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上海仁济医院老年科病区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后,患者的遵医行为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糖尿病 遵医行为 影响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患病行为的影响。方法8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按循征护理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采用行为问卷(IBQ)对2组患者的基础和终末患病行为进行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评定时各个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终末评定时2组在因子的得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患病行为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病行为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采取延续性护理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我们选择了104名我院确诊或者外院确诊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入组的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了本次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患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其在院以及出院后的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的52名患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则进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前后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及健康行为评分。结果:试验组的52名患者收缩压为(123±2.6)mmHg,舒张压为(93±3.7)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试验组患者的平均健康行为评分为(83.51±2.29)分,而对照组的评分仅为(69.73±1.68)分。结论:在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中,科学的护理干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更加科学的护理干预方式,延续性护理对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均有着很好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延续性护理可以广泛应用在此类患者中。

  • 标签: 延伸性护理 高血压 健康行为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干休所高血压高龄患者遵医行为的综合护理干预实施情况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分析的82例高血压高龄患者均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1期间来我所进行疗养的患者,将本研究中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行为以及干预前后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遵医总遵从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当中数据对比之后有意义(P<0.05)。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之后没有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对照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高于观察组,两组当中数据对比之后有意义(P<0.05)。结论 干休所在护理高龄高血压患者期间,对其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 标签: 高血压高龄 遵医行为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实习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生活行为的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对185名护理实习生在实习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28个问题的知晓率在15.1%~100%。66.5%的实习生在知道亲戚、朋友患了艾滋病,仍能够与他们继续来往;25.4%的实习生在知道舍友患有艾滋病,不会搬出去住;45.4%的实习生与艾滋病患者一起上课不会烦恼。仅17.8%的实习生在校园领取免费发放安全套,50.3%的实习生与异性朋友有过拥抱、抚摸、接吻等亲密行为。结论护理实习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不够全面,需要加强实习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其认知水平。

  • 标签: 学生 护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态度 生活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及治疗后对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以及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1);随访结束时观察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生活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生活质量总评、独立性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缓解其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首发精神分裂症 依从性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慢性疾病,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刺激或压迫附近的脊神经、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引起腰腿痛的一种临床病变。此病治疗周期长,疗效欠佳,多数病人急性疼痛症状缓解后在家治疗,遵医行为大减,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且易复发,给病人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和痛苦。现对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遵医行为 治疗周期 纤维环破裂 慢性疾病 髓核刺激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对其情绪、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62例晚期胃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抽取时间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数字表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1例,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情绪评分、依从率。结果 焦虑、抑郁情绪组间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护理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各评分更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延续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研究所选择患者为6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12月所接诊,通过组内随机性选择的形式,取30例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则将延续护理进行运用,即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自护行为等进行对比。结果 结合对两组自护行为对比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延续护理 脑卒中 糖尿病 自护行为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关爱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关爱行为评价量表对183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关爱行为自我评价总体得分较高,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保证、尊重、知识和技能、联系。护士长关爱行为总分及知识和技能、尊重两个维度得分高于普通护士(P〈0.01),护龄较长的护士在知识和技能、保证维度水平显著高于护龄较短者(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通过争取领导支持、改进护理模式、体验实践关爱、加强教育培训等方面着手,提高护理人员的关爱行为

  • 标签: 护理人员 关爱行为 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与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实施对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改善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从中选取110例。采取随机法分组,对照组与联合组各55例,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老年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联合组老年患者加行心理护理、认知行为干预,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睡眠状况、心理状况、遵医行为。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7.05±1.20vs8.50±1.30)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干预 老年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心理状况 遵医行为
  • 简介:总结本科收治的1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觅酒行为的原因、获取手段和途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护理措施有: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和安全检查、给予健康宣教、实施人性化护理。认为通过实施以上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和爱好,加强医护人员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等。

  • 标签: 精神障碍 酒精依赖 护理 住院患者 觅酒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以双盲法分组,一组以对照组命名,实施常规护理;一组以观察组命名,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与SAS评分,采用CQS量表对患者的事件应对方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回避、自责、求助、解决问题等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差异(P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护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参与,并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3例,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遵医率。结果:组间相比,观察组总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老年脑梗塞患者中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建议使用。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脑梗塞 老年患者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后的效果。方法:2021.9-2022.12,以100例冠心病治疗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护理,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期间实施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化护理 行为转变理论 并发症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以研究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对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为目的,并记录数据总结价值。方法 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择100例甲状腺结节术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常规护理纳入参照组(50例)、认知行为护理纳入研究组(50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记录患者SAS、SDS 评分,护理后研究组分值低于参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研究组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数据显示研究组具有优势性。结论 经研究,认知行为护理有助于缓解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态,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康复期,同时提升临床依从性及舒适度,护理工作获得患者满意,可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认知行为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认知和行为的意义。建议:抽取我院2021年1月至8月全部30名新生儿护士,采用误点问卷的方式收集分析新生儿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的了解情况。结论:33.3%的新生儿护士了解疼痛认知,36.7%认为自己掌握了疼痛认知并能适应临床需要,26.7%因必须牢牢掌握新生儿疼痛知识而能做出正确判断,认知率为93.3%。结论:新生儿疼痛相关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识,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也能产生积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科 疼痛认知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主要研究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与行为的意义。方案:选取了我院于2021年1月到8月之间的全部在职的30名新生儿科护士,利用点错问卷的方式,采集并分析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的了解状况。结论:新生儿科护理对疼痛认识的了解比例约为33.3%,认为掌握疼痛知识并能够适应临床需要的比例36.7%,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的为26.7%,因为应该牢牢掌握新生儿疼痛的知识为93.3%。结语:新生儿疼痛相关知识教育有助于增强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意识,也能够对婴幼儿的早期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科 疼痛认知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探究患者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护理策略。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17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回顾性所有患者存在资料数据,分析患者存在的安全问题,在其基础上合理制定护理策略。结果 172例患者有26例出现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发生率为15.11%,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攻击他人、出走行为、毁物行为、自残行为等方面。结论 精神发育迟滞性伴行为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所以当前需要制定合理护理对策,从而有效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率以及不良影响,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安全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门诊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水平以及日常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优质门诊护理干预、常规门诊护理干预,总结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结果:实验组在血糖水平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低,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门诊护理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 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