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423例进行研究,分析孕期体重增加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C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高于A组和B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剖宫产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C组及B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加过高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适当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可改善母婴妊娠结局,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体重增加 妊娠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利用现有产前筛查资源,探讨孕中期母体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β-hCG)血清水平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孕中期母体血清学产前筛查的孕妇临床数据,通过病历资料电话随访明确其妊娠并发症和结局。经排除子宫肌瘤、输卵管囊肿等其他合并症病例后,共186例在后期妊娠中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纳入研究,其中发生轻度子痫前期119例,发生重度子痫前期67例。另选择同期行产前筛查经随访确定为正常结局的孕妇,根据年龄和孕周相近原则(年龄相差1岁,孕周相差不超过1周)按1∶1随机匹配作为病例对照,收集两组孕妇产前筛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EmpowerStat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根据资料分布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子痫前期发病危险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正常孕妇组相比,后期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孕中期血清uE3(6.46±2.19vs7.13±2.30,P=0.002)显著降低;AFP和fβ-hCG则无统计差异。在调整年龄、孕周等其他因素后,血清uE3是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uE3:OR=0.80,95%CI:0.70~0.91,P=0.0008),结论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在孕15~20周时血清uE3低于未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血清uE3是子痫前期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子痫前期 甲胎蛋白 游离雌三醇 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
  • 简介: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无创DNA检测在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价值。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应用特异性探针对包含5例无创DNA确诊异常病例的372例胎儿羊水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荧光原位杂交共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0例,异常率为5.4%,包括唐氏患儿14例,占全部异常数的70%,18-三体综合征3例,45,X2例,XXY1例,其中无创DNA送检的5例异常病例中有4例均为唐氏患儿,比例为8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与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结果相比较,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方面两者符合率为95.2%(20/21)。结论FISH技术用于快速诊断羊水细胞13、18、21、X,Y染色体数目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作为单独的方法检测染色体异常,而无创DNA检验可作为产前筛查新技术向特定孕妇推广。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无创DNA检测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以确切的疗效,相对较轻的毒副作用,加之低廉的费用,促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期乳腺癌的治疗及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均敏感。以往的研究发现,雌孕激素受体状况不明者的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20%~30%,ER阳性者为50%~60%,ER、PR均阳性者为75%以上。

  • 标签: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磷酸化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早孕期母血清PAPP-A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早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病例7397例,将孕期胎儿结构正常、未发生妊娠并发症及出生后新生儿正常病例244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妊娠并发症组母血清PAPP-A水平差异。结果早孕期唐氏筛查样本共7397例,5113例随访成功,其中孕期及产后随访正常病例2443例(47.8%),孕期自然流产或终止妊娠病例106例(2.1%),先兆流产病例98例(1.9%),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74例(1.4%),妊娠期糖尿病148例(2.9%),妊娠期糖耐量异常237例(4.6%)。统计分析发现,低PAPP-A水平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01),而与先兆流产无显著相关(P=0.25);ROC曲线分析未发现能够诊断妊娠期并发症的PAPP-A切割值,但提示低PAPP-A对于自然流产(AUC=0.6545,P<0.0001)、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AUC=0.6410,P<0.0001)、妊娠期糖尿病(AUC=0.6458,P<0.0001)可作为较好的筛查指标。当PAPP-A数值低于第5(0.46MOM)或第10(0.58MOM)百分位时,早孕期自然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早孕期母血清PAPP-A值妊娠期并发症如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及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其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孕早期 血清学筛查 PAPP-A 妊娠期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工作压力对北京地区成年女性慢性盆腔痛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12月北京所辖主要15个城区居住时间6个月及以上、18~60岁5045例成年工作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一对一调查工作压力程度和慢性盆腔痛情况。结果在5045例被调查者中,60.7%(3061/5045)的女性有工作压力,其中20.3%(621/3061)的女性伴慢性盆腔痛;39.3%(1984/5045)的女性无工作压力,其中17.6%(349/1984)的女性伴慢性盆腔痛。相对于无工作压力,有工作压力引起慢性盆腔痛的OR值为1.202,95%CI为1.031~1.402。结论工作压力是引起慢性盆腔痛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盆腔痛 危险因素 工作压力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地屈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先兆流产保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异同。方法:选择82例患者,其中地屈孕酮组口服地屈孕酮10mg/次,Bi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肌注HCG2000IU/d,均持续用药至胎龄10周以上,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以及治疗时间和新生儿体重。结果:两组治疗时间和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屈孕酮组早产率低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P〈0.05),两组妊娠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治疗周期相似,对胎儿体重无明显影响,且地屈孕酮治疗后能有效减少早产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地屈孕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先兆流产
  • 简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系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缺失的乳腺癌。由于其组织学分级差、多伴p53突变、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ER或ER相关基因及HER-2或HER-2相关基因低表达,缺乏有效内分泌治疗,是5种乳腺癌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的一种。因此,及早准确地判定出该分子分型可以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帮助。既往都是通过单一病理检查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对于乳腺癌具体分子亚型在MRI上的特征性表现,尚未见详细报道。

  • 标签: 阴性乳腺癌 病理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分子亚型
  • 简介:目的系统比较宫铜300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不同类型IUD的使用相关终止情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等9种数据库收集宫铜300不同类型含铜IUD比较的相关文献,根据循证医学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采用OpenMeta-analyst和RevMan5.3.3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合并。结果共检索到6062篇中英文文献,最终纳入涉及使用相关终止结局指标的20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宫铜300使用相关终止方面:(1)1年随访时:宫铜300使用相关终止率显著高于TCu220C、活性γ型、MCu功能型;(2)2年随访时:宫铜300使用相关终止率显著高于MCu功能型;(3)5年和10年随访时:宫铜300使用相关终止率显著低于TCu380A;(4)随着IUD使用年限的增加,使用相关终止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36个月以后这种趋势趋于稳定。结论宫铜300短期使用的相关终止率高于TCu220C、活性γ型、MCu功能型,长期使用低于TCu380A;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使用相关终止率也逐渐增加。

  • 标签: 系统评估 META分析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与使用相关终止率
  • 简介:目的:对丹那唑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服用药物不同分为二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丹那唑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对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组有效率、复发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谷丙转氨酶升高、阴道出血、体重增加等,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丹那唑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且二种药物治疗效果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丹那唑,因此,在临床上治疗上应首选米非司酮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 标签: 丹那唑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首次诊断并行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癌、随访资料完整的宫颈鳞癌患者116例,并选择正常宫颈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MGB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χ-2=35.876,P〈0.05);HMGBl的表达水平患者年龄(χ-2=7.710,P〈0.05)、临床分期(χ-2=6.537,P〈0.05)、淋巴结转移(χ-2=7.827,P〈0.05)密切相关。结论HMGB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宫颈鳞状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1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其中10例伴有低血钙)的诊治方法。方法:观察其临床表现、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头部CT或MRI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治愈14例.2例自动出院。结论:低血钙惊厥可诱发或加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在治疗时应给予补充钙剂。

  • 标签: 低血钙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 颅内出血
  • 简介:目的对比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腔镜下内乳淋巴链切除术乳腺癌扩大或改良扩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更适合于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高风险患者的术式。方法取2004年6月至2010年11月在本科住院确诊为乳腺癌且内乳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的患者共97例,其中5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腔镜下内乳淋巴链切除术(腔镜组),47例实施乳腺癌扩大或改良扩大根治术(开放组)。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的内乳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人组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器官损伤及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腔镜组术后72hVAS疼痛评分比开放组低(Z=2.26,P=0.0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内乳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5个月,中位随访12个月,入组患者均无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经腔镜下行内乳淋巴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疗效不劣于开放手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腔镜下内乳淋巴链切除术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并针对性提出减压对策。方法:采用压力源调查量表,将NICU组护理人员非NICU组护理人员的压力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NICU组护理人员压力高于非NICU组。②NICU组中,护龄、年龄压力分数值存在高度负相关。③NICU岗位技能相关的患者护理压力分数最高。结论:①NICU中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压力较大。②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实行人性化管理、增进沟通是NICU护理人员减压的必要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压力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血糖异常点的数量孕妇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GDM孕妇150例,依据75gOGTT异常点数量分组,1项时点异常为GDMA,2项时点异常为GDMB,3项时点均异常为GDMC。对三组临床表现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①GDMC孕前BMI和肥胖率高于GDMB和GDMA(P〈0.05);②GDMC胰岛素使用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GDMB组和GDMA组(P〈0.05);③GDMC巨大儿发生率高于GDMB和GDMA(P〈0.05)。结论OGTT异常点数量多的孕妇孕前BMI高或肥胖、胰岛素使用率高、胰岛素抵抗强、巨大儿发生率高,且异常点越多,以上情况越显著。此类GDM孕妇需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干预。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异常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究妇科千金胶囊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慢性盆腔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同时使用妇科千金胶囊康妇消炎栓;对照组只用康妇消炎栓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妇科千金胶囊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痛有良好的效果,值得继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妇科千金胶囊 康妇消炎栓 慢性盆腔痛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无支架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吉妮致美IUD和有支架活性γ型IUD的使用效果。方法对870例健康育龄妇女自愿使用IUD并有条件随访3年者,分别放置吉妮致美IUD(510例)活性γ型IUD(360例);于放置后3个月及1、3年进行随访。结果吉妮致美IUD组脱落率显著低于活性γ型IUD组,续用率高于活性γ型IU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器妊娠率、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支架IUD有支架IUD相比,脱落率低、续用率高、不良反应小,具有长期使用价值。

  • 标签: 无支架宫内节育器 有支架宫内节育器 使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耐药过程中p38MAPK活性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对细胞凋亡的影响;MTT检测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半数药物抑制浓度(IC50);Westernblot检测SB203580处理MCF-7/ADM和MCF-7两株细胞后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细胞内MDR-1mRNA水平。结果SB203580(10μmol/L)干预24h后MCF-7/ADM细胞的凋亡率为(26.73±4.90)%,未干预组和对照组凋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43.80,P〈0.001);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提高(F=148927.10,P〈0.001),相对逆转率达68.45%;对照组和未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MDR1mRNA(F=9139.24,P〈0.001)及p38MAPK(F=685.42,P〈0.00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乳腺癌耐药密切相关,其可能机制为p38MAPK保护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逃避凋亡,阻断该通路可增强乳腺癌耐药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乳腺癌 细胞凋亡 P38MAPK 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