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突面神经减压治疗贝尔氏面瘫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乳突面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的贝尔氏面瘫病例,比较分析手术时机、减压部位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乳突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手术有效率为77.3%,恢复至H-BⅠ、Ⅱ级的占总数的54.5%。其中发病3个月内接受减压的病人术后恢复至Ⅰ级、Ⅱ级所占比例62.5%(10/16),2个月内接受减压手术的10例病人中7例恢复至H-BⅠ、Ⅱ级,占总数70%。恢复至H-BⅢ级的3例,占总数30%,无Ⅳ级或更差病例。结论对面神经变性超过90%的发病3个月内的贝尔氏面瘫患者行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预后至Ⅲ级或更差的几率。

  • 标签: 面神经减压 贝尔氏面瘫 经乳突径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内感染时,鞘内注射抗感染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则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抗感染治疗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GOS评分、ADL评分及脑积水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脑积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的感染控制率、GOS评分和ADL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射抗感染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出血术后 颅内感染 腰大池引流 鞘内注射 护理干预
  • 简介:患者女,67岁,以左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动20年于2013年1月11日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不肿大,颅脑MRI检查无异常,化验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左侧半面痉挛。于2013年1月14日在全麻下行左侧乙状窦后进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在30度内窥镜辅助下,术中见小脑前下动脉在靠近脑干侧贯穿面听神经之间,术中用显微针先行面神经干贯穿梳理10余次,然后用小涤纶片垫于小脑前下动脉和面神经干之间,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见无出血后关闭术腔,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给以降压及预防感染治疗,术后5天面肌痉挛消失并出现患侧轻度面瘫,于1月24日出院。患者出院三天后开始头痛并伴有低热,于1月29日再次入院。入院查体术侧耳后有皮下积液,给以加压包扎,入院后腰穿,压不高,脑脊液淡黄色,脑脊液常规:白细胞240&#215;106/L,其中单核细胞80%、多核细胞20%,脑脊液蛋白735mg/L,葡萄糖、氯化物正常。用万古霉素静滴治疗5天效果不佳,后改用美罗培南静滴治疗,并用其0.1g加生理盐水5ml鞘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效果不佳,连续4次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阴性,脑脊液白细胞300~600&#215;106/L之间,主要以单核细胞居多,脑脊液蛋白在600mg/L左右,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降低明显,且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全院第一次会诊考虑无菌性脑膜炎可能性大,以激素治疗为主,静滴青霉素预防感染,泼尼松60mg/天,连用七天后减量,当泼尼松减至10mg/天时,发热及头痛症状就会出现,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也会增高。在后续的治疗中又行4次脑脊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术后复查颅脑MRI内未见异常,3月1日又组织第2次全院会诊,建议少量应用非畄体类抗炎药,以减少激素用量,改用乐松

  • 标签: 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无菌性脑膜炎 术后并发 颅内 脑脊液白细胞 颅脑MRI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未经体外诱导的胚胎十细胞(embyonicstemcells,ESC)导入听力正常大鼠内耳的可行性以及导入后的存活和分布情况,为ESC内耳移植治疗由毛细胞缺失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5—6周龄Wistar大鼠,10只,右耳为实验耳:鼓阶打孔法植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ESCs;左耳为对照组,不实施手术。术前1周与术后即刻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取双侧耳蜗做冰冻切片,观察ESCs植入内耳后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存活8只,麻醉效果好无干扰完整测完ABR动物5只。鼓阶打孔途径导入耳蜗的ESCs大部分于鼓阶聚集悬浮,少数可在鼓阶基底膜嵴和鼓阶外侧壁处贴壁;未在柯替器等中阶部位巾发现有ESCs的分布。ABR检测结果显示鼓阶打孔途径导入方法对大鼠听力影响较小。结论胚胎干细胞可耳蜗底转鼓阶打孔途径导入耳蜗。干细胞在内耳成功存活,并且对内耳损伤小,因此。它可以作为内耳细胞移植的重要方式。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内耳植入 毛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方法。方法:对23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结果:23例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ml,术后平均住院日6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与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蝶垂体腺瘤手术相比,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实现了蝶人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蝶垂体腺瘤手术的优势互补,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切除彻底。具有良好的鼻内镜操作和显微手术技能,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 标签: 垂体腺瘤切除术 蝶窦径路 经鼻内镜 鼻中隔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尼莫同防治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26例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同注射液和口服尼莫同片,观察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26例患者均行头颅CT复查,其中5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96%;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34%。结论临床中尼莫同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能预防脑血管痉挛,并且联合临床护理,可以最大化的降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死亡率。

  • 标签: 尼莫同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咽鼓管鼓室内短期留置导管并注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引导下咽鼓管向鼓室内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留置10天,期间每隔1天注入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后随访观察6~12个月。结果共治疗276耳,治愈115耳(41.7%),显效94耳(34%),有效46(16.7%),无效21(7.6%)。有效率达92.4%。结论鼻内窥镜下咽鼓管鼓室内置管并注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明显可靠,操作简单方便,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鼻内窥镜 咽鼓管 突发性耳聋 导管留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胸部各种创伤、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造成的气管狭窄是后天性气管狭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应用机械呼吸疗法,这种原因所引起的气管狭窄也日渐增多。气管狭窄为不可逆转的、进行性加重的病变,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狭窄组织,恢复气管管腔通气。因为病程是进行性加重,也有骤然发生气管完全梗阻的危险,所以手术宜尽早进行。

  • 标签: 气管狭窄 气管切开 治疗方法 T形管 外科手术切除 进行性加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口鼻切除脊索瘤的手术配合和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口鼻切除斜坡脊索瘤的患者,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熟悉专科器械和手术步骤,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患者做好健康指导,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果8例患者3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脑脊液瘘,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手术是否顺利是和护士密切配合息息相关,因此,护士应该熟悉手术步骤,手术解剖结构,并掌握手术专用器械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充分与术者沟通手术进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斜坡脊索瘤 手术配合 经口鼻蝶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在积极治疗配合有效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微创有效,配合专业护理,提高了治愈率。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隙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5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开展治疗过程后,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患者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使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60例使用腹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9.2±3.1)min、术中出血量为(98.2±16.8)ml、住院时间为(7.2±0.06)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8.6±8.9)min、术中出血量为(154.8±34.2)ml、住院时间为(13.8±1.2)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切除患者,使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优于腹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能够使患者手术时间得到有效缩短,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经腹子宫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观察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并作比较分析。方法将40例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研究组应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O2、呼吸频率、pH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pH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患儿效果满意。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对比,探讨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食管癌切除术临床价值。方法收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左胸小切口术组)36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32,将其分别采用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食管癌切除术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切口长度、开胸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心肺并发症、切缘残留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对食管癌进行治疗,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达到了食管癌手术治疗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 管状胃 食管癌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