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管理模式在放射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患者800例,依据护理管理工作是否执行PDCA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护理管理方法执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增加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等候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放射科自制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等候时间为(17.5±5.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造影剂过敏、渗漏、检查误检退检以及患者投诉纠纷的发生率为0.50%、0.25%、0.5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射科护理工作中,利用PDCA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有效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放射科图像质量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CT图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 100例肺结节患者分析,均为手术确诊,对入组患者的胸部CT影响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经影响医师阅片以及AI诊断;金标准为2名主任医师联合诊断结果,对阅片结果对比分析。结果:30例恶性结节AI诊断为32例,2例良性结节误诊为恶性结节;医师诊断恶性结节27例,漏诊3例恶性结节。120枚结节中,AI辅助诊断结果优于影像医师阅片结果。结论: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可及时鉴别肺结节患者的良恶性,有利于减少结节的漏诊率和误诊率,避免医师长时期阅片出现疲劳感,保证诊断效率,为患者疾病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CT图像 肺结节 人工智能 良恶性诊断 鉴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医治后,对其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尿垫试验排尿评分进行探寻。方法:收集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8例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39例患者实施单纯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归纳于研究①组;39例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方案医治,归纳于研究②组。对2组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治疗前、治疗12w后尿垫试验排尿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w后,研究②组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92.31%,相比研究①组的66.67%而言,更高(P<0.05);治疗12w后,研究②组尿垫试验排尿评分(1.05±0.14)分,相比研究①组的(2.45±0.21)分而言,更低(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医治后,其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更高,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排尿功能。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 尿垫试验排尿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康复对桡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桡神经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优良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3.27%),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腕伸肌、指总伸肌MMT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的MCV、波幅,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康复 桡神经损伤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妇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效果以及对盆底肌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5就诊于本院的4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将之随机纳入常规组(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组(生物反馈电刺激+心理护理干预),各21例。结果:联合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恢复优良率较常规组高(P

  • 标签: 产后护理 心理干预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 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反馈-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药学服务在医院中药房用药交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药剂科中药房于2021年1月起开始实施反馈-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药学服务干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用药认知评分和患者取药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实施后患者在中药药效、煎煮方法和用法用量方面的用药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反馈-问题解决为导向 药学服务 中药房 用药认知 取药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出44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其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再给予康复护理。然后观察各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盆底肌力,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尿量评分、漏尿次数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效果显著,可促进其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盆底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 生物反馈电刺激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妇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效果以及对盆底肌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5就诊于本院的4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将之随机纳入常规组(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组(生物反馈电刺激+心理护理干预),各21例。结果:联合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恢复优良率较常规组高(P

  • 标签: 产后护理 心理干预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 肌力
  • 简介:为深入进行临床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针对北京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进行91人次的调研访谈,广泛收集反馈意见,并初步探索Pharm.D.培养的模式,为中国临床药学专业型博士的培养奠定基础。针对北京大学药学院培养的91名临床药师及学生进行了关于专业学位硕士及Pharm.D.培养模式的调研访谈,其中包括67名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和24名已工作的临床药师。调研访谈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培养模式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与意见,结果主要分为4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考核评估及带教师资。被调查者针对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有效的反馈意见,利于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及符合中国国情的Pharm.D.培养的初步探索。

  • 标签: 临床药学 培养模式 PHARM D教育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视频反馈教学方法联合人文素质教育在医院口腔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口腔科实习的60名实习生和规培生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服务主动性、服务态度、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自主学习能力、服务主动性、服务态度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视频反馈教学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 口腔科 实习生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足底运动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步行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速。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躯干控制能力及步速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给予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躯干控制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恢复期 足底运动反馈疗法 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 步行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足底运动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步行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速。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躯干控制能力及步速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给予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躯干控制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恢复期 足底运动反馈疗法 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 步行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I类II类盆底肌纤维肌电压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法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 盆底肌训练 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本院收治的 55例经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就图像与病理特征的相关型展开 Pearson分析。结果 通过对 55例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总结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为:低回声区,微钙化,结构扭曲。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组织活检并检出 55个病灶,导管原位癌( DCIS) 10个,占比 18.18%;导管原位癌( DCISI) 12个,占比 21.82%;浸润性导管癌( IDC) 17个,占比 30.91%;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导管癌( DCIS+IDC) 10个,占比 18.18%;浸润性小叶癌( ILC) 3个,占比 5.45%;黏液癌( MC) 2个,占比 3.64%;不同类型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及与病理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 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区,微钙化,结构扭曲,其及与病理特征具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 ] 非肿块型乳腺癌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图像特征 病理特征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对下肢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和辐射a例,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进行检查,评价不同电压和浓度对比剂对CTA检查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下肢主动脉显示清晰度较高,主观评分均大于3分,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客观评价指标里,B组的各动脉中点CT值均小于A、C两组,背景噪声从大到小依次为C、B、A,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从大到小依次为A、B、C,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背景信号则无明显区别;A组对比剂总量高于其他两组,C组的CTDIVOL值、DLP值和ED值都低于其他两组,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基础上,不仅未增加辐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得以保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BL健康教育模式和反馈式教育法联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乱数表法将本体检中心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健康体检者共200例划分为参照组(n=100)与研究组(n=100),其中参照组主要实施常规、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以PBL健康教育模式和反馈式教育法联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得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体检中心可以通过知信行教育、PBL教育以及反馈式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对体检者进行健康宣教护理,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改善体检者的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 标签: PBL健康教育 反馈式教育 知信行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模式与启动方式优化组合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行头颈动脉CTA检查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扫描方案时将行常规剂量扫描的设为对照组(50例),将行低剂量扫描的设为研究组(50例),对比并分析两组图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研究组采用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模式与启动方式优化组合,对照组采用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模式。结果研究组DLP、CTDIvol及ED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于CTA可在确保对图像质量无影响同时有效减少辐射剂量,有效降低对患者辐射危害。

  • 标签: 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模式 启动方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后遗症期实施电子生物反馈法结合帕维尔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干预,探讨分析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后遗症期运动及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跟踪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电子生物反馈法结合帕维尔康复训练的干预疗法,对照组则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疗法。结果: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帕维尔康复训练的偏瘫患者ADL、Fugl-Meyer运动、Fugl-Meyer平衡、站立-行走计时测试、SAS评分都明显优于使用常规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帕维尔康复训练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及其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0例,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与观察组(20例,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取得一定的疗效,观察组的盆底肌力(CRRB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提高盆底肌力(CRRBG)数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