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麻与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0月于该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82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麻醉方式采用全麻,治疗组采用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等。结果在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过程中,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心率、血压状况比对照组稳定,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对照组为17.07%,而治疗组中没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安全性较对照组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全麻,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通过采用术后持续大池引流术治疗以后,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在本院所接受该类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30例(2017.5.1-2018.5.1),选其中的15例患者进行常规的腰椎穿刺引流术治疗,记为对比组,剩下的15例患者进行持续大池引流术治疗,记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要高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过采用采用术后持续大池引流术治疗以后,同时大幅度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段脊柱骨折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胸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跨伤椎固定,观察组患者经伤椎单侧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体压缩率与前后凸Cobb角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段脊柱骨折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伤椎单侧固定 跨伤椎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胸段脊柱骨折复位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施不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角分别为(95.13±9.43)%、(96.43±10.52)%、(5.03±1.06)°,均优于对照组(75.82±6.25)%、(78.16±6.14)%、(7.10±2.51)°(P<0.05);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E级的患者有54.17%,对照组为25.00%(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够促进胸段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手术内固定 胸腰段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段脊柱骨折的效果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共84例老年胸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通过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脊柱后突Cobb’s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脊柱后突Cobb’s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麻与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0月于该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82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麻醉方式采用全麻,治疗组采用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等。结果在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过程中,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心率、血压状况比对照组稳定,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对照组为17.07%,而治疗组中没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安全性较对照组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全麻,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考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本院住院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分为研究组34例,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联合麻醉,和对照组36例,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选择L2~3间隙行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于T6~8水平,予丙泊酚(2.0~2.5μg/kg),芬太尼(0.002~0.004mg/kg)静脉注射,再加入小剂量咪唑安定0.05mg/kg,监测并记录静脉给药前、后注射前(T1)、注射后5min(T2)、注射后15min(T3)、注射后30min(T4)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同时间点上对患者SBP、DBP、HR的影响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在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例数比较,研究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联合麻醉行妇科宫腹腔镜探查术的效果良好,具有对患者刺激小以及术后清醒早等优点。

  • 标签: 小剂量咪唑安定 腰硬联合麻醉 宫腹腔镜探查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在老年胸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胸段脊柱骨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本组30例患者,手术时间51~74min,平均时间65.29±7.18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出血量69.58±21.64mL,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提高老年胸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骨折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6例本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38)、对照组(n=38),所有患者均实施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术前给予生理盐水泵入,干预组术前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泵入,分析两组麻醉效果、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效果对比显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对比显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中增加盐酸右美托咪定,既可提高麻醉效果,又可改善临床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定 老年 膝关节镜手术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微创大池-腹腔分流技术治疗非梗阻性脑积水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参与治疗的非梗阻性脑积水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体外可调压微创大池-腹腔分流技术组(微创大池组,n=30)和常规侧脑室-腹腔分流技术组(常规侧脑室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大池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侧脑室组73.3%(22/30)(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4/30)显著低于常规侧脑室组26.7%(8/30)(P<0.05)。结论体外可调压微创大池-腹腔分流技术治疗非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常规侧脑室-腹腔分流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经济实惠、患者家属易于接受的优点.

  • 标签: 体外可调压微创腰大池-腹腔分流技术 非梗阻性脑积水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应用小剂量曲马多加氟哌利多对硬联合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文所选120例择期行硬联合麻醉开展中下腹和下肢手术的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7月至12月所收治,随机将其分成A、B、C三组,每组均为40例;于麻醉穿刺成功开始手术之前,A组给予1mg/kg曲马多静脉注射;B组给予1mg/kg静脉注射,10分钟后给予0.1mg/kg氟哌利多注射;C组仅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麻醉开始后3小时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A组、B组显著低于C组,B组显著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小剂量曲马多加氟哌利多能对硬联合麻醉后不良反应进行有效预防,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剂量 曲马多 氟哌利多 硬腰联合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体位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剖宫产患者8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一致。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进行体位干预,干预组患者加强对患者的体位干预。结果干预组产妇3min不良反应发生率4.76%、10min不良反应发生率2.38%、麻黄素使用率4.76%;对照组产妇3min不良反应发生率35.71%、10min不良反应发生率54.76%、麻黄素使用率52.38%。结论应加强对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的体位干预,确保手术安全。

  • 标签: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低血压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对我科室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硬联合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使用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无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胸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直至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60例胸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传统手术治疗;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有限切开减压治疗,对比其两组手术指标和影像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胸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手术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优势较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Cobbs角纠正角度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有限切开减压 治疗 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接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患者使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3.24±1.24)d,意识恢复时间(3.45±1.45)d,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6.35±1.62)min,意识恢复时间(5.28±1.78)h,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脑脊液置换术相比,采用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更好,能够快速止血,恢复患者的意识,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 脑脊液置换术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