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活跃早期人工破膜对分娩临床效果。方法:40例在活跃早期(宫口开大3cm)行人工破膜者作为观察组,另40例作为对照组在进入活跃期不采取医疗干预措施,等待自然破膜。结果:观察组羊水性状、活跃期所需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具有阴道分娩条件在活跃早期人工破膜可降低分娩期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分娩 活跃早期 人工破膜
  • 简介:目的:评价皮肤CT特征对白癜风分期效果。方法:纳入116例白癜风患者,采用VIDA、皮肤CT特征和临床特征评价其分期,比较各方法分期效果、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皮肤CT特征或临床特征进行分期与以VIDA进行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66、0.12,P值均〉0.05);以VIDA分期为标准诊断,皮肤CT特征区分稳定期和进展期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7.5%;而临床特征区分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96%,前者灵敏度明显高于后者(χ^2=5.54,P=0.019),但两组特异度无明显差异(χ^2==1.93,P=0.165)。结论:对于白癜风分期诊断,皮肤CT特征表现出更好灵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白癜风 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临床特征 分期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环孢素A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以抑制白介素-2为主促炎症细胞因子生成为机理,从而发挥对银屑病治疗作用。目前无论是环孢素A单一药物短程、长程和间断维持疗法,还是与其他治疗银屑病系统性药物、生物制剂及紫外线光疗联合应用,均在银屑病皮损控制及疗效维持等方面有较为明确治疗作用。本文将现阶段临床上环孢素A在银屑病治疗中应用及相关药物特性等问题作一总结,为环孢素A临床用于银屑病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环孢素A 银屑病
  • 简介:各种原因造成瘢痕,可导致局部外观畸形,功能障碍,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影响,患者一般均有较强求治愿望。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是瘢痕修复方法之一,该方法在松解瘢痕同时,纠正瘢痕容量缺失。由于脂肪来源干细胞持续作用,还有利于瘢痕组织及其周围组织重塑。该文对自体脂肪移植在瘢痕修复中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移植 自体 干细胞 脂肪来源 瘢痕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白疕"。外用中成药治疗银屑病因其针对性强、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银屑病治疗中。银屑病外用中成药种类多样,疗效不一。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古今外用中成药对银屑病治疗作用,为银屑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银屑病 中医外治 研究进展
  • 简介:皮肤屏障是抵御外界不良因素侵扰第一道防线,其功能主要依靠角质层形成。角质层中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蛋白包括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内披蛋白(involucrin,IVL)、兜甲蛋白(loricrin,LOR)、角质形成细胞转谷氨酰胺酶、角蛋白1(keratin1,K1)和角蛋白10(keratin10,K10)等。该文就分化蛋白近年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皮肤屏障 分化蛋白 角质层 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关容行业进入空前繁荣阶段。中医药美容以其独特文化基因、深厚理论基础和绿色有效治疗方法,成为满足人们多层次美容需求首选之法。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中医药美容相关文献归纳整理,从中医药美容特点以及现状等方面作一总结,以期对中医美容行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等提供一点启示。

  • 标签: 中医美容 特点 现状 对策
  • 简介:近年来,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仍持续上升,且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延误病情。鉴于此,该文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预防有所帮助。

  • 标签: 鳞状细胞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制剂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1.9)、EMbase(1984—2011.9)、CochraneI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1年第4期)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1979—2011.9),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参考文献,评价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制剂组与西药抗生素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001)。3个研究报告了丹参制剂及西药抗生素治疗银屑病不良反应,其中西药抗生素组与丹参制剂组引起皮肤瘙瘁、口干、腹胀及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西药抗生素组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当前有限证据表明,丹参制剂组有效率与西药抗生素组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丹参制剂组比较西药抗菌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丹参制剂 银屑病 系统评价
  • 简介:在2007年7月8日广州电视台心理节目——《夜话》中,一位女士哭着问:“老公在外面找几个女人相貌都不如我,为什么他这么贱?老公平时连我都满足不了,凭什么还去玩别的女人?”这是一些良家妇女困惑。也有一些女性问:“我跟他一起创业,现在我全心持家,他为什么背叛我,时常跟那些狐狸精(身材容貌较好者)鬼混?他还有良心吗?”对于这些疑惑,我们不妨从生理和心理方面进行分析,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 标签: 心理方面 婚外性行为 男人 电视台 女人
  • 简介:直观性是皮肤病学最显著特征,视觉能力网络化是远程皮肤病学基础。数码相机技术进步、计算机内存和处理能力提高促进了数字医疗摄影在皮肤病学实践中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国际皮肤成像协作组织(ISIC)和美国远程医疗协会(ATA)共同提出“皮肤摄影标准化”国际共识,包括灯光、背景颜色、视野、图像取向、焦点和景深、分辨率、比例和颜色校准图像等国际新标准。并回顾了手机摄影“三步法”及移动图像遥感触诊技术在远程医疗实践和研究中应用。

  • 标签: 皮肤摄影 技术标准 手机摄影 遥感触诊技术
  • 简介:目的对男性不同部位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在治疗中进行心理干预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6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分成生殖器组和非生殖器组,应用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ECA10)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殖器组CECA10情感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高于非生殖器组得分(P〈0.05),而性活动维度则无差异(P〉0.05);在SCL-90各因素中,生殖器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及总分较非生殖器组低(P〈0.05);SCL-90总分与CECA10总分呈负相关(r=-0.654,P〈0.01)。结论不同部位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对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或心理治疗,会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转归。

  • 标签: 尖锐湿疣 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 男性
  • 简介:背景:在缺血状态下,细胞外基质(ECM)代谢与内稳态对氧张力很敏感。作者假设在慢性局部缺血性肢体中,未受创伤皮肤由于继发缺氧异常,容易导致皮肤损害。方法:对14例因外周血管疾病行膝以下截肢术患者,在进行缺血定量检测后,收集未受创伤远端缺血性和近端非缺血性配对皮肤活检标本。并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和静脉曲张(VV)手术患者中收集年龄和部位匹配对照者。明胶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MMP-9表达,Western印迹法和ELISA测定MMP-1,反向酶谱法测定MMP组织抑制因子(TIMP)。

  • 标签: 细胞外基质(ECM) 缺血性肢体 皮肤溃疡 代谢异常 慢性 ELISA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和对免疫功能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就诊2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灌肠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微波治疗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为54.44%(60/110),总有效率为90.00%(99/110);对照组痊愈率为38.18%(42/110),总有效率为74.55%(82/110).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以及CD4/CD8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8以及CD4/CD8组间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9例患者在第一次灌肠后出现轻度腹泻.结论: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操作较为简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暖宫贴 甲硝唑 地塞米松 慢性盆腔炎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掌跖脓疱病发病中作用,分析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记录掌跖脓疱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掌跖脓疱病患者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结果10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中,以感染为诱发因素患者占30%.掌跖脓疱病组外周血IL-17水平[(13.12±3.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68±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随病情好转IL-17水平[(9.18±2.25)pg/mL]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参与了掌跖脓疱病发病,提示其可作为监测掌跖脓疱病病情变化及评价临床疗效指标,感染可能是掌跖脓疱病主要诱发因素.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白细胞介素-17 雷公藤多苷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在尖锐湿疣疾病诊断中发挥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共收治47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另外从我院随机抽取47名健康体检人作为研究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26.52±7.08)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83±8.86)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34.17±8.04)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8.92±6.68)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一个显著特征,并且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此时细胞免疫功能高下,为尖锐湿疣疾病临床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还可以明确疾病严重程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TNF-Α IL-6 巨噬细胞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