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放射免疫法RIA在生物检验上最常使用I-125做为标定物质,标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比较放射免疫法与酶免疫法EIA的灵敏度与专一性及各中优缺点。酶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是临床常使用的免疫化学法。但前者不需使用到放射性物质,所以广泛被使用,酶免疫法中的异相酶免疫法ELISA的测定有很多种,有测定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有测定抗体的间接法。酶免疫分析法EIA优点试剂稳定,且沒有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危险,缺点是酶免疫使用的介质有毒或会致癌,故放射免疫分析法RIA优点是检体中不具放射性,沒有內在背景干扰,具极高灵敏度(1pg/ml),缺点是试剂不稳定,另有辐射污染,废弃物的善后。

  • 标签: 放射免疫法 酶免疫法
  • 简介:摘要历经长时间的临床考察,本文作者认为,在人体疾病的致病模式中可能存在着一条普遍存在的致病模式体表皮肤黏膜局部局限性慢性隐性细菌性感染致远隔组织器官毒素性损害伴炎症免疫性反应。在此模式构建下可能存在的疾病有,精神发育迟滞,小儿孤独症系列,多动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脑炎、老年性痴呆(或阿尔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综合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湿疹、多形性红斑、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成人Still病、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多发性抽动综合征、心肌炎及心功能不全、多发性肌炎等,甚至还有更多疾病以这一模式致病。

  • 标签: 致病模式 隐性细菌感染 毒素性损害 精神分裂症 阿尔海默氏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肛垫部分切除加直肠粘膜纵形缝合术治疗环状痔脱出伴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方法于痔右前、右后、及左侧环状母痔处,将松弛的粘膜即肛垫部分切除,同时将在切除肛垫处,及前正中线直肠前突囊袋中线处痔上缘,齿线上1CM处纵形缝合直肠粘膜5cm以上,使组织缩短悬吊内脱垂的粘膜及痔,加固直肠前壁粘膜,修正直肠前膨出。以取代松驰断裂的TRIETZ肌。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痔脱出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同时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引起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脱垂痔与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往往同时存在,处理痔的同时一并处理直肠前突及内脱垂的直肠粘膜引起的便秘症状,合理解决了痔病-便秘-加重痔病这一恶性循环。我科共治疗本病2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环状痔脱出 直肠粘膜内脱出 直肠前突 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观察鹅不食草捣汁加地塞米松外涂鼻粘膜治疗鼻炎的疗效及护理要点。得出结论观察组鹅不食草捣汁加地塞米松外涂鼻粘膜治疗鼻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显效快、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及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鹅不食草 地塞米松 外涂 鼻炎 局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粘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口腔粘膜缺损的46例患者资料。术后随访和修复效果评估。结果术后随访5-21个月,平均13个月。46例患者中,1例腮腺恶性混合瘤患者,病灶大约4×5cm2,术后7-10天出现腮瘘,基质溶解,液化,坏死,修复失败。余45例患者的修复膜均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外观平整,无卷起及脱落,颜色与正常口腔粘膜相近,质地柔软,弹性良好,无明显疤痕形成。组织修复成功率97.8%。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是一种理想的新型软组织修复生物材料,可明显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来源较丰富,无额外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口腔粘膜 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术中护理配合的关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微创医学中心2011.11~2013.3行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治疗的食管平滑肌瘤50例,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与配合、术后护理与观察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剥离成功,1例发生胸颈部皮下气肿,经观察自动消失;1例发生术中出血,予电凝钳处理止血;无发生瘘及迟发性出血;无发生术中中转开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积极细心地配合、术后周到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 标签: 内镜 经粘膜下隧道切除 食管平滑肌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介素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粘膜溃疡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白介素11溶液漱口,对照组采用薄酚苏打溶液漱口。对比两组口腔粘膜溃疡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口腔粘膜溃疡0度、Ⅲ度、Ⅳ度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存在差异(P<0.05);两组口腔粘膜溃疡Ⅰ度、Ⅱ度的发生率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白介素11能有效的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粘膜溃疡的发生,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 化疗 口腔粘膜溃疡 预防
  • 简介:摘要脓毒血症发生率高,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重症病房内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涉及到全身炎症效应、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中医大黄组方影响脓毒血症胃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相关背景和相关文献的分析,对中药大黄组方治疗脓毒血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归纳,丰富脓毒血症的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治疗的新领域,为中药治疗危重病展示更加良好的前景。

  • 标签: 脓毒血症 大黄组方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H和TST在治疗重度痔疮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国产的管形吻合器对27例III、IV期脱垂性痔疮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5min,术后住院时间2-5天,全组患者术后痔疮回缩,随访2-36个月,无复发,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或肛周脓肿等并发症。结论PPH和TST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重度痔疮较好的新方法。

  • 标签: 吻合器 痔上粘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微生态疗法治疗小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提高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住院患儿中出现的96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患儿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为(1.52±0.34),对照组为(1.35±0.2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态疗法治疗小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生态疗法 &beta -内酰胺相关性腹泻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支原体肺炎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肺炎者100例,按入组序列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给予补液、退热、祛痰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抗生素阿奇霉素联合平喘药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治疗7d治愈率为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4,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退热、啰音消失、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及咳嗽控制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162,t2=16.773,t3=14.565,t4=13.672,P<0.05);③两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C3、C4及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血清IgM水平及CD8+百分比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gG、IgA、C3、C4、CD3+、CD4+、CD4+/CD8+增高、IgM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功能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特步他林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防芪宁血煎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免疫功能和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自拟防芪宁血煎治疗过敏性紫癜,给药前后分别测定尿微量蛋白指标。结果治疗后IL-2有升高,IgE、IL-4、IFN-α均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中MA、α1M均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防芪宁血煎具有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尿微量蛋白,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防芪宁血煎 过敏性紫癜 免疫功能 微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即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AFP阳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掌握AFP阳性PHC患者在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变化提供参考。方法(1)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和48例AFP阳性PHC患者进行研究。(2)采集健康体检者外周血3ml用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3)AFP阳性PHC患者在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前,采集外周血3ml用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采集外周血80ml用于DC-CIK细胞的诱导培养。(4)AFP阳性PHC患者在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分别在第1、3、5、7、9天采集外周血3ml用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结果(1)AFP阳性PHC组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AFP阳性PHC组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血清PA最先升高,其次血清ALB升高,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A、AL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DC-CIK细胞免疫治疗影响AFP阳性PHC患者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2)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AFP阳性PHC患者肝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清AFP水平降低。

  • 标签: DC-CIK细胞免疫治疗 原发性肝癌 肝脏功能 甲胎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沙拉嗪溶片治疗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的方式将80例易激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美沙拉嗪溶片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时,美沙拉嗪溶片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美沙拉嗪肠溶片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从患者营养状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支持护理工作量多方面进行分析,对危重症患者早期内与外营养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重症患者116例,根据不同的营养补给方式进行分组,采用内营养的58例患者为内营养组,采用外营养的58例患者为外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及患者营养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内营养组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12.07%、3.45%、5.17%、3.45%、5.17%、大大低于对照组,腹泻、腹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减轻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是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内营养联合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1例,所有患者在食管癌根治术后进行内营养联合外营养支持治疗,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观察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水平,观察术后肺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与术后第一天比较HB、ALB、PA,术后第一天三者均有显著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与营养支持治疗后比较HB、ALB、P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支持治疗后HB、ALB、PA较术后第一天三者均有显著升高,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7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术后营养支持期间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5例,均通过调整滴速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行内营养联合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食管癌术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序贯内营养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流质食物鼻饲,观察组患者给予序贯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以及源性感染发生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胃肠并发症发生率分别70.0%、40.0%,源性感染发生率分别63.3%、30.0%,观察组患者胃肠并发症发病率、源性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序贯内营养支撑,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序贯肠内营养 急性脑卒中患者 肠内营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溶片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因脑梗死需住院治疗206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3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拜阿司匹林溶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氯吡格雷,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炎性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溶片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其炎性反应程度,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炎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及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6年15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及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对比后可知,观察组病人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另外从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观察组(9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且观察组病人术后无明显腹胀情况出现。结论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及早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腹腔镜术后功能恢复,促进其恢复。

  • 标签: 耳穴埋豆 艾灸 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 术后肛门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