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肝衰竭病症的诊断中,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和效果。方法应用Turbidimetricinhibitionimmunoassay对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其免疫球蛋白(IgG、IgM以及IgA)进行测定,并和血清总胆红素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Turbidimetricinhibitionimmunoassay)以及清蛋白(albumin)进行对比分析,对这几种相关要素进行判定。结果其免疫球蛋白数值和病情发展以及严重程度呈现相关联的趋势,病情加重,其免疫蛋白指标上升愈加显著,和血清总胆红素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Turbidimetricinhibitionimmunoassay)以及清蛋白(albumin)变化对比的临床意义有关。结论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对肝衰竭病症进行诊断,其效果显著,这一方法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 临床意义 价值评定
  • 简介: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广东医学院针对目前教材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编写《医学免疫学》案例版教材;教材各章紧扣其核心理论内容、编写融入了相应的案例,并设置相应问题,让学生学习思考;全书以形象的彩图阐述理论。使学生能直观理解及掌握其复杂抽象的知识。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师反映教材紧密结合临床、文字精炼、易教;学生反映教材易学、易懂.教材及教改得到了同行专家及学生的好评。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案例版 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
  • 简介:顺应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温州医学院留学生的医学免疫学全英文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已有五年。作为一门医学桥梁学科,医学免疫学留学生全英文教学之初也遇到教材、师资、授课方法等诸多困难。该文通过对留学生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实践,探讨在留学生医学免疫学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留学生教学提供借鉴。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留学生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内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小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IgA、IgM、IgG、G3b、G4),C3b、C4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情况。结果在急性期的观察组红细胞免疫状态各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分别为(1.06±0.12)、(0.72±0.18)、(7.23±1.9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实验组患儿在急性期CD3、CD4和CD4/CD8指标为(61.43±4.86)、(40.32±4.13)、(1.18±0.1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且有部分的B淋巴细胞失调,因此积极调节小儿免疫状态,对患儿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免疫功能 变化规律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口服人参皂甙Rg3,对照组单纯使用化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髓系抑制性细胞CD11b+CD33+和CD3+CD8+的比例较对照组降低,CD3+、CD3+CD4+、CD4/CD8明显上升。结论人参皂甙Rg3能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

  • 标签: 人参皂甙Rg3 T淋巴细胞亚群 髓系抑制性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小儿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小儿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长春新碱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环孢素A用于小儿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环孢素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长春新碱
  • 简介: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和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的头颅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和中枢神经系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的MRI图像及临床资料探讨其特征性表现。结果:14例患者中出现结核瘤7例,病灶为多发性,弥漫性脑膜强化6例,病灶周围水肿5例,脑积水4例,占位效应2例,脑脓肿1例。结论:结核瘤伴弥漫性脑膜强化是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最显著的神经系统MRI表现,可伴或不伴周围水肿,其他影像学表现还包括脑积水、占位效应及脑脓肿。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结核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应用尿液自由基活性快速检测方法,以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尿液自由基活性测定在评价急性肺损伤病理演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VesPro公司提供的快速检测尿液总自由基活性(FreeRadicalActivity,FRA)的检测试剂杯,分别对20名健康成年人及20名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10名疑似病例测定了尿液总FR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RS和疑似病例其FRA明显增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SARS患者组与疑似病例组之间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尿液总自由基活性(FRA)检测方法具有取样简便、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等特点,对SARS患者急性肺损伤的程度的判断及抗氧化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尿液 自由基活性 测定 抗氧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接收的体检者1500例进行研究,均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并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结果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大的关联,且加强对其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胃部疾病筛查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修饰蛋白(IMA)、胱抑素C(CysC)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2015年至2017年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ACS确诊分型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选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成人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IMA、CysC两项指标。结果AMI、UAP、SAP三组患者的IMA、Cys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AMI组患者IMA、CysC表达水平高于UAP组及SAP组,但UAP组同SAP组IMA、CysC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A联合CysC指标检测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单纯IMA、Cys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A、CysC两项指标的高表达与ACS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及危险程度预测。

  • 标签: 缺血修饰蛋白 胱抑素C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研究血磷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先后两次的血磷和血清白蛋白的测量,分析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患者两次检测血磷水平比较。第一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82±0.65)mmol,60岁以下(1.97±0.68)mmol;第二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71±0.43)mmol,60岁以下(1.72±0.45)mmol。其中60岁以的患者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下降不明显(p>0.05)。首次测量60岁以上(40.2±3.3)mmol,60岁以下为(41.2±3.2)mmol;第二次测量(39.8±2.7)mmol,60岁以下为(39.9±2.1)mmol。结论血磷及血清白蛋白变化检测临床肾病透析患者的阶段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联合检测胱抑素C和血尿酸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从在我院就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相同方法选取相同时间段在我院就诊的80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胱抑素C和血尿酸含量差异。结果研究组胱抑素C及血尿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胱抑素C和血尿酸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胱抑素C 血尿酸
  • 简介:摘要目前,直肠癌在男性癌症发病率中排第五位,在女性癌症发病率中排第三位,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肿瘤死因之一。而直肠黏膜渗液FH检测在诊断直肠癌前病变及直肠癌中有较好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 标签: 直肠癌前病变 直肠癌 直肠黏膜渗液FH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有110例,时间段为2016.1.20-2018.1.20,其中穿孔性阑尾炎31例,化脓性阑尾炎35例,单纯性阑尾炎44例,对三种急性阑尾炎患者均给予CRP、WBC、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分析其检测水平与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101例白细胞计数递增,107例中性粒细胞比例递增,106例C反应蛋白递增,94例三者同时递增;对比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CRP、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差异显著,且存在依次递减的趋势,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CRP、WBC、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的意义显著,便于判断病情的发展情况,指导疾病的治疗。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8例尘肺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尘肺宁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汉防己甲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气紧、胸痛、咳嗽积分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组气紧、胸痛、咳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上升,CD5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可增强呼吸功能,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发生肺部感染,疗效显著,还可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推广价值高。

  • 标签: 汉防己甲素 尘肺 免疫功能
  • 简介:针对目前供生物技术专业所使用的免疫学教材的不足,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提出免疫学教材内容应有别于医学免疫学,教材编写应以免疫系统为主线、免疫应答为中心、以服务生物产业为导向,从五个方面对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教材的编写,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为编写有生物技术专业特色的其他教材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技术专业 免疫学 教材
  • 简介:摘要慢性支气管炎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及咳痰等,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发病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常出现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症状,甚至为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均造成严重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包括小气道阻塞性疾病、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防治措施正在不断研究。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常采取常规治疗,但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研究认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调节免疫功能紊乱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免疫病理 进展
  • 简介:目的了解双特异抗体在固相酶联免疫方法中对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是否有优化作用。方法通过血型糖蛋白A(GPA),将抗GPA,抗HIVp24抗原的双特异抗体间接包被到固相上,建立检测HIVp24抗原的“间接”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把“间接”双抗夹心EISA方法对HIVp24抗原的检测结果与抗HIVP24抗原单克隆抗体直接包板的“直接”双抗夹心EISA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用双特异抗体建立的“间接”双抗夹心ELISA方法对HIVp24抗原的检测下限为3.2ng/ml,抗HIVp24单克隆抗体直接包板的“直接”双抗夹心EISA方法对HIVp24抗原的检测下限为6.3ng/ml。结论结果表明双特异抗体对ELISA方法的检测效果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应用 双特异抗体 固相酶联免疫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方法对尿中红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进行荧光定位,以区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方法:以荧光标记兔抗人免疫球蛋白为抗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尿中红细胞膜上的荧光着色程度,从而达到红细胞荧光定位,共分析了170例病人的尿(血尿)标本,同时做尿沉渣形态学检查及肾活检。结果:在确诊为肾炎病人标本中,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8.5%,形态学检查为61.5%,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在尿沉渣检查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染色法。对提高肾性和非肾性血尿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特异性强,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标签: 肾性血尿 鉴别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 非肾性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