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及肾毒性 。方法: 将 106 例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新生儿均 分成实验组( 万古霉素联合广谱青霉素类治疗 ) 、对照组(广谱青霉素类治疗) 。对比两组的疗效及肾毒性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指标异常发生率、尿蛋白、尿 αl- 微量球蛋白、尿 NAG 水平相比, P > 0.05 。结论: 万古霉素可有效治疗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新生儿,且肾毒性更低 。

  • 标签: 万古霉素 新生儿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 肾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06-2021.0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60岁为分层界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NIHSS与mR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NIHSS与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年龄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和预后,在临床中应加强对高龄患者的药物使用疗效评估,提高临床预后。

  • 标签: 年龄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丁苯酞联合阿替普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采取电脑抽检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12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给予开展阿替普治疗)、实验组(64例,给予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NIHSS、ADL等评分。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2/64)例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62%(10/64)例,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脑梗死 安全性 丁苯酞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应用阿替普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 40例 患者将其纳入实验调查范围,患者均在2017年 3月 -2019年 3月 到本院接受诊治,使用数字分组法分两组,分别采用常

  • 标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不良发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多潘立酮、复方消化(胶囊)联合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单位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计66例,病例纳入时间2018年3月-2020年5月,依据电脑抓阄方式分组,33例一组,单药组予以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联合复方消化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胃肠道不适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单药组(P

  • 标签: 多潘立酮 复方消化酶(胶囊) 联合治疗 老年患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扩大标准供者供肾移植患者实施西罗莫司联合低剂量钙调磷酸抑制剂干预后,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扩大标准供者供肾移植患者共4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西罗莫司联合低剂量钙调磷酸抑制剂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1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扩大标准供者供肾移植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扩大标准供者供肾移植患者实施西罗莫司联合低剂量钙调磷酸抑制剂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病例一年内只有10例患者左右,少之又少,数据需改动)

  • 标签: 西罗莫司 低剂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标准供者供肾移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采用 磷酸肌酸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我院接收的 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儿抽选 82 例,平均分为 常规组( 41 例 )与研究组( 41 例 ) 。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辅助 磷酸肌酸治疗。对比治疗 7d 后 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心肌谱指标更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P<0.05 。 结论: 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儿辅助 磷酸肌酸治疗,疗效显著,改善 心肌谱, 值得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 新生儿窒息合 重度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抗凝血(A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2020年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并并发产后出血的产妇6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科室分娩的无产后并发症健康产妇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在孕晚期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D-D、Fbg和AT检测,然后对比两组产妇的D-D、Fbg和AT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后出血 D-二聚体 D-D 纤维蛋白原 Fbg 抗凝血酶 AT
  • 简介:目的探讨MMP-9基因启动子区(2-1562-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CR-RFLP方法对288名相互无血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及1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①实验组中MMP-9C-1562-T基因位点发现C、T两种等位基因和CC、CT、TT3种基因型;但在正常对照组中未检测到TT基因型,实验组中TT基因型仅发现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这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的分布无差异。②在实验组中,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与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比较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显著增加(P〈0.01);在分别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分析中发现,与合并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相比,无相应并发症组的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均增加(P〈0.05);但合并脑血管病变组与无脑血管病变组比较,增加趋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2型糖尿病与正常人群中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基因位点CT和TT基因型与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同。②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在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者中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型基因。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