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1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根据是否采取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进行分组,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后,给予常规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模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管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预测评分、医嘱执行评分、管理程序应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能够明显减低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智能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给许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的全面普及,医学信息处理也应用了这一技术,有效提高了医学信息处理工作的效率。计算机技术被广泛使用在医疗多个方面,实现了医院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加快医疗工作迈向规范化的脚步,实现医疗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对于医疗科学领域的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计算机技术 医学信息处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中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医养结合模式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中老年脑卒中患者100例,依据管理模式分为医养结合模式组(n=50)、常规照护模式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孤独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结果:医养结合模式组患者管理后较管理前的HAMD评分、UCLA评分降低幅度、BI评分、GQOLI-74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照护模式组(P

  • 标签: 中老年脑卒中 护理 医养结合模式 常规照护模式 抑郁程度 孤独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麻醉与镇痛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94例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麻醉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方式)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两个小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在分娩过程中的分时间段心率变化波动和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相对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明显(P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产科 麻醉 镇痛
  • 简介:摘要:生物标志物是生物学过程的指示,依赖其来确定疾病进展和转归,何时及如何开始药物治疗,评价治疗效果。临床传统上使用实验室和其他措施的生物标志物,来监测治疗进展、疾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直到近年来,生物标志物才正式用于药物开发。本文基于生物标志物在药品周期中的应用与相关法规展开论述。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药品周期中的应用 相关法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登记并接受治疗的54名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患者是否接受骨科损伤控制管理模式为分组标准,其中未接收的27名患者为常规组;接受管理的27名患者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复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以及出血量要少于常规组,但两组住院时间无比较意义;研究组治疗优级人数相对更多,其康复优良率96.30%明显高于常规组77.78%;其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比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骨折治疗效率,降低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严重骨盆骨折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对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的终止妊娠患者 200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流产措施。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时间、出血量、出血时间、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89%,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100%;观察组患者疼痛时间( 6.38±1.42) min、出血量( 51.37±6.46) ml、出血时间( 6.38±1.18) d、不良反应发生率 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时间( 35.37±4.48) min、出血量( 14.37±3.28) ml、出血时间( 59.23±8.83) d、不良反应发生率 6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相对于药物流产,无痛人流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有效的控制了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缩短疼痛时间,同时无痛人流术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人流术 药物流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关节损伤 X线诊断 教学中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差异。方法:在2019年 1月到 2020年 1月 开展研究,期间以我校学生100名作为案例。入选时基于不同教学方式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取多媒体教学。总结两组学生的教学结局。 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 结论: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骨关节损伤X线诊断 教学中,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具备突出培养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媒体 骨关节损伤 X线诊断教学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护患沟通技巧对于呼吸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之间,呼吸内科住院患者50例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对象,把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大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沟通技巧,最后把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结论:带有一定沟通技巧的沟通方式,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患 沟通技巧 呼吸科 护理工作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 讨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 回顾性 方法进行 分析 201 9 年 4 月 -2020 年 5 月 在我院 出生的 90 例新生儿,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 随机 将其 分为 对照组 和 研究组 。 对照组 接受 常规护理 法 ,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 鸟巢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及胃肠功能情况。 结果 对比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大于研究组,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新生儿实施鸟巢式护理模式可保证生命体征平稳,且并发症少,有助于新生儿身体的成长发育。

  • 标签: 应用效果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策略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200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之间收治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坠床、压疮、感染和跌倒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

  • 标签: 细节化护理 神经外科护理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方法:以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接收的60例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症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传统护理的60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科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6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入院时间为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7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一组为参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并分析这两种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住院时间上看,实验组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 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的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路径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 2018年 2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623例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 313例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 310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0. 64%,患者投诉率为 0. 96%,均低于对照组 (3. 23%, 3. 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结论 :在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投诉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老年住院患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9 年7月~ 2020 年2月医院精神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期间的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自行设《医护人员质量管理调查问卷》,主要对病情掌握、陪护知晓防范两个项目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的意外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病情掌握评分、陪护知晓防范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病情的掌握评分、陪护知晓防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房采取风险管理,能明显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老年住院患者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对于风险管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7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15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护理标识 + 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76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3.42% > 77.63% )相对更高( P < 0.05 ),而风险事件发生率( 2.63% < 11.84% )相对更低( P < 0.05 )。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 中,护理标识具有提示作用,便于医护人员更加高效的展开各项医疗服务工作,有效预防安全风险,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取 78例慢阻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自 2018年 7月开始,至 2019年 5月结束,将收治的 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将其中 39例归为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再将其余 39例归为实验组,给予其康复护理,分析对比后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此次对比后的护理效果包括:各项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均分别进行对比);从护理前来看,各项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 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各项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采取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康复护理 慢阻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56例宫内妊娠残留物的腹部超声影像特征,以及腹部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的56例疑似宫内妊娠残留物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并根据回声情况分为强回声组与混合回声组,对比两组患者超声影像特征与诊断正确率。 结果 检查后,强回声组患者21例,占比37.5%,强回声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子宫异常较大,可见5-8mm实质性的强回声,且回声表现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晰,其形态正常,但内间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暗区,所以其分布不均匀。混合回声组患者35例,占比62.5%,混合回声组患者主要表现与强回声组患者基本一致,形态表现也正常,也存在实质性回声,但多以直径约为8-16mm光点为主,并伴有许多不规则的小片,混合团块无正常的宫腔线状回声。强回声组患者诊断正确率81%,显著低于混合回声组患者诊断正确率97.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相对于强回声,混合回声能更加有效的显示患者宫内妊娠残留物。 结论 宫内妊娠残留物的腹部超声影像特征主要为子宫异常较大、形态正常以及呈实质性回声。所以腹部超声在诊断宫内妊娠残留物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腹部超声对于混合回声的诊断正确率更加显著,更加有利于后期医师的诊断与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内妊娠残留物 腹部超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心理干预用于血液透析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9月本科接诊血液透析病患6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对于SAS和SDS评分,干预后:研究组依次是(39.15±3.64)分、(38.06±2.52)分,比对照组(45.87±1.52)分、(44.63±3.15)分低,P<0.05。结论:于血液透析中运用个体化心理干预,利于负性情绪的缓解,建议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应用价值 个体化心理干预 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