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采取维生素C预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介素-6(IL-6)。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a及IL-6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可有效缓解微炎症状态。

  • 标签: 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近期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120例老年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以近期预后情况为依据,分为预后不良组(35例)、预后良好组(85例)。对比分析观察组、对照组以及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的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Cys C水平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ys C水平、合并呼吸衰竭、高APACHEⅡ评分是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近期预后预测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老年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血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3例作为本研究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43例受检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2组均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沉的检测,对比2组检测结果;将观察组的43例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其中23例为活动期,20例为非活动期,对比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血沉水平。结果:观察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沉等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活动期相比,活动期患者的上述指标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疾病的活动性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高敏C反应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血沉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9年9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B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为D组,B组及D组均实行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比分析B组及D组指标差异。结果 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更高,餐前血清、餐后1小时血清C肽更低,B组及D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低于D组,而B组游离TH高于D组,B组及D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TH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清甲状腺激素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联合检验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分析微小RNA(miR)-34b及c-Myc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并验证两者相互作用关系。方法107例膀胱癌患者,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取病理组织及瘤旁组织样本,比较miR-34b及c-Myc在膀胱癌和瘤旁组织、肌层浸润和肌层非浸润及的各病理分级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法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iR-34b与c-Myc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miR-34b在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0213±0.0061),与瘤旁组织的(0.0563±0.008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484±0.063),与瘤旁组织的(0.216±0.0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b在4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0234±0.0026),与62例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中的(0.0496±0.00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4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5180±0.0826),与62例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中的(0.3140±0.075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b在低度恶性倾向、低分级、高分级病例的表达水平依次为(0.0364±0.0047)、(0.0219±0.0034)和(0.0102±0.0028),其表达水平随病理分级升高呈现降低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732,P<0.05);c-Myc在低度恶性倾向、低分级、高分级病例的表达水平依次为(0.083±0.013)、(0.236±0.032)和(0.571±0.058),其表达水平随病理分级升高呈现上升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964,P<0.05)。经生物信息学软件检验发现,c-Myc是miR-34b的直接靶基因,采用荧光素酶法进一步检测后证实,共转染miR-34b的荧光强度(1.035±0.024)au明显低于共转染的c-Myc强度(3.572±0.068)au(P<0.05)。结论c-Myc是miR-34b的直接靶基因,二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通过下调c-Myc水平提升miR-34b表达,抑制膀胱细胞癌增殖。

  • 标签: 微小RNA-34b C-MYC 膀胱癌 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血清葡萄糖及尿蛋白水平将受试对象分为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分别测定各组受试对象β2-MG、CysC、γ-GT、肌酐(Cr)、尿素氮(BUN)数值,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早期肾病组β2-MG、CysC、γ-GT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受试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MG、Cysc、γ-GT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可升高,联合检测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Β2微球蛋白 胱抑素C 谷氨酰转肽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临床上应用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和对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加大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和颈动脉斑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指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厄贝沙坦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斑块指标
  • 简介:1例55岁女性患者因高脂血症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次/d。2年后双小腿出现瘀斑伴胀痛、麻木,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红蛋白682μg/L、肌酸激酶1007U/L。同期患者未服用其他药物。考虑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相关横纹肌溶解,停用该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0d后患者症状消失,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水平恢复正常。发生横纹肌溶解后行他汀类药物肌损伤相关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的编码基因SLCO1B1C521T检测,结果为TT型(非突变基因型),提示OATP-SLCO1B1C521T基因型不能完全预测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

  • 标签: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横纹肌溶解 基因学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舌形瓣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方法44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分别采取经尺骨鹰嘴截骨(A组)与肱三头肌舌形瓣(B组)入路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在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评分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疗效肯定,临床疗效优于采取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方案。

  • 标签: 肱骨远端骨折 尺骨鹰嘴截骨 肱三头肌舌形瓣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腺苷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的疗效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因窒息出现心肌损害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腺苷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腺苷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可有效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6月 -2019年 6月的儿科患者 12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和观察组(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每组各 60例,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起到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目的。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用于牙列缺损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接诊牙列缺损病人8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口腔种植修复疗法,对照组行常规修复。对比咀嚼功能等指标。结果:从咀嚼和语言功能上看,治疗后:试验组分别是(17.64±3.89)分、(17.75±4.13)分,和对照组(13.85±3.42)分、(13.97±3.93)分相比更高(P<0.05)。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7.5%,和对照组82.5%相比更高(P<0.05)。结论:牙列缺损用口腔种植修复法,效果显著,且语言等功能也都明显改善。

  • 标签: 牙列缺损 咀嚼功能 口腔种植修复 语言功能
  • 简介:中心药房进行调配,分临时医嘱用药和长期医嘱用药。临时医嘱用药是指药房根据医嘱一次性调配,交待服用方法,由病人自己服用的药物。长期医嘱用药是指临床医师根据住院病人病情需要开写的、药房必须每天重复调配同一种、同一组药物,由护士执行。长期医嘱片剂用药由于每个病人药品不同、剂量不同、时间不同等,需分时间,一种药物分剂量调配于一次性服药杯内,调配时需一瓶一瓶地开启,既费时又费力。为了方便调配,采用了桌面片剂调配盘(即将各种片剂倒入小瓷杯内,将小瓷杯嵌入木制箱的表面,在木箱上面覆一盖板。),此种调配盘尚方便简行,但放片剂的小瓷杯间互相窜味,密封

  • 标签: 中心药房 抽屉式 片剂 长期医嘱 玻片 剂量调配
  • 简介:目的探讨阴手术术前阴道准备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内阴手术患者200例,在术前阴道准备中使用唯妇康、碘消毒剂进行阴道冲洗用药,观察比较2组患者阴道冲洗前后细菌菌落的生长情况。结果使用唯妇康阴道用药后,降低术后感染,有统计学意义,效果显著。结论在阴手术中应用唯妇康减少操作流程,减低感染风险。

  • 标签: 唯妇康 碘消毒剂 阴道用药
  • 简介:【摘要】梅尼埃病原名“美尼尔病”,是以反复发作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耳疾病,在中青年群体高发,具有可治愈性、易复发性。目前,临床上多通过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进行疾病改善与控制。但相对于药物治疗而言,手术治疗对难治性梅尼埃病具有较高疗效。随着梅尼埃病诊疗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梅尼埃病术具备了多样性特征,掌握不同术应用范围与效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术,有利于梅尼埃病临床疗效提升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 标签: 梅尼埃病 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剥脱胆囊切除术的术改进。方法:我们利用分离钳电凝剥脱法解剖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电凝铲电凝剥离胆囊床。处理Calot三角解剖关系清楚,避免误伤胆总管,同时避免高频电刀热电效应对胆肠及内脏的损伤。通过临床随机32例经腹腔镜剥脱胆囊切除的手术实践,分析其技术改进原理及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价值。结果:无中转开腹,全部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多数术后2天痊愈出院,最长时间为术后6天。术后肠胀气1例,恶心呕吐4例,肩背痛5例,心绞痛1例,室速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经腹腔镜剥脱胆囊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少,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良好,效果满意。该术操作简便,安全,快速,易掌握,与电钩电凝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术式改进 剥脱式 CALOT三角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究腹小切口输卵管结扎术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定在本院接受输卵管结扎的妇女43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对妇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腹小切口结扎术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为10-25min,平均(22.43±2.12)min,术中出血量为3-8ml,平均(5.32±2.03)ml,全部妇女结扎手术成功,术后未出现感染情况,1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情况,清理出现膀胱损伤,2例出现子宫角部撕裂情况,5例术后伴有轻微腹部疼痛情况,均未出现肠管等脏器损伤情况。结论针对女性节育工作,输卵管结扎术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风险较小且避孕成功率较高,基本满足女性节育需求,值得推广完善。

  • 标签: 育龄期女性 绝育适应症 膀胱损伤 子宫角部撕裂
  • 简介:就学院机能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阐述机能实验室开放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果和体会,并为进一步完善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

  • 标签: 机能实验室 开放式管理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