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城市交通体系建设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在建设轻轨等工程时,也对原有施工工艺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轻轨建设难度比较高,施工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工程特点,选择合适施工工艺,并且对各个施工环节作业要点全面分析和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在对轻轨节梁拼装环节监督和管理时,施工企业需要对技术应用情况全方位了解,还要制定针对性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本文就轻轨节梁拼装施工技术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 标签: 轻轨 节段梁 拼装 施工技术探讨
  • 简介:摘要:水平井裂隙断层发育的水平堵漏不同于其它井漏堵漏,根据漏失情况选择堵漏方式是关键,堵漏材料粒径选择是重点,封堵水平裂隙断层时,堵漏材料必须能进入漏层且成功架桥封堵漏层,在保护储层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快速低成本的堵漏,是泾河2井区水平井钻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的堵漏方式有随钻堵漏、静止堵漏和高酸溶快速滤失堵漏。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交通运输业也随之不断发展起来,道路与桥梁连接区域结构质量相对薄弱,很容易引发桥头跳车等安全事故出现。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该重点位置的技术控制与质量管理,消除施工隐患问题。本文主要结合道路桥梁连接处施工特点,阐明道路桥梁连接施工容易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某高速道路为研究背景,对其道路与桥梁连接的施工技术法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道路 桥梁 连接段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沉降路基和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然而,实际建设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施工质量,有必要对沉降路基和路面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优化措施进行深入分析。这也是合理编制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组织管理的前提。

  • 标签: 道路桥梁 解决部分 路基 路面施工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迅猛推进,其中道路桥梁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在桥梁建设过程中沉降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沉降问题,保证桥梁的安全、稳定和持久性,成为了当前桥梁施工技术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道路桥梁沉降的施工技术研究为切入点,深度探讨桥梁沉降的成因和施工要点,旨在为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 标签: 桥梁沉降 道路基础 建设技术
  • 简介:本文介绍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关于气候变化、生计和贫困研究的认知.研究者采用生计透镜的方法,评估气候变化与多维角度的贫困之间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作为“威胁放大器”,对于贫困人口及其生计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同时强调了气候变化可能产生新的贫困人口类群.通过对气候变化政策响应的综述,得出气候变化政策响应通常并不能使贫困人口受益的结论.

  • 标签: 气候变化 生计 贫困 生计透镜 不平等性
  • 简介:利用乌海1961-2006年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乌海地区近46年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6年来,乌海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了0.5℃/10a,在不同季节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平均上升了0.97℃/10a,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

  • 标签: 气温 变化趋势 统计分析
  • 简介:利用1961—1990年我国三大主要牧区(新疆、青藏高原和内蒙古)共45个站的冬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资料,统计30年来冬季雪灾频次,分析了我国三大主要牧区冬季雪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特征,讨论了冬季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与冬季雪灾的关系,最后阐述了雪灾的影响。

  • 标签: 牧区 冬季雪灾 年际变化
  • 简介:根据淮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4—2007年观测降水量与温度数据和ECHAM5/MPI-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下对该流域2001—2100年的气候预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估淮河蚌埠站2010-2100年逐月径流量变化。计算结果表明:3种排放情景下2010—2100年淮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差异较大,SRES—A2情景总体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51—2085年上升趋势显著;SRES-A1B情景2024—2037年年平均流量显著降低;SRES—B1情景年平均流量的变率甚小。季节分析表明:春季径流量在2010—2100年变幅最小,距平百分率在15.1%~18.6%:之间小幅波动。夏季平均流量在2040年代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小幅波动上升。秋、冬季平均流量SRES—A2和SRES—A1B情景变幅显著,其中,秋季SRES—A2情景2060年代距平百分率下降达50.6%,为3种情景下各季节径流量降幅之最;冬季SRES—A1B情景2050年代其增幅达到54.7%,亦为上升幅度之最。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径流量 预估 人工神经网络 21世纪 淮河流域
  • 简介:论述了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对人类新型发展观的贡献,中国对"发展"的新觉悟与国际发展观的演进相会合,从战略层面提高了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有力推动了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本文归纳了《巴黎协定》所确立的新气候机制的4个要点和会后国际气候谈判面临的5个需要及时深化研究的新问题。中国确立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目标,对创新我国发展路径具有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这些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十三五"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提出了需要抓紧做好的5个方面的工作。强调低碳与改善大气质量有很强的协同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两个大局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做好国内的事是根本。

  • 标签: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低碳发展 新阶段
  • 简介:建立第一承诺期之后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的谈判即将展开.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第二大排放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新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未来新制度的走向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在气候谈判中未雨绸缪、审时度势,从而达到保护全球气候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 标签: 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 第二承诺期
  • 简介:岩溶生态系统是一种脆弱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与盖度成为岩溶环境中最重要、最敏感的自然要素。介绍了以重庆岩溶地区为对象,利用气象和NDVI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多年平均水平上,气候对重庆岩溶植被生态系统起着比降水大的作用;在植被生长的年际变化方面,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生长起着大致相反的趋势。(2)年际变化方面,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生态系统的生长起着大致相反的作用。一般来说,气温与NDVI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3)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较大,近20a来,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可为岩溶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气候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岩溶区 重庆
  • 简介:气候变化将导致能源需求的改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住房的改善,以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1996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0.7%,2002年则上升到了12.2%。

  • 标签: 气候变化 夏季降温 居民生活用电 全社会用电量 能源需求 居民住房
  • 简介:利用新疆地区89个台站1961~2005年昼、夜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昼夜降水过程的时空演变特征,目的是认识这个地区在年降水增加背景下昼夜间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61~2005年,多年平均的降水量为夜大于昼,且昼、夜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夜降水量增长趋势大于昼降水量,昼、夜年降水量增长趋势分别占年总降水增长趋势的49%、51%,这种变化在南、北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昼、夜降水量都存在由少到多的显著突变,但两者发生突变时间不同,昼降水量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6年,而夜降水量的突变点却发生在1991年。(2)昼降水日数小于夜降水日数,且昼、夜降水日数都呈显著增加趋势,昼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大于夜降水日数。昼、夜降水强度都呈显著增大趋势,夜降水强度及其增长趋势均大于昼降水强度。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日数的增多,降水强度对降水量影响较小。(3)昼、夜毛毛雨日数都呈显著减少趋势,昼毛毛雨日数及其减少趋势均大于夜毛毛雨日数。而强降水的日数和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昼、夜强降水量和各自的总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强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引起这些昼、夜间降水变化特征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新疆地区 昼夜降水 变化趋势 时空分布
  • 简介:5600万年前最早的马科动物出现的时候,他们的体型较小,约相当于小型髯狗。在接下来的13万年中,这些原始马科动物变得更小了,跟家猫一样大。研究人员发现,原始马科动物体型缩小的原因是气温上升。

  • 标签: 马科动物 体型 气候变化 研究人员 气温上升
  • 简介:利用1961~2011年江淮地区5~9月无缺测的71站逐日降水资料,做基于POT(Peaks-Over-Threshold)的广义Pareto分布(GPD),研究江淮地区极端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皖赣交界处阈值最大,西北和东南部较小,且江淮大部分地区阈值的线性趋势系数为正,其中湖北东部和江西北部的站点,趋势达0.8mm(10a)^-1以上,并通过了显著性水平0.01的MK(Mann-Kendall)检验.(2)江淮地区中东部多存在连续性极端降水,因此文中采用基于极值指数的自动分串技术获得近似独立的极值样本.(3)尺度参数大值区位于江淮南部,西北、东南以及淮河以北较小,且线性趋势系数在大部分地区均表现为正值,表明出现降水极大值的概率增加.(4)皖赣鄂交界处是极端降水发生概率大值区,而西北、东南及安徽中部地区较小,且极端降水在大部分地区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大别山附近及河南东部,2年和20年重现水平的趋势分别达6mm(10a)^-1和20mm(10a)^-1以上.

  • 标签: 广义PARETO分布 超门限峰值POT(Peaks.Over-Threshold) 极端降水
  • 简介:重点介绍了辽河三角洲湿地的类型、形成与发育的主导影响因子和全球变化的影响,阐述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区域代表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期辽河三角洲湿地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重点。

  • 标签: 辽河 三角洲 湿地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