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门高压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协调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针对19例患者的不同情况,分阶段通过书面、口头、示范、随机、个别交谈、集中宣教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结果19例患者经过宣教均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住院期间较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无并发症发生。病人满意度≥95%。结论适时健康教育使我们的护理对象得到最佳的健康教育和优质服务。

  • 标签: 门脉高压病患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综合征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36例急性冠综合征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给予及早、迅速、有效的救护。结果除1例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病人,在送往医院途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5例病人接受急救护理,送往心内科住院治疗;其中1例死亡,3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对急性冠综合征患者应迅速、及早、正确、有效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及早缓解病痛,同时为入院后的进一步介入治疗和冠内支架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我科行PTCA+STENT术患者45例,共植入支架63枚。其中择期手术的为39例,急诊手术的为6例,二次手术的为8例.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5例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6h,术后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尿潴留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12例,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本文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5例,通过在临床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注重术后常规监护,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抗凝治疗,严格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注重术后出血的护理,低血压的防治,减少拔除动脉鞘管可能发生的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痉挛等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冠脉支架 冠脉支架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地调查康复运动对冠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影响。方法按病例单双号随机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康复组除常规治疗外,制订科学的康复训练,患者术后和出院后即可开始运动按计划训练。术后长期跟踪随访患者,术后10个月左右复查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后血脂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取科学的康复运动,可明显降低冠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水平。

  • 标签: 康复运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患者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锁孔技术)清除血肿术后早期应用脑通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幕上)+12例(幕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术后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术后早期加用脑通汤一疗程,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进行同期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GOS、ADL结果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早期应用脑通汤,能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脑脉通汤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搭桥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我院胸心外科2009年3月-2010年12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搭桥术15例,术后进ICU监护,经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病人恢复顺利,康复出院。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搭桥术15例,术后进ICU监护,一例出现心律失常,经及时处理,症状缓解,其佘病人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服用抗心肌缺血的的基础药物及扩张血管药,治疗组同时服用血康0.75,每天3次,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0.1,每天1次。二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二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康和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明显的抗凝血的抗血栓作用,可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是安全有效。

  • 标签: 脉血康胶囊 联合辛伐他汀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仙升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参仙升口服液治疗组50例和心宝丸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率的变化;比较疗效。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参仙升口服液组疗效明显优于心宝丸组(α=0.05);治疗后参仙升口服液组在提高心率方面明显优于心宝丸组(P<0.05)。结论参仙升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缓慢性心律失常 参仙升脉口服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左右桡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04年以来,经左右桡尺动脉途径共完成冠介入手术2516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冠及桡尺动脉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均测试双手Allen试验及反向Allen试验,采用日本Teromo公司的穿刺包穿刺,TR-Band止血气囊包扎止血。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成功率、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曝光时间、血管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术前测试左右手的Allen试验和反Allen试验,左右桡尺动脉,四条血管入路,大大增加了介入医生的选择余地,同样能减少出血和血管相关性并发症、减少病人痛苦,完成介入治疗。

  • 标签: 左右 桡尺动脉 冠脉介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心肌充盈分级(MBG)的方法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无复流现象,并探讨无复流现象对PCI后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首发前壁AMI并于6-12小时内行直接PCI的患者128例,应用MBG方法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MBG0-1级)和有复流组(MBG2-3级)。其中无复流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23±13.17岁),有复流组92例(男58例,女34例,平均年龄63.18±11.73岁)。所有患者于PCI后即行左心室造影(LVG),测定心室压力、容积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WMS);AMI后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行CAG、LVG和ERNA检查测定上述参数。结果①无复流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有复流组显著延长,CK-MB峰值和Killip≥2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有复流组明显增高。②AMI-PCI后6个月随访时,无复流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WMS和LVEDP均较有复流组明显增高;ERNA参数比较,无复流组左室射血分数、峰射血率和峰充盈率各参数均较有复流组明显降低,同时峰射血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经MBG判定的直接PCI后的无复流现象反映了梗死相关区(IRZ)的心肌仍处于失灌注状态,导致左室功能的降低,促进心室重构,直接影响着AMI患者的长期预后。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无复流现象 心肌充盈显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综合症(ACS)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有效心理因素干预对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急诊收治的60例ACS伴有抑郁症患者将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观察组除了必要的常规药物(硝酸酯类、辛伐他丁、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舒血宁等)和其他治疗之外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采取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有效心理因素的干预,及时采取有效心理因素干预对老年ACS患者的病程、转归、愈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6%73.4%,P<0.05),病程短,疗效稳定,复发率低,愈后好。结论心理行为因素对老年ACS患者的治疗过程、效果、愈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及时采取有效心理因素的干预,是有效提高老年ACS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ACS 心理特征 有效干预 病情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胱抑素(Cys-C)与急性冠综合征(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ACS、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38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清Hcy水平及Cys-C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Hcy及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血症可能是ACS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 标签: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对急性冠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檗碱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5天后,抽取静脉血,分别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高压液相色谱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组在治疗15天后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檗碱可降低急性冠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 标签: 小檗碱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