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依托泊苷与洛铂联合对患有小细胞肺癌疾病的患者实施初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的小细胞肺癌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依托泊苷与顺铂联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依托泊苷与洛铂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小细胞肺癌疾病初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化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依托泊苷与洛铂联合对患有小细胞肺癌疾病的患者实施初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依托泊苷 洛铂 小细胞肺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引导肝细胞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9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总例数81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超声造影组406例和增强CT组406例.结果增强CT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确诊病例为283例。超声造影引导肝穿刺活检术,取出标本后送病理检查,肝细胞癌确诊病例为400例,根据穿刺后的病理结果可知,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肝细胞癌的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增强CT诊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确诊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细胞癌 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35例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患者运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主动免疫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免疫治疗后,35例原因不明不孕不育患者中有21例成功妊娠满12周,占60%,封闭抗体转阳性者占88.57%(31例)。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不孕不育有较可靠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 标签: 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原因不明性不孕 封闭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A组,2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B组,并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A、B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可有效诊断缺铁性贫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贫血患者外周血中RDW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参数中RDW值显著升高。结论RDW可以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发热患者80例作为发热组进行研究,另抽取我中心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作与发热组行对比研究,观察分析两组人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结果血细胞形态检测结果对比,两组人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异不明显(P>0.05);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细胞异常检测,发热组总检出率为46.3%,较于对照组总检出率5.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发热患者的诊断中,运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快速且准确的辅佐医务人员检验出患者所患病症,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临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发热疾病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幼儿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社区预防控制中心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健康幼儿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统计每种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接种后幼儿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远高于27.5%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幼儿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率较高,根据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百白破(无细胞)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
  • 简介:摘要异体骨修复大段骨缺损有利有弊,一项与人工材料相比,异体骨优势在于能够整合到宿主体内,但可能存在潜在的传染性疾病感染风险,存在相关并发症。目前用于大段骨缺损治疗主要包括骨关节异体骨、中间插入异体骨、半圆柱形插入性异体骨、异体骨-假体复合移植物,“望远镜”式匹配异体骨移植、自体带血管雕骨复合移植、联合游离皮瓣移植、钛网技术复合异体骨修复开始成为主流。目前尚无成熟的BMSCs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主要方法,对于大段骨缺损仍然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实验室研究集中在BMSCs生物学特性、复合培养、生物工程方面。

  • 标签: 大段骨缺损 骨髓间质干细胞 异体骨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例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该病病例B超引导穿刺活检术定性后明确为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B超引导穿刺活检病检确诊后给予放化疗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引导肝细胞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9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总例数81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超声造影组406例和增强CT组406例.结果增强CT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确诊病例为283例。超声造影引导肝穿刺活检术,取出标本后送病理检查,肝细胞癌确诊病例为400例,根据穿刺后的病理结果可知,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肝细胞癌的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增强CT诊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确诊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细胞癌 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冰冻红细胞解冻去甘油过程中发生溶血原因分析,探讨预防溶血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珍惜稀有血液资源。方法查阅和整理分析冰冻红细胞解冻、离心和去甘油全过程记录资料,比对发生溶血与正常的操作人制备记录。结果本站2007年1月~2015年12月,共制备冰冻红细胞407u,为临床提供333u,库存余70u。在制备过程中发生溶血报废2例(4u),报废率为1.19%,溶血原因可能系操作过程不严谨所致。结论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防止溶血的关键。

  • 标签: 冰冻红细胞 去甘油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45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资料,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用实验室分析、内镜检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发病特点。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治疗,评价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多具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多为阵发性腹痛。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上升44例,所占比例为97.78%;腹水检查10例存在腹水,所占比例为22.22%。其中少量腹水5例,所占比例为50%;中量腹水2例,所占比例为20%;大量腹水3例,所占比例为30%。45例患者接受胃镜检查中,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红斑,黏膜斑片状充血、糜烂以及息肉等。组织学表现为黏膜慢性炎,间质内嗜酸粒细胞浸润。接受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多具有腹痛、恶心等临床症状,通过血常规与内镜检查的方式有效判断患者的症状发展情况,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快速改善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发病特点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08名。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8名,对照组200名。两组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并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加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津力达颗粒,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FPG、2hPG、HbAlc、HOMA-β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津力达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合理选择。

  • 标签: 津力达颗粒 2型糖尿病 胰岛&beta 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21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处γδT细胞,并使用IL-21刺激扩增γδT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第3天、6天、9天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γδT细胞的增殖数量,使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21、IL-17、IFN-γ的浓度水平;加入IL-21的γδT细胞与处于对数期生长的肺癌A549细胞混合培养,24小时后用MTT法检测γδT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细胞毒性。结果流式细胞计数显示,加入IL-21组γδT细胞的数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ELISA结果提示IL-21、IL-17、IFN-γ的浓度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1);γδT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加入IL-21组,γδT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细胞毒性作用较空白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IL-21能增强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能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及促进γδT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

  • 标签: &gamma &delta T细胞 IL-21 炎症因子 肺癌A549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日—2017年9月21日期间本院检验科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200份(对照组)和检测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200份(观察组)。将两组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假阴性率、阳性率依次为4.50%、34.00%;观察组的假阳性率为33.00%;对照组异常标本多为白细胞异常,和红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数目低下分别进行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情况下联合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使临床诊断正确率提高,降低漏诊率,有利于疾病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病患86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病患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分析组病患43名,对本组病患施行培美曲塞结合顺铂治疗方案;参照组病患43名,对本组病患施行吉西他滨结合顺铂治疗方案。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评价疗效的相关参考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分析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整体疾病的控制率分别为11.62%、90.70%;参照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整体疾病的控制率分别为2.33%、72.09%。同时,分析组病患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参照组低。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西他滨结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培美曲塞结合顺铂治疗整体有效率更高,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可以使病患的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对病患的康复带来很大的帮助,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顺铂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在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73例诊断为膝关节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3例单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及MMP-3的水平,比较两组差异,分析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与TNF-α水平随着KOA的临床分期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关节液中IL-1β与TNF-α水平为IV级>Ⅲ级>Ⅱ级>I级;而IL-6水平则与KOA分期无关。IL-1β与TNF-α和MMP-3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TNF-α和MMP-3含量亦呈显著相关,(P<0.05)。IL-1β、TNF-α和MMP-3与ISOA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IL-6与ISOA之间无相关性,P>0.05。

  • 标签: 骨关节炎 白介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坏死因子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探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影像学特点与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3例组织学证实为骨LCH典型病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对照,鉴别诊断。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CT平扫和MRI磁共振扫描。

  • 标签: 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 MRI CT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薯蓣皂苷(Dioscin,Dio)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SW620、RKO和Caco-2,MTT和集落克隆实验分析Dio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Dio干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Dio干预后细胞凋亡执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io呈剂量依赖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SW620、RKO和Caco-2的生长,IC50剂量干预细胞显著减少克隆数;IC50剂量的Dio干预24h,SW620和RKO细胞凋亡率分别由8.3%±4.2%、10.7%±6.4%上升至62.6%±6.3%和53.2%±7.5%,凋亡执行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表达显著上调。结论Dio具有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效应,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薯蓣皂苷 结直肠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晚期肾细胞癌靶向药物治疗后,手术切除孤立转移灶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肾癌根治术+靶向药物治疗的20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出现孤立转移灶,并择期手术切除。统计20例患者的癌灶转移情况、手术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6例(30.00%)肺转移、6例(30.00%)肾上腺转移、3例(15.00%)骨转移、3例(15.00%)脑转移、1例(5.00%)肝转移、1例(5.00%)腹壁转移,对应制定手术切除方案并择期实施,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术后1年生存率为75.00%,术后3年生存率为50.00%,术后5年生存率为40.00%,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晚期肾细胞癌靶向药物治疗后,利用手术切除孤立转移灶可以适当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 标签: 晚期肾细胞癌 靶向药物治疗 孤立转移灶 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