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早期筛查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健康教育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较好措施。本文主要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及健康教育现状两方面对国内外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健康教育干预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致残率高、内固定效果差、骨愈合缓慢等特点,极大危害老年人群的健康。促进骨折愈合是诊疗的关键环节。当前基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促进骨形成与抑制骨吸收两方面,但在成骨-破骨偶联机制影响下效果尚不理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髓腔内可观察到黄色脂肪组织增多,但其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骨髓脂肪细胞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具备独特的代谢与分泌功能,参与能量代谢、造血微环境维持与骨代谢平衡调控,但骨髓脂肪组织(BMAT)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阐明。笔者对BMAT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为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髓细胞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患者施以PVP及PKP围手术治疗,并利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护理,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全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利用PVP及PKP两种方法对病患施以治疗,治疗后实验组采取Orem护理方法对患者施以治疗,对照组病患者利用常规护理方法以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对健康知识的理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责任感等均明显提高。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实验组相比略差,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等较差。结论Orem护理方法满足PVP及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需求,患者满意度高,自我保护意识等强。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手术期护理 Orem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中医体疗与PV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体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PVP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骨代谢生化指标比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数据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BM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上升,但治疗组上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疗是一种临床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中医体疗 PVP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及对跌倒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并观察护理效果及对跌倒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采用康复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7.81%,5/64)显著低于对照组(25.0%,16/64),差异显著(P<0.01)。采用康复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身体、心理健康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康复有助于跌倒发生率的降低,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广泛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 效果 跌倒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 70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n=35) 和对照组 (n=35)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 治疗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 ,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单下肢机能恢复率和双下肢机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两组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应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分析造成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因素。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5)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n=35)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中女性患者骨折例数多于男性,骨折部位发生概率依次为椎体53%、股骨颈30%、前臂远端14%和其他部位4%。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77%;两组有效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有多种危险因素都会诱发骨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饮食、运动等调节提升患者免疫力,增强治疗效果,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40)及对照组( n=40),观察组实施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护理有效率、治疗满意度及情绪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表(SAS)、生活质量评估、抑郁自评表( 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有效提升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护理 骨折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3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全部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要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外伤的患者、发生慢性腰背痛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几率较大,在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中,自觉疼痛发生于骨折处的患者、疼痛程度在VAS5分至8分之间的患者、发生翻身受限的患者、发生便秘的患者、发生叩痛及压痛的患者、叩痛及压痛发生于骨折处的患者数量更多,并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医护人员应该多加注意,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取某院在2019年9月至2020年收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基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用骨折组与非骨折组进行区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骨密度值是诱发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也可以成为患者骨折的保护因素,而饮食钙摄入量低、意外跌倒导致的外伤、年龄较大、骨折家族史,都可能成为诱发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进行锻炼,辅以药物治疗手段,就能够避免出现骨折问题。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下一步制定该人群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以分层抽样方法,对社区225名60岁及以上的女性进行入户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知识平均得分为16.40±9.19分,得分率为31.5%,得分32分及以上者6人,及格率仅为5.3%;低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知识平均得分为16.60±9.51分,得分率为31.9%,得分32分及以上者8人,及格率为7.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及年龄是影响高、低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相关知识的主要因素。结论重点加强教育程度低的老年女性及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力度。

  • 标签: 社区老年女性 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 知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及对跌倒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我院自 2014年 6月 -2017年 3月期间收治的 12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并观察护理效果及对跌倒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采用康复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7.81%, 5/64)显著低于对照组( 25.0%, 16/64),差异显著 (P< 0.01)。采用康复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身体、心理健康等,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康复有助于跌倒发生率的降低,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广泛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 效果 跌倒发生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BMP-2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 中 的促进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 2013 年 9 月至 2015 年 9 月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69 例,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病例资料 , 将其分成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 33 例予以 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 36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外源性 BMP-2 。对比组间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和骨形态学检查。 结果: 术后 2 周 及术 术后 3 个月比较 组间骨密度发现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P < 0.05 ;随访 3 个月,观察组( 126.35 ±23.05 )生物力学测试最大抗折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 114.20 ±12.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术后 2 周对照组组织形态学可见骨折端髓腔内出现少许红细胞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及骨小梁形成,观察组可见骨折端处可见成片软骨组织增生、大量骨小梁形成,此外,红细胞散在出现,可见少许坏死骨组织;术后 3 个月观察可见对照组骨折端大片骨小梁的边缘成片骨基质的形成,观察组可见骨折骨折部被成熟板层骨取代,但和骨长轴方向排列不完全一致。 结论: BMP-2 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 -2 骨折愈合 促进作用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价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为绝经后妇女,年龄58~76岁,平均(65.42±5.24)岁。随访10~57月,平均(25.00±1135)月。依据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是否存在畸形、活动时疼痛情况。关节活动度和手的握力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术后14例患者腕部活动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所有患者腕关节平均活动疼痛VAS评分为0.78分。与健侧比较,术后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腕关节活动受限,患侧平均腕背伸为22.34"(15"-30")、掌屈为40.01"(20"~50")、前臂旋前73.11"(55"~90")、旋后为68.0"(45"~80")。于部握力测试显示:术后患手握力平均为18.20kg(15-22kg),健侧平均为24.35kg(20~28kg),患手握力为健侧的74.74%。结论尽管术后患者仍遗留一定程度的腕关节活动受限,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总体疗效肯定,为复位后桡骨长度和关节面的维持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稳定性,适合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骨质疏松 桡骨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弯角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与传统PVP分别用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的20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传统PVP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弯角PVP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而注入的骨水泥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结论:将弯角PVP与传统PVP分别用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弯角PVP的应用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提升骨水泥的弥散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在目前临床中借鉴及推广。

  • 标签: 弯角PVP;传统PVP;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4例患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影响因素 康复护理 效果探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医护理体会。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64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质疏松 腰椎压缩性骨折 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