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结合参加编修两届《广西通志·邮电志》的实践与体会,认为提高新方志编纂质量的较好的途径是:1.加强方志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用以指导修志.2.强化志书是综合性著述的观念,用综合性著述方法开展修志.3.领导审稿、修志业务主管部门审稿和修志人员三者有效沟通交流.

  • 标签: 方志理论 综合性著述方法 交流
  • 简介:晚清学者龙文彬在编纂《明会要》的过程中,注重汲取历代会要编纂的经验,总结出两条基本通则,即"随文而录"与"体从简严"。通过设定史料"去取"、"诠次"、"征引"的相关义例,来规范会要的编纂工作。龙文彬对会要编纂工作的总结性认识,取决于他严谨而周密的制度史观。

  • 标签: 《明会要》 编纂体例 义例 制度史观
  • 简介:从现在出版的上百部新编县志中,我们看到的是:只写优越,少写或不写劣势。如有的县志在“概述”中将本地的优势概括为几条,有的县志将本地特色概括为几,劣势竟全然没有。写成绩和胜利是锦上添花,浓笔重墨,写教训和挫折是蜻蜒点水,敷衍了事;对建国以来的“左”的政治运动,特别是对已

  • 标签: 地方志编纂 修志工作者 政治运动 盛世修志 方志界 新旧体制交替
  • 简介:季羡林:今天我以一个两重外行的身份参加这个座谈会,对清史过去翻过一点,不太清楚,系统没有搞过,对清史所的工作,最近这两天正补课,所以也不大清楚.我想既然来的话,外行的话也有外行的意义.

  • 标签: 座谈会讲话 清史编纂 编纂座谈会
  • 简介:傅振伦(1906-1999),字维本,直隶(今河北)新河县城召村人。1929年7月毕业于北京人学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助教、故宫博物院占物馆科员、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讲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等职。他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有《中国方志学通论》、《傅振伦方志文存》、《中国史学概要》、《博物馆学概论》、《刘知几之史学》、《中国古陶瓷论丛》等著作20部,论文不包括未发表的数量达400多种,约370万言,涉及方志、史学、科技史、瓷器、考古、博物馆、图书馆等诸方面。他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在众多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著名学者之一。

  • 标签: 中国史学 方志学 刘知几 考古 古陶瓷 直隶
  • 简介:《云南通志稿》是以阮元、伊里布监修,王崧、李诚为主纂编修的地方志中的成熟之作。作为方志,该书体例赅密,门类划分恰当,总目排列次序严密。该书详细记载了云南的地理、经济、教育、艺文、边备与民族等内容,尤以经济和民族为全书的特色所在。《云南通志稿》书成以后,备受学者青睐,此后志书编纂多遵从其体例和范式,为清代通志编纂的颇具特色的著作。

  • 标签: 《云南通志稿》 编纂思想 学术成就
  • 简介:马端临编纂的《文献通考》贯通历代典章制度,明晰历史演变过程,找宋亡之原因,取灭国之经验。他注重史料来源,综合分析,力求全备。他首创辑录体目录,通裁别识,独立不惑。他在编纂文献过程中,谨慎存疑,不妄臆断。马端临专注学术二十余载,兢兢业业,终成《文献通考》。本文从马端临的生平出发,通过列举总结他在编纂《文献通考》时采用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对今天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启示。

  • 标签: 马端临 《文献通考》 档案文献编纂 辑录体
  • 简介:注重特色是中国方志的优良传统。历代志家都曾努力实践,如宋人潜说友《咸淳临安志》特详于行所,罗愿《新安志》特详于物产。谭其骧先生在生前竭力主张方志要编出特色。只有强调特色,才能避免全国方志千书一面的现象。如果志书没有特色,就不可能把当地的特殊性反映出来。今天,新中国盛世修志,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佳作。新编《修文县志》即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部。

  • 标签: 《修文县志》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贵州 编纂特色
  • 简介:我没史学的根底,也没方志编纂的学识。如果说,与方志有点关系的话,那是在我关注某一社会生活史问题时,会掠夺式地翻一翻志书,向它吸取些可贵而又难掏的文化养分而已。这个“而已”绝非客套,是向读者交底,是为自己壮胆——省方志办公室给我出的这道概念作文题,一大半是我知识的“雷区”。却之不恭,忐忑下笔,我谈两句话的感想。

  • 标签: 方志编纂 志书 史学 杂谈 掠夺 学识
  • 简介:编纂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3月,《宝鸡市志》刚付梓不久,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们开始编纂《宝鸡年鉴》。由过去的以编纂市志为主转为以编纂年鉴为主。同年9月,首卷《宝鸡年鉴》正式出版,它比较全面、客观、翔实地记载了宝鸡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进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宝鸡年鉴》 编纂 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志工作 1999年 经济建设
  • 简介:编纂思想是地方志书的命脉,是一部志书的灵魂。用正确的编纂思想指导第二轮修志工作,编纂出版高质量的地方志书是地方志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依法修志是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法律保障。创新编纂方式,是提高志书质量的技术支持。

  • 标签: 志书 编纂思想 依法修志 创新
  • 简介:编纂精品佳志,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修志队伍,对于编纂人员来说,要适应并做好修志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谋篇布局能力、驾驭资料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三者缺一不可。除此之外,编纂人员还应研读前志,把握上溯下续,以便在续志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标签: 精品佳志 创新 特色
  • 简介: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直止隋唐五代间,佛教类书产生并发展起来,佛教类书是类书编纂形式在佛教典籍中应用与发展,其功用主要是利僧众行文翻检的资料汇编。《经律异相》《金藏论》《法苑珠林》《释氏六帖》等就是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主要代表,它们的出现构建了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发展史。佛教类书与世俗类书最大的不同是佛教类书有为宣讲佛法做资料准备的作用,其或者就是佛教讲经、说法的底本而被直接应用到佛法的弘传中。

  • 标签: 佛教 类书 编纂
  • 简介:本文概述了《恽代英全集》编撰的历史过程,评介了该书的史料价值和理论价值,认为它是中共党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恽代英全集》第1~3卷表明恽代英是华中地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和武汉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第4卷反映了恽代英由爱国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历史进程,说明他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第5~9卷充分展现了恽代英中共早期理论家的风采,反映了他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经济政策、统一战线、革命军队、青年工作等方面的理论创新。《恽代英全集》对研究中共党史人物亦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恽代英 《恽代英全集》 中共党史人物
  • 简介:自治区税务部门历来重视编史修志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新编地方志工作刚刚起步之时,自治区税务局就组织编纂了120万字的《宁夏工商税收史长编》,并于1994年正式出版发行。2002年初,100万字的续修《宁夏工商税收史长编》又出版问世。这两部著述出版以后,自治区

  • 标签: 《宁夏税务志》 地方志 篇目设置 文献资料
  • 简介:近日,西夏区志编纂委员会在西夏区政府召开了编纂工作启动大会。来自西夏区各部门的86位编纂工作人员参加了启动仪式,银川市志办、区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出席了启动大会。会上,学习了《地方志工作条例》,通过了《西夏区志编纂方案》,与两镇、各街道、各部门签订了《西夏区志》部门任务编写责任书。市志办主任翟新军要求大家认真学习贯彻好《条例》,以《条例》为指导,做好地方志工作,依照《条例》办事,确保地方志编纂质量。各编写单位充分认识到编纂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表示要切实加强对编纂工作的领导。会后举办了《西夏区志》编纂工作培训。市志办业务科科长蔡一楠关于编纂基础知识、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

  • 标签: 编纂工作 西夏区 地方志工作 《条例》 编纂委员会 启动仪式
  • 简介:村志是志书的一种。志书有许多特性,如地方性、时代性、资料性、系统性、叙述性、官修性、可靠性等,但最大的特性、首要属性是地方性。村志编纂要突出地方性,一是篇目突出村情,不宜套用市县志篇目;二是记述越境不书,以当代资料和微观资料为主;三是图照突出地方性,无地方性的不入志;四是表格设计规范美观,表题也要有地域要素。

  • 标签: 村志 编纂 地方性
  • 简介:不断发展的西方史学思想,丰富和刷新着人们认识和表述历史的方式,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志为史裁,借鉴、引进中外史学思想对于拓宽方志理论思维,创新方志编纂方法,促进方志学科的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就历史时间、历史意图、历史话语权、叙述的原点、叙事的本相、配景模式、荒野说等西方历史编纂学思想,进行了"史为志用"的引申和联想,通过向历史领域的"引智",为方志理论增添了源头活水。

  • 标签: 史学 西方 借鉴 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