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中采取胸腹水细胞学检验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本医院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纳入且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作为此次分析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实行胸腹水细胞学检验,观察胸腹水细胞学检验恶性肿瘤细胞患者的结果。结果在本次分析的40例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中,有31例腺癌包括15例胸水、16例腹水,3例鳞癌为3例胸水,3例未分化癌为3例胸水,1例恶性淋巴瘤为1例胸水,1例恶性间皮瘤为1例腹水,1例肉瘤为1例腹水。结论将胸腹水细胞学检验应用在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十分显著。

  • 标签: 胸腹水细胞学 恶性肿瘤细胞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通过对1例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细胞学检查(包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和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镜下肿瘤由大量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伴明显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68和vimentin表达(+)、Ki-67(+10%),CK7、CK20、CK19、CK8/18、AFP、S-100、肝细胞、SMA、CD34、EMA、溶菌酶均表达(-)。结论本例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虽然形态学并未见明显异型性,但患者术后1月死亡,表明该肿瘤属于恶性。

  • 标签: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 临床病理 生物学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估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25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组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实验组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两组结果并分析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检测异常淋巴细胞、异常血小板和幼稚细胞方面两组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异常红细胞和白细胞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筛选血细胞时具有一定假阳性风险,因此联合使用血细胞形态观察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形态观察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016年在本院住院高血压病人368例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门诊诊断高血压病人188例,2014年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病人624例为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分别采用线性相关系数r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中性淋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观察组一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没有相关性,其余各组相关性不大,t检验除观察组出院时中性淋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舒张压相关性不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治疗后高血压病正常舒张压之间正相关性不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不排除慢性炎症因素。

  • 标签: 高血压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切口治疗成人疝气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成人疝气的患者80例,随后将这80例患者进行等量随机分组,分为传统手术组与切口手术组,每组各40例。其中传统手术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而切口手术组患者采取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切口的大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切口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切口的大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疝气患者采取切口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小切口治疗 成人疝气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早期流产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反复早期流产患者30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因素20例,免疫因素10例。孕8周时检查胚胎停止发育行人工流产2例,孕8~10周时,行B超检查及检测血清孕酮均正常,成功分娩,胎儿正常无畸形。结论流产的治疗视发病时的全身情况及流产的不同类型而异。先急后缓,紧急情况紧急处理,防治并发症,给予后续检查治疗的建议和指导。

  • 标签: 反复早期流产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两组患者均施以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评分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经早期康复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经内镜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其内镜下的特点、部位及组织病理类型。结果早期胃癌胃镜下分I3例(9.4%)、II19例(59.4%)、Ⅲ10例(31.2%);浸润深度仅限于粘膜内20例,侵入粘膜下层12例;病理组织学分类管状腺癌14例、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6例、乳头状腺癌4例。结论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方法是确诊早期胃癌的可靠及首选的方法,医务人员应增强胃镜下对早期胃癌的表现和病理组织类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和准确性。

  • 标签: 早期胃癌 病理分型 内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手术患者胸腔内灌注万特普安后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0月,52例肺癌术后患者胸腔内灌注万特普安后观察及护理。结果术后24h内3例患者出现高热,胸痛剧烈5例,胃肠道症状明显2例,24h胸腔引流量为271.32±69.53ml,本组患者未见明显肝肾毒性,未见过敏反应。结论肺癌术毕予腔内灌药有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等优点,灌药后患者可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情况,降低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 标签: 肺癌 胸腔灌注 万特普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7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以国内测验866例常模数据为对照组,采取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填写焦虑症自测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7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肺癌患者的心理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分别为62.5%和32.8%,均高于以国内常模为数据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治疗费用过高,治疗的程度及效果,治疗过程身体的疼痛程度等。结论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程度较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临床上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方式来改善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

  • 标签: 肺癌患者 心理健康状况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音乐护理、社会支持等。对比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后,与实施前相比社会功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实施综合干预前患者的满意度为73.3%,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3%。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更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肺癌 化疗 综合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近收治的59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进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都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肺癌手术治疗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肺癌 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患者癌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对80例带有癌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疲乏程度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自我效能干预后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明显缓解,与干预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以缓解肺癌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

  • 标签: 自我效能理论 肺癌 自我效能干预 癌性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体检的患者100例,根据检测结果分组肺癌组(55例)、肺良性病组(24例),健康组(21例),以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技术(CMIA)来检测血清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等指标,以评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肺癌组55例血清SCC、CEA、ProGRP、CYFRA21-1等指标含量,均优于肺良性病组、健康组(P<0.05);且肺腺癌组检测中,CEA阳性率优于鳞癌组、细胞肺癌组;在肺鳞癌组检测中,SCC阳性率优于肺腺癌组;在肺鳞癌组检测中,CYFRA21-1阳性率优于肺腺癌组、细胞肺癌组;在细胞肺癌检测中,ProGRP阳性率优于肺鳞癌组、肺腺癌组,(P<0.05)。结论临床开展肺癌诊断工作时,以SCC、CEA、CYFRA21-1、ProGRP联合检测,可改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对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的重要作用与成果。方法58例中、晚期病人对54例进行CT导引下肺瘤体组织内数目不同的125I粒子植入术并联合化疗,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化疗前后健康指导,采取问卷方式比较宣教前后患者对疾病认知、粒子植入治疗认知、I粒子植入治疗需求、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需求4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采取微创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先进治疗方法之一,有效健康知识指导,可以解决患者治疗前后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需求和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健康宣教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对肺癌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一比一匹配对照分为ICM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抗肿瘤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2周的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采用癌症患者心身状态量表(PsychosomaticStatueScaleforCannerPatients,PSSC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组内比较采用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干预2周后,ICMT组在癌症患者心身状态量表的总分、“心理”维度评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2周后总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心理”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ICMT组和对照组2周前后的差值在总分、“心理”维度评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心身状态。

  • 标签: 肺癌 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 心身状态 评价
  • 简介:摘要介绍了18例单孔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手术时间100~230min,平均160min。无一例出现褥疮、皮肤破损及神经肌肉损伤。手术期间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准确得当的手术配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术中安全。

  • 标签: 单孔 胸腔镜 肺癌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行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不仅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粒子植入术 肺癌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进行放疗的患者选择采用循证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所收治的肺癌患者,本研究选择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患者平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在放疗的过程中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选择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结束之后,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疼痛状况和生活质量等进行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肺癌患者在进行放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配合循证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减轻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患者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肺癌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5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l25、CA19-9、NSE、CYFRA21-1)进行分别检测,并以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各10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比较不同组别受检者的检测结果,并对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肺癌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计算。结果比较肺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均有肺癌组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97.14%(102/105),特异性为100.00%(100/100),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结果,特别是灵敏度大幅提高,与单独检测结果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不仅可以对肺癌进行有效诊断、鉴别,而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还可以为肺癌的分期、预后评价等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