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沙溪流域永安为研究对象,利用RS、GIS技术,解译遥感影像获得的研究区景观类型分布图.运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研究区23个景观指数,根据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景观指数进行筛选,并据此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可用斑块类型的面积及幅度特征因子、形状复杂性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因子3个公因子表达23个景观指数的主要信息.2)从景观格局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林地类型20a来优势度减少,形状趋向于规则且分布趋于集中;耕地类型面积逐渐减小且分布趋于集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大,聚集程度及连接性均有所增加.这种变化过程说明研究区景观受人为干扰较大,反映出流域内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 标签: GIS 景观变化 相关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沙溪
  • 简介:晚二叠系龙潭组是川南主要含煤地层,其富煤带的形成、展布方向及排列上展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古构造、古地理等因数的影响。通过相邻矿、井田的资源量丰度对比,分析了富煤带的变迁规律,分析矿主要煤层厚度变化因素。

  • 标签: 富煤带 资源量丰度 变迁 两河矿区
  • 简介:探讨和估计了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对地球钥速度和日长变化的影响。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包括了引力常数G随时间,空间以及速度变化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另外也估计了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日长变化产生的效应。其中有些研究对探讨地球自转变化也有启发意义。

  • 标签: 引力常数 地球自转 长期效应 日长变化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国产中国石化三代半环管法一些工艺流程,说明了装置设计时的一些工艺优化,对同类装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聚丙烯装置 优化 参数调整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国产中国石化三代半环管法一些工艺流程,说明了装置设计时的一些工艺优化,对同类装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聚丙烯装置 优化 参数调整
  • 简介: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的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的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的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的趋势。以上4种动物的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岛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小。日照时数的减少对4种动物物候期的影响最大,有利于4种动物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以及家燕始鸣期的推迟;蟋蟀和青蛙的物候期对气温有明显的响应,蚱蝉和家燕对气温的变化不敏感;风速的减小有利于蚱蝉、家燕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但却导致青蛙绝鸣期的推迟和间隔期的延长。多种气候因子共同作用决定了动物物候期的变化。除气候条件对动物物候期变化的影响之外,动物之间食物链的制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物候变化有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物候变化 始鸣期 绝鸣期 间隔期
  • 简介:基于《广州市统计年鉴》2001~2012年数据估算了广州2000~2011年人为热释放的日变化以及年际变化,计算中考虑了人类新陈代谢、工业、交通以及生活排放人为热。计算结果显示:4种排放源中工业12年平均达到了55%,交通达到36%,其次依次为生活排放和新陈代谢排放。总的人为热在这12年时间里大致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2.7×10^17J增加到2011年的4.4×10^17J,但在2006年后有小幅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释放是人为热释放的主要部分,在2006年后工业能源效率有所提高以致能源消耗排放率下降造成的。日变化在10:00(北京时间,下同)和14:00达到最大,并且12年间随时间的推移日变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远远快于能源消耗、人口和车辆保有量增加的速度。对比WRF模式中城市模块中的人为热释放的日变化系数,这些原始系数在广州使用的误差主要与广州地区和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作息时间有关。

  • 标签: 人为热估算 年变化 日变化
  • 简介:摘要:飞返日历机构的性能、特点、种类及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和主要原因。日历飞返是近年来出现的,不同于传统日历(圈式、轮式)新的传动方式,传统的日历每月日历圈式日历轮转一圈360°而飞返日历每个月日历指针转到158.82°飞返回到零位。目前飞返日历机构有两种:一种是缺齿机构,另一种是凸轮机构。目前在ST2504,(2505)机构中所采用的是凸轮机构,与缺齿机构相比,这种机构可以倒拨针,但其要求零件精度高,调整难度大。下面我就其工作原理及结果特点进行一下说明。

  • 标签: 日历飞返 跳历均匀
  • 简介:9.1综述如果目前的气候预测是正确的,未来10.20年气候变化和变率将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气候预测指出了激烈天气的强度、分布和发生频率的重要变化;海冰减少导致北极无冰海面出现航海通道;高山冰川持续融化和连续创纪录的变暖趋势(IPCC,2001)。

  • 标签: 气候变率 气候预测 气候变化 发生频率 变暖趋势 海冰
  • 简介:王乃仙在2007年3月19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世界气候确实在变,而且过去在变,现在在变,将来还要变。问题是朝着什么方向变?是变好呢,还是“日趋恶化”?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各方说法不一。有两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一种是变冷说,也叫“冰河期说”,以日本为代表。日本的气象学家认为高纬度地区变冷是世界气象反常的原因。另一种是变暖说,或者叫“大气热污染说”,

  • 标签: 气候变化 世界气候 气象学家 高纬度地区 冰河期 热污染
  • 简介:利用我国160个台站50年(1951-2000年)的月平均温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我国从1951/1952-1999/2000共49个冬季(11月至次年3月平均)的气温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F)分解。第1模态表现为全国一致的增温或者降温,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冬季气温增暖明显,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第2模态则表现为南北温度的反相关系,20世纪80和90年代,我国北部地区,特别是东北和西北的温度增加,而我国南部则温度降低。采用频谱分析方法提取我国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信号更清楚地反映出这些变化。而且这两种模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正位相叠加使得我国冬季持续偏暖,在降水场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加剧了华北地区的干旱程度。对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回归分析表明,我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第1模态与半球尺度上的北极涛动(A0)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它在高度场上表现为一个准正压的南北环状模态;而第2模态则与中高纬大气环流中的一波结构联系密切,它在高度场上表现为一个准正压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上反相的振荡模态。这就表明,我国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中的基本气流及其扰动有密切的关联。作者还讨论了大气环流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机理,并指出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标签: 东亚冬季风 经验正交函数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
  • 简介:利用太平洋区域近300个验潮站的月平均海平面观测资料,初步揭示了赤道带(10°N-10°S)和高纬带(30°N-50°N,30°S-50°S)的两个纬度带内平均海平面的年际变化与地球自转际变化之间的关系。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地球自转加速时,太平注赤道带平均海平面上升,高纬带平均海平面下降;地球自转减速时,太平洋高纬带平均海平面上升,赤道带平均海平面则下降,据此,我们指出了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对海平面纬向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海平面变化 地球自转 日长变化 年际变化 验潮站 纬向变化
  • 简介:2007年IPCC公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指出:过去50a观测到的地球平均温度升高很可能(90%以上)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其中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而地质气候记录证明,早在人类排放能够影响大气以前的CO2浓度变化均不同程度地滞后于气温变化.地质时期CO2浓度的波动是跟随气候变化变化,是被大气温度驱动的结果,而非相反的CO,驱动温度变化.将现在全球变暖完全归因于人类排放CO2的增加,无法解释1940-1978年的降温事件.通过更长尺度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现在气候是处于全新世变干变冷的大趋势之中,即使现在全球略有变暖,也只是处于变干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将近代全球气候变暖片面夸大归因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忽略了自然因素的贡献,其依据显得缺乏科学说服力,其做法不免有些令人担忧.

  • 标签: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 CO2
  • 简介:Haveyoueverseenscientistslisteningattentivelytoresearchtalkswhilstsitting,standingorlyingonthesand?Well-knownscientificpersonalitiespresentingtheirresultsonanimprovisedblackboardleaningagainstafour-wheeldrivevehicle,oranacaciatree(weavoidedcamelswhichdefinitivelymovetoomuch)?Ifnot,youshouldhavetakenparttothefirstofsixinternationalmeetingson“RapidandcatastrophicenvironmentalchangesintheHoloceneandhumanresponse”.ThisconferencewasheldinMauritaniafrom4to18January2004,withthefirstweekalongthecoastoftheNatureParkofBancd'ArguinandthesecondoneontheAdrarplateau.Inattendancewere29participantsfrom17countrieswhoweredrawntheretoexamineinthefieldvariousphenomenalinkedtothethemeofthemeeting,

  • 标签: 人类活动 自然灾难 观测预报 防治方法 学术交流
  • 简介:利用历年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951—2010年水稻高温热害的动态变化,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害的演变趋势与规律。结果表明,鄂东部、江汉平原部分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趋于频繁,且除西南部地区外的湖北省其他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最大概率出现的时间均有明显的提前,甚至每10a提前1d以上。最后,利用ArcGIS对湖北省的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趋势和风险程度进行了区划。

  • 标签: 气候变化 水稻 高温热害 风险累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