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 :回顾本院 2013 年 5 月 ~2016 年 5 月收治的 26 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分别给予 26 例患者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 ECG-MSCTPA )与传统多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 MSCTPA )检查,对两种检查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 26 例患者经两种检查方式检查后确诊 20 例为肺动脉栓塞,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的图片质量明显比传统多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更优( p < 0.05 ),两组对肺动脉内栓子的诊断也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检查时可采用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其能够使心脏冲动伪有效消除,且能够更好的诊断心缘旁肺动脉内肺栓塞,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用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造影CTA观察肺癌血供情况。方法前瞻性观察6例支气管肺癌患者,分别行体循环动脉和肺动脉数字血管造影(DSA)后,留置BA导管与PA导管行CTBA与CTPA,观察BA与PA对肺癌的血供。结果CTPA上,无体动脉与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肿瘤未见强化,有体动脉或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见肿瘤边缘强化,CT强化值为10.0~45.6Hu。CTBA上肿瘤部分明显强化,CT强化值为150.3~320.7Hu,可见杂乱无章的肿瘤血管,3例见纵隔淋巴结强化。结论本组病例观察表明原发性肺癌由BA为主的多发体循环动脉供血,未发现PA参与供血。

  • 标签: 肺肿瘤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循证护理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其护理方式分2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接受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住院满意度90%高于对照组72.5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建议患者接受脑血管造影术治疗后接受循证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满意度,推广价值大。

  • 标签:
  • 简介:<正>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partialnephrectomy,LPN)后需要行选择性血管栓塞(selectiveangioembolization,SAE)的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并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血管造影特征。资料和方法:对1993年8月至2009年5月间的640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病例的前瞻性数据行回顾性分析,筛选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7天出

  • 标签: 迟发性出血 腹腔镜 血管造影 肾部分切除术 血管栓塞 选择性
  • 简介:<正>伽玛刀放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放射损伤,为了降低放射损伤率,尽量减小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受照体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动静脉畸形(AVM)位于象脑干或视神经这样的重要部位时,把周围受照结构尽量分开就成了降低放射损伤最重要的因素。然而,仅靠前面与侧面看到的血管并不能全部描绘出病灶的三维

  • 标签: 伽玛刀放射外科 放疗计划 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 放射损伤 受照体
  • 简介:摘要:目的 动脉压迫止血器与绷带包扎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12月期间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经股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使用绷带包扎进行止血 30例为对照组, 2018年 1-12月脑梗死患者经股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组 32例为实验组 ,比较两者止血完成 6、 12、 24 、 48h采用 Kolcaba舒适量表测评的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 6、 12 h、 24h 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术后 48h两组 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 ,动脉压迫器止血与绷带包扎比较 , 患者舒适度更高。

  • 标签: 动脉压迫止血器 脑血管造影术 舒适度
  • 作者: 姚灵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姚灵生河南安阳市中医院影像科河南安阳455000作者简介:姚灵生,职务:科主任,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综合诊断(主功CT及MRI综合诊断能力的提高).(CT型号:飞利浦Brillance128层CT,磁共振型号:飞利浦双梯度Achieia.5TMRl).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CT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DSA检查,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32例患者同时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差异.结果DSA组的检查率为98.25%,CT组的检出率为88.00%,核磁共振组的检出率为87.50%;DSA术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核磁共振;比较ComparisonofthevalueofCTand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n(NMR)thediagnosisofintracranialaneurysms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9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螺旋CT探测器层数的增加和软件日益更新,CT冠状动脉成像在技术上具有更多优势,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后处理技术方面强大的随机软件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钙化斑块、支架等造成的边缘伪,有利于准确判断管腔的真实情况,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为临床对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狭窄与心功能、进行中长期疗效评估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可作为高危人群筛查和冠心病复查的首选无创伤性检查方法。本文就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系统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配合帕瑞昔布钠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纳入52例患者,时间2019年4月至2021年11月,依照单双数字分为两组(每组26例),单数为对照组,行单纯丙泊酚维持麻醉;双数为试验组,行疼痛护理联合帕瑞昔布钠辅助丙泊酚静脉麻醉。以统计学对患者术后VAS疼痛指数、术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VAS疼痛指数、术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方面的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配合帕瑞昔布钠对于该术患者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疼痛指数 帕瑞昔布钠 疼痛护理 血小板 凝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内动脉瘤围手术中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间接收的3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和数字血管造影检查,将后者及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在该类患者围手术中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金标准检验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显示有29例患者为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准确性为96.67%。同时,在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中,可清晰呈现瘤体大小、方向,并能够将其与载瘤动脉、邻近血管、骨质结构关系呈现出来,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可为手术的安全实施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三维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9月,选择于我院行脑血管造影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路径组,每组均39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路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路径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显著更高,术后SCL-90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实施改良式减压垫干预,研究其预防疗效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40例。在本试验中,参照组给予常规包扎,观察组给予改良式减压垫,比较两组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将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实施改良式减压垫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改良式减压垫 全脑血管造影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的冠心病诊断应用。方法 应用运动平板试验检查 65例病人,与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比,诊断符合率达 75﹪。结果 让患者在运动负荷状态下增加心肌耗氧量,促发病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心肌缺血后表现出缺血性 ST改变,可提高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结论 运动平板试验简单、无创,且有很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运动平板试验 冠心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行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及ADL评分、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为研究时间区间,甄选接受治疗的ICVD病人一共80例实施研究分析,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将常规治疗应用于对照组内,观察组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DL评分和NIHSS评分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 NIHSS评分和ADL评分治疗前组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两组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两组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VD患者行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心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其干预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法对 120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实验结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干预后 2d 、干预后 5d 的血尿素氮( BUN )检测结果为( 7.23±2.57 ) mmol/L 、( 12.85±4.93 ) mmol/L 、( 10.28±2.12 ) mmol/L ,观察组为( 7.76±2.69 ) mmol/L 、( 9.51±2.63 ) mmol/L 、( 8.04±2.52 ) mmol/L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1.66%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1.66%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带来的肾病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 造影剂肾病 心血管介入术
  • 简介:目的对正弦图确定的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Iterativereconstruction,SAFIRE)技术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解析重建进行相互比较,探讨SAFIRE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um,CAC)中的应用.方法冠状动脉CTA检查发现钙化斑的60例患者,分别采用FBP重建和SAFIRE(1-5)重建,比较6组图像的CAC容积、当量块、Agatston积分.结果随着SAFIRE重建迭代次数的增加,CAC容积、CAC当量块及AC均呈下降趋势.结论SAFIRE重建技术可明显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评估,并可能改变心血管危险分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术 迭代重建 钙化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造影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影响。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4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后,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血管病造影 介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我院确诊的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入选研究,分别给予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以手术后探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率、瘤体直径及检出瘤体数量。结果: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率(97.22%)高于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83.33%),P<0.05。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检出瘤体直径大于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P<0.05。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检出瘤体数量多于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P<0.05。结论: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三维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