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2014年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华山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年龄≥60岁)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骨折类型、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电话随访治疗后满三年者的生存率、死因、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与受伤前比较。结果共收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651例,发现:(1)总体发病平均年龄为(76.90±9.05)岁,男女比例为1:2.72,男女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1.413,P=0.158);(2)骨折类型中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占68.82%),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组的年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3)89.15%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发疾病越多的组别内采用手术治疗者比例越少并且平均住院天数相应延长;(4)骨折多发生于冬季(25.79%);(5)致伤原因以自己跌倒者占大多数(73.11%),致伤地点中超过一半为居家(60.48%);(6)髋部骨折累及左侧者比例高于右侧,肱骨骨折相反;腕骨骨折累及两侧比例相同,胸椎椎体骨折则以T12和T11为主,腰椎椎体骨折则常见于L1与L2;(7)髋部骨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最明显,其三年内死亡率高于其他各组;(8)骨折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占首位;(9)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再发率最高。结论老年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最为常见且多数累及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髋部骨折对患者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危害最大、三年内死亡率最高;肺部感染占死亡原因首位;发疾病越多则接受手术机会�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 临床特点 随访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价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为绝经后妇女,年龄58~76岁,平均(65.42±5.24)岁。随访10~57月,平均(25.00±1135)月。依据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是否存在畸形、活动时疼痛情况。关节活动度和手的握力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术后14例患者腕部活动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所有患者腕关节平均活动疼痛VAS评分为0.78分。与健侧比较,术后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腕关节活动受限,患侧平均腕背伸为22.34"(15"-30")、掌屈为40.01"(20"~50")、前臂旋前73.11"(55"~90")、旋后为68.0"(45"~80")。于部握力测试显示:术后患手握力平均为18.20kg(15-22kg),健侧平均为24.35kg(20~28kg),患手握力为健侧的74.74%。结论尽管术后患者仍遗留一定程度的腕关节活动受限,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总体疗效肯定,为复位后桡骨长度和关节面的维持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稳定性,适合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骨质疏松 桡骨骨折
  • 简介: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纳入国家卫生保健体系,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和医学领域对骨质疏松症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度仍然需要推进。近20年来,广泛开展的流行病学调研、诊断工具、防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伴随的科普的、专业的宣传教育活动,使骨质疏松症防治在医学界和公众的认知方面已有一定改善,在一些医院也设立了以骨质疏松症诊疗为主的专病和专科门诊,但在适应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的健康保健需求方面仍然不足。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防治药物 卫生保健体系 流行病学调研 宣传教育活动 人口老龄化
  • 简介:目的对比女性60岁前后骨质疏松发生率,观察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5429名体检女性分为:年龄〈60岁组(老年前期组)和≥60岁组(老年组)。检测骨密度,比较两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老年前期组骨量减少发生率2.5%,骨质疏松发生率9.9%,老年组骨量减少发生率37.7%,骨质疏松发生率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女性应定期监测骨密度,预防并及时治疗骨质疏松症。

  • 标签: 老年 女性 骨质疏松 发生率
  • 简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流行病学调查,该二病的发病率均随增龄而增加.糖尿病患者是否易发生骨质疏松,或加速骨质疏松的程度,大多认为1型糖尿病可致骨质疏松较为肯定,而2型糖尿病是否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还有争议.经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由于检测骨质疏松的方法进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约为50%左右,明显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故目前多认为不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均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称之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有别于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二者统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标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2型糖尿病患者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型糖尿病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重建异常的代谢性骨病。骨重建异常主要表现在骨转换中出现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异常活跃,或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明显衰退,前者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和内分泌疾病诱发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后者主要见于老年骨质疏松症。60岁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显著,是我们临床诊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服务人群。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形成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骨吸收 绝经后骨质疏松 治疗
  • 简介:随着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的发展,选择和建立一个正确理想的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是开展骨质疏松病因和药物研究的关键。能反映骨松病理特征的模型可为诊断、预防、治疗提供帮助,而不恰当的模型导致错误的结论,最终因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将医学的发展引入歧途。FDA对骨质疏松……

  • 标签: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标准化 预防 治疗 骨骼系统
  • 简介:目的研究骨质疏松与下颌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全口牙列缺失的老年患者37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NorlandXR-36),测量他们的腰椎、股骨及下颌骨的骨密度。结果37人中骨质疏松者为21人,正常者为16人。比较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的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再比较两组的下颌骨骨密度平均值P<0.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骨质疏松与下颌骨骨密度降低有相关性。

  • 标签: 骨密度测量 骨质疏松 下颌骨 正常 相关性 人中
  • 简介: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最新一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指南迄今有3年多,该指南对于指导各级医院医师规范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鉴于本指南宣传不够,在临床医师中知晓度不高,同时一些医师没有很好执行本指南,可能会导致诊治偏差。笔者对于临床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该注意几个重要问题在此作一评述,希望对临床医师有所裨益。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规范诊治 医院医师 临床医师 骨矿盐疾病 中华医学会
  • 简介: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比较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ELF)技术,对7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71例正常对照者脂联素基因SNP+4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7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和尿液中8项骨代谢指标。结果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联索基因SNP+4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骨转换标志物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无相关性,与骨转换率也无相关性。

  • 标签: 脂联素基因 骨转换标志物 多态性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1年后骨密度和骨吸收指标(β-CTX)的变化,了解骨密度变化与骨吸收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了3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w,碳酸钙600mg/d和维生素D125IU/d,治疗12m。在基线和治疗12in后进行DXA骨密度测定,在基线、治疗3m和12m后测定骨吸收指标β—CTX。结果治疗1年后腰椎2~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有上升,而所有受试者治疗3m后β—CTX均较基线下降(74.21±43.66)%。治疗3m后β—CTX的变化率和治疗12m后腰椎2~4和股骨颈骨密度绝对值呈相关(Betastd=-0.418,P=0.017;Betastd=-0.321,p=0.032)。结论治疗3m骨吸收指标β-CTX的变化率有望成为预示患者对阿仑膦酸钠反应的早期指标。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转换指标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可能机制及趋势。警惕两病并存。方法通过3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胸片表现,痰结核菌及痰脱落细胞检查。根据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痰结核菌和痰癌细胞同时阳性确诊结果分析。结果2例痰结核菌和痰癌细胞同时阳性未作手术治疗,28例手术患者27例大体标本及镜检均见肺癌与干醋坏死性结核灶或结节灶并发于同一部位、同一肺或同一肺段。结论60岁以上老年肺癌与肺结核并存者有上升趋势。积极作痰结核菌及痰脱落细胞检查,必要时行纤支镜或CT检查。警惕老年患者肺癌与肺结核并存的可能性。

  • 标签: 肺癌 痰结核菌 老年肺结核 临床病理分析 痰脱落细胞 老年患者
  • 简介:脑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脑卒中类疾病,发病后30d内的病死率高达30%~50%,幸存者也通常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后遗症,同时全球每年约新发200万脑出血患者[1]。脾脏摘除后发脑出血且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病例报道国内外极为少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学科之间交叉与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其脾脏摘除后发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报道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脾脏摘除后发脑出血1例,并复习文献探讨该病的神经保护机制。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文献复习 伴发 脾切除后 神经功能缺失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大肠癌术后患者中约干预对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2组,中医组45例,采用香砂六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5例不采用中药干预,观察两组生活质撼评分KPS、QOL并判定脾虚证候疗效。结果中医组在体力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中医组脾虚证治疗总有效率达88.89%。结论老年大肠癌术后运用健膊扶正法能改善和提高化疗期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老年人 脾虚 生活质量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疾病[1]。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COPD总人群发病率为8.6%,其中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3.7%[2],已成为我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慢病。我国COPD发病率高与吸烟,环境空气污染,出生时体重不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病理改变 肺动脉压力 病理生理学
  • 简介:目的评估InterTan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nterTan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对患者术中情况、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中除2例失访,2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6m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2~6m,平均愈合时间为(2.6±0.8)m。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结果:优10例,良14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未出现股骨颈颈部短缩,髋内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是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方法,其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股骨骨折 手术内固定 INTERTAN
  • 简介:目的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前、术后1d、术后3m、术后6m、术后12m和术后18m分别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通过测量CT矢状位图像获得骨折椎体前缘、中间的椎体高度,并测量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m(平均22m).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天伤椎前缘和中间的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矢状位Cobb角则由术前(16.5±4.7)°显著下降至(5.7±3.2)°(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发现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以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压缩椎体以及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出现.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满意,可以防止椎体高度再次丢失和相邻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