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在病毒性黄疸性肝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的的100例病毒性黄疸性肝炎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按照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病毒性黄疸性肝炎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病毒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结果在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显著优于,并且治疗时的用药依从性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黄疸性肝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服药依从性更好,值得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病毒性黄疸性肝炎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少见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率低,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较差。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故本文就乙型肝炎性病毒感染与ICC之间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和血常规检查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本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组)和进行健康体检者的40名体检者(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验。对比各项检查结果。结果疾病组各项血常规检查结果和生化检验结果都和正常组相差较大(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实施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验有利于疾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常规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祁阳县近10年乙型病毒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制订乙肝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祁阳县2008—2017年乙肝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近10年祁阳县共报告肝病例3100例,其中男2300例,女800例,男女为2.881。发病率为29.88/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02/10万,发病率呈先升后降,由2008年的13.91/10万上升到2011年的43.66/10万,再下降到2017年的26.93/10万;发病年龄集中于20—60岁人群,占95.19%,以30—40岁年龄组最多1273人,占41.06%;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低31例,占1.00%。乙肝的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1692例,占54.58%,其次是学生212例、工人201例,分别占6.84%,6.48%。结论祁阳县近10年乙肝发病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应采取以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为主,同时须加强儿童、成有乙肝疫苗接种的查漏补种和免疫效果监测工作,及时补种疫苗。

  • 标签: 乙型病毒肝炎 发病率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道病毒感染之后咳嗽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治疗的呼吸道病毒感染之后咳嗽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成2组,每组20人,分别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只采用西医治疗,对于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7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之后咳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进一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 呼吸道病毒感染 咳嗽 临床 效果
  • 简介:柯萨奇病毒为一种肠道病毒,属RNA病毒,虽其属肠道病毒,但可在呼吸道复制传播,引起小儿肺炎.本研究通过检测柯萨奇病毒肺炎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探索其在判断柯萨奇病毒肺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方面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柯萨奇病毒肺炎 血浆 肿瘤坏死因子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护理小组模式在培训非糖尿专科护士中的应用方法建立糖尿护理小组,进行糖尿基础知识、糖尿护理知识理论授课、血糖仪的使用、胰岛素笔的使用现场示范和录制视频教学。结果经过专科培训后的糖尿基础知识、护理知识有了显著提高P<0.05,血糖仪的使用、胰岛素笔的使用较前规范P<0.05,47名护士所在科室健康教育质量培训后1个月后教育质量较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尿护理小组培训对非糖尿专科护士的糖尿基础知识、糖尿护理知识、教育水平、胰岛素笔的使用和血糖仪的使用规范性均显著提高,为提高非糖尿专科糖尿护理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 标签: 糖尿病护理小组 培训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邵县首起人间布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学方法对病例流行学史、发病诊治经过、流行学特征等进行流行学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认。结果4例布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为染疫羊养殖户雷某玉一家人,且为与染疫羊密切接触者。结论本起疫情的传染源为未经检疫引进的感染了布的山羊;新邵县为布非流行区,但存在疫情传入和转变为流行区的危险,需从源头上严把染疫动物输入、输出关;加大对农民布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加强临床医师布病防治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严防疫情的传入与传播。

  • 标签: 人间布病 流行病学调查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一品”护理模式缓解糖尿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足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一一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一品”护理模式有利于糖尿足患者控制血糖和足部病变,值的推广。

  • 标签: &ldquo 一病一品&rdquo 糖尿病足 护理
  • 简介:目的:验证和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TB-PCR)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系统在结节与菌阴性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B-PCR检测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分析鉴别病理活检报告为“结节或增殖性结核”的91例患者.并通过随访验证诊断准确率,评价2种鉴别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TB-PCR检测结果,91例患者中77例结核分枝杆菌DNA为阴性,14例阳性,阳性率为15.4%。而这77例TB-PCR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诊断为结节者74例,结核2例,无法确定诊断者1例;14例TB-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诊断结核3例,结节8例,无法确定诊断3例。TB-PCR检测结果与随访后诊断一致的病例共77例(结核3例、结节74例),诊断明确率为84.6%(77/91),而诊断结节的准确率达93.9%(77/82)。②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结果,91例患者中经评分诊断为结节者80例。诊断为结核者11例。80例评分诊断为结节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结节诊断者75例.结核1例,无法确定诊断者4例。在11例评分诊断为结核的患者中.随访后诊断仍维持结核诊断者4例,结节7例。评分结果与随访后诊断一致的病例共79例(结核4例、结节75例),诊断明确率为86.8%(79/91),诊断结节的准确率达97.56%(80/82)。结论:TB-PCR检测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系统对于结节与菌阴性结核间的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明确率和准确率。

  • 标签: 结节病 菌阴性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屑方治疗寻常型银屑血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14例寻常型银屑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阿维A胶囊和银屑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4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寻常型银屑血热证患者,采取银屑方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寻常型血热证 银屑病方 阿维A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脑血管伴帕金森(P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PD患者9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是否伴发脑血管,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9)。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并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Hcy、LDL-C水平及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患者的Hcy、LDL-C水平与脑血管伴PD发病呈显著正相关(OR=5.635、1.598、3.688,P<0.05),HDL-C水平与脑血管伴PD发病呈显著负相关(OR=0.714,P<0.05)。结论Hcy、LDL-C、IMT是脑血管伴P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HDL-C则可降低其发病风险。

  • 标签: 脑血管病 帕金森 相关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周围神经(DPN)电生理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入住的54例2型糖尿周围神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症状DPN22例,无症状DPN32,正常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日本光电EMB-9200K型肌电图分别测定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有症状DPN与无症状DPN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DPN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4米步行试验与COPD患者ADL评分及住院天数的相关,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起指导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呼吸内科于2019年1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50例COPD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患者4米步行试验所用时间、患者住院天数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 标签: 4米步行试验;COPD;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地探讨研究Delta样配体4(Deltalikeligand-4,DLL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天津市人民医院外科已行手术治疗90例结直肠癌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标本中DLL4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随访分析DLL4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免疫组化发现,所有患者中DLL4表达均有表达。DLL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随着DLL4的表达水平的升高,患者的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均明显减低。高表达组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时间均较低表达组明显减低(P<0.05)。DLL4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DLL4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DLL-4 结直肠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五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份本院体检中心对152例人员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共检查人员11379例,其中大三阳78例,占0.68%;小三阳205例,占1.80%;一五阳53例,占0.47%;二五阳713例,占6.27%;单五阳(抗HBc阳性)280例,占2.46%,二四五阳250例,占2.20%,单二阳(抗HBc阳)3594,占31.58%。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是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科学规范的检测操作对保证日常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检测 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简述对龋齿进行早期检测的激光荧光龋齿检测技术,探讨采用微创去腐技术进行龋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患者,均采用激光荧光龋齿检测技术进行龋齿检测。采取自愿原则,44例接受微创疗法作为实验组,44例接受常规机械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等。结果实验组剧烈疼痛构成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单牙治疗的平均时间为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一年后有2例复发龋齿,对照组有8例;实验组一年后有2例填充物脱落,对照组有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去腐技术治疗患者的效果好,一年后龋齿复发和脱落率均低,但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 标签: 龋齿 激光荧光龋齿检测技术 微创去腐技术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准确地定是检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以指导临床。方法:采用HBV-DVAFQ-PCR诊断试剂盒,以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组合所产生的实时检验定量PCR方法,检测了58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经FQ-PCR检测,9例HBV的HBsAg、HBeAg、HBcAg、HBcAb都阳性标本,其HBV-DNA的阳性率为100%,平均HBV-DNA拷贝数为2.0×10^8/ml;16例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62.5%(10例),平均拷贝数为5.2×10^5/ml,而常规PCR只有33%的阳性率;7例HBsAb、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14.3%(1例),平均拷贝数为4.7×10^3ml。结论:HBV-DNA的FQ-PCR检测较常规PCR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定量准确,结果可靠,能够避免PCR后处理导致物假阳性污染,可以真实反映HBV的感染和低复制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病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DNA HBV 假阳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