊断方法在骨转移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疑似72例骨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放射诊断)和对照组(CT诊断)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经X线检查,检出骨质破坏19例,检出率为52.78%,其中包括溶骨型14例、成骨型3例和混合型2例。在对照组患者中,经CT诊断,检出骨质破坏30例,检出率为83.33%,其中包括溶骨型23例、成骨型5例和混合型2例。与放射诊断相比,CT诊断对于骨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100%>50%)、特异度(93.75%>53.13%)以及准确性(97.22%>52.78%)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骨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CT诊断的准确性相对更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骨转移瘤 放射诊断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共 86 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参照组高;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FEV 1 % 、 FEV 1 明显优于参照组 , 2 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高,并使患者的肺功能得以有效改善,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协同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