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银质来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对患者加强疼痛护理支持,提升治疗满意度。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慢性软组织损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158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均采用银质为治疗方案,分析患者疼痛度改善情况。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 患者中有 12 例出现了不适感,其主要原因为疼痛难忍, VAS 评分为( 33.2±3.7 )分。其次,也有 7 例患者有晕针反馈,从而终止了治疗。最后,有 4 例因为加热温度高而出现了轻微的银针烫伤问题,但得到了及时的纠正治疗。患者对本次实验的满意度为 94.3% ( 149/158 )。 结论: 采用银质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 具有不错的成效,但是要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优化护理策略,以患者感受为主要认知方面,提升护理满意率。

  • 标签: 银质针 慢性软组织损伤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20例患儿按照年龄分为新生儿组、1个月~2岁组、3~6岁组和7~12岁组,各130例。并在各组内随机再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静脉留置和传统头皮实施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比较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儿组与7~12岁组比较,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分别与1个月~2岁组和3~6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6岁组与1个月~2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组和7~12岁组中,采用两种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个月~2岁组和3~6岁组中,采用两种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患儿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通过采用静脉留置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1个月~2岁组和3~6岁组中效果不好。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 留置针
  • 简介:摘 要:作为治疗儿童肾脏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静脉注射治疗需要消耗相对长的时间,但由于由儿童患者的年龄较小,在静脉注射的过程中行为很难控制,且儿童患者的血管往往更为脆弱,所以采取常规的静脉注射方法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静脉留置因其停留时间长、对血管刺激更小等优势开始广泛应用于儿童肾脏疾病的治疗当中。在采用静脉留置治疗儿童肾脏疾病的过程中,一些并发症很容易发生,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更加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做好护理工作。本文就静脉留置在肾脏疾病儿童中的应用及护理展开简单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儿童肾脏疾病治疗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肾脏疾病 儿童 应用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针对静脉留置患者进行静脉炎的预防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病例为接受静脉留置输液治疗的116例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分组方式采用等量电脑随机抽取,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58)及强化护理干预(实验组,n=58)开展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静脉留置输液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留置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静脉留置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静脉留置护理的80例新生儿纳入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分别采用静脉留置和头皮静脉注射护理,最终统计两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将静脉留置应用在新生儿护理中可以有效的加速患儿的康复速度,同时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手术后通过留置静脉输注既满足了病人补液及用药的需求,又避免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血管的破坏,但部分病人在术后留置输注期间发生了上肢肌肉损伤的情况。本文重点探讨了发生此种情况的原因、治疗、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引起临床护理人员重视,有效预防此类情况发生。

  • 标签: 持续静脉输注 肌肉损伤 护理方法 留置针 手术后 临床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穿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到本院诊治的静脉留置穿刺80例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穿刺优良率95.00%比对照组80.00%高(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比对照组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穿刺的护理效果较好,可增强一次成功穿刺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小儿 静脉留置针 穿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留置时间观察对影响留置时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留置时间进行观察,随机抽签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B组实验组,观察组按照«2016INS静脉治疗实践指南»标准96小时拔除,实验组不断延迟时间按指针出现红肿、静脉炎渗漏、感染等情况进行拔除。入组患者中我们分别针对我科具有专科特点的病人,从药物性质、疾病(伴随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每天出现堵塞、静脉炎、渗漏、感染等指针后进行拔除;结果:入组A组的60例患者,40例96小时后常规拔除无静脉炎的发生,20例2-3天发生管路堵塞、局部疼痛及轻度静脉炎后拔除。入组B组90例患者,其中有10例留置时间12天,最长6例长达14天,35例留置时间5-8天,31例留置时间3-4天发生堵塞或局部疼痛拔除,有8例1-2天发生了局部疼痛,轻度静脉炎后拔除;结论:留置留置时间主要还是留置部位、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疾病(伴随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每天输液次数、输液量有关。

  • 标签: 神经内科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报道了假性静脉瘤临床资料一例,探讨了浅静脉留置并发症、假性静脉瘤发病机理、临床诊断等,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假性静脉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周静脉留置患儿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114例外周静脉留置患儿,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7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7例,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0.53%)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留置患儿护理中,风险管理护理措施的应用,可使外周静脉留置留置时间大幅延长,并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风险管理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的效果。方法:此次参加研究的受试者共60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1月到2022年1月,将其随机打乱分组,每组受试者30例,分成干预组(留置)、对照组(头皮),对比2组穿刺不良现象和穿刺成功率。结果:干预组留置穿刺不良现象发生率更低,干预组穿刺成功率(一次性)为96.67(29例)高于对照组76.67%(23例),P小于0.05。结论:新生儿患者静脉穿刺治疗风险系数高,留置穿刺与一次性头皮穿刺相比,实用性和优势性更突出,值得在该类患者群体中积极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 不良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使用静脉留置进行治疗的患儿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25.00%更低;护理满意度高达92.50%,较对照组的75.00%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静脉留置针 小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无痛穿刺技术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进行小儿静脉留置无痛穿刺技术的患儿,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静脉留置无痛穿刺技术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儿的健康行为,提高患儿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无痛穿刺技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小儿头皮静脉留置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婴幼儿疾病中使用频繁,但留置拔管困难的问题,临床工作中却少见。本文作者通过对1例幼儿头皮静脉留置拔管困难的护理,对拔管困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分享,该拔管方法用时少,易操作,保证幼儿安全,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 幼儿  头皮静脉   留置针    拔管困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延长小儿留置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3~10月期间120例使用贝朗24号安全型留置置管患儿,其中60例为对照组,,剩余60例实验组运用PDCA循环法延长留置留置时间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两组留置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 留置针 固定方法 透明敷料 加强宣教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肾脏病危重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方法 选取本院肾内科住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对肾脏病患者行静脉留置穿刺成功因素,剖析成功的主要因素、技巧与体会。包括穿刺部位、辨认血管、止血带扎结位置、促血管充盈方法、穿刺方式、穿刺技巧等。可以提高静脉留置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穿刺 穿刺技巧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静脉留置致静脉炎护理效果。方法:遴选我院实施静脉留置治疗患者(n=70)研究,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按照入院单双号分组,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即在患者穿刺点上贴敷3M贴膜,仔细核对有关信息,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包含静脉炎发生因素评估、强化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控制输液顺序等。结果:①静脉炎发生状况: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57%(10/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437,P=0.011);②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操作(23.23±1.45)分、沟通技巧(23.02±1.17)分、服务态度(23.36±1.25)分等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19.85±1.12)分、(19.26±1.23)分、(18.98±2.0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914、13.104、10.908,P<0.001);③静脉留置保留时间:观察组静脉留置保留时间(6.27±1.13)d,较对照组(4.08±1.15)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8.036,P<0.001)。结论:对静脉留置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防范静脉炎发生,延长留置使用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01月~2023年01月本院收治的患者接受静脉留置治疗的患者58(纳入对照组),36(纳入研究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运用在静脉留置规范护理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6(1.96%)低于对照组18(3.65%),P<0.05;护理后,研究组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方式对接受静脉留置干预的患者提供护理,可明显降低穿刺失败概率,使其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值得运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留置针 规范护理 穿刺失败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