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接骨板(MIPPO)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近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7例老年胫骨近段骨折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进行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60岁—87岁,平均69岁;按AO∕OTA分型A型9例,B型21例,C型7例。结果3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骨折不愈合。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⑴优20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89﹪。结论在老年胫骨近段骨折的治疗方法中,MIPPO技术能明显提高膝关节的康复,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微创 胫骨骨折 老年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62例,全部进行x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和VR重组。结果62例中病变发生于腰椎30例,胸椎16例,胸腰段15例,腰骶椎1例。共累及138椎体、42个椎间盘,其中2个椎体受累46例,3个椎体受累10例。结论CT扫描结合其3D后处理重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死骨、钙化、脓肿以及椎间盘的改变,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压迫情况具有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脊柱结核 CT检查技术 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治创伤后遗足畸形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访2008年10月-2012年5月矫治的15例创伤后遗足畸形的患者,其中3例做二关节融合,2例做跟骨外侧柱延长,5例加做跟腱延长,2例胫前肌外置,1例腓骨长肌内置,2例胫后肌前置.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行Laaveg-Ponseti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析比较术前术后评分并记算比较分析改善率。结果Laaveg-Ponseti评分系统,评分优10例,良3例,可2例.结论Ilizarov技术矫治创伤后遗足畸形较传统方法更趋微创化,更趋生理性,临床效果优。

  • 标签: 创伤后遗足畸形 Ilizarov技术 组织牵伸 外固定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基层医院开展PICC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为此项技术的开展提供经验。方法对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等影响PICC技术在十堰市地区基层院开展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ICC技术在基层医院临床上运用广泛,穿刺时无需麻醉,血管选择范围较大,可在床旁直接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不影响活动,感觉舒适而且创伤程度小,能为患者顺利完成静脉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结论PICC导管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安全可行。

  • 标签: PICC 基层医院 开展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与其它留置针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劣势,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并减少患儿的痛苦和费用。方法将我院120例新生儿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对照组则采用头部留置针技术。对比两种方法的留置针时间的长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的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使用头部留置针技术的对比组,同时出现堵管、渗液、脱针以及静脉炎的几率也要低于对比组。结论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具有保留时间长,不需要反复穿刺,有利于用药抢救,并且外表没关,同时不影响活儿活动的特点。可有效的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 标签: 新生儿 腋下静脉 留置针 静脉炎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体位同定、CT定位和治疗摆位要点与方法,以保证放射治疗安全有效地进行。

  • 标签: 肿瘤 三维适应放疗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部位,采血方法对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00例新生儿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采血方法进行比较,以往的直刺采血法的一次成功率88%(440/500),区域斜刺采血法的一次成功率99%(495/500),研究两组的采血成功率,家属满意率。结果区域斜刺采血的方法不但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也提高了我们的护理工作效率,家属对此也很满意。采血成功率、质控合格率以及家属满意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实验组的效果比对照组好。结论新生儿足底区域斜刺采血法的临床运用是值得推广的。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采集方法
  • 简介: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我国医学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临床诊疗工作对于药品本身的纯化程序要求在不断的提升,并且纯化的程度也直接对医疗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针对西药制取中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的西药纯化技术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西药 临床诊疗 蛋白质 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股骨粗隆下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使用斯氏针撬拨辅助钉道控制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2013年06月的11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术中用斯氏针置入股骨大粗隆后部协助复位,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结果11例患者手术时间45~55min,平均49min,出血量60~150ml,平均85ml。术中透视、术后X线复查骨折对位对线优良,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髓内钉治疗股骨粗粗下骨折时,股骨近端置入斯氏针撬拨辅助钉道控制能很好纠正股骨粗粗下骨折近端骨折块的移位。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LIF技术(腰椎后路椎间减压,CAGE植入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以往手术护理的不同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有手术指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LIF技术治疗,经给予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体位、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3—7d即下床活动,随访3—6个月,42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1例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位、固定效果好,患者恢复快,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恢复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LIF技术 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创建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型输液护理服务新模式。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终端掌控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通过无线移动技术,实现了护士对患者身份和药物的准确核对。结果无线移动技术能够准确核对患者身份及药物,减少了因人工操作环节造成的误差以及人为因素带来的医疗事故。结论无线移动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医疗纠纷。

  • 标签: 无线移动 门诊注射室 输液安全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前,肛肠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肛肠肿瘤更是居高不下,所以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以往传统的检查和诊疗技术还不够完善,随医学科技的发展,现在肛肠基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主要对现今的一些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方面作一介绍,希望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肛肠疾病 诊断 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总结2003年的SARS疫情、人感染猪链球菌疫病和高致病禽流感疫情等一系列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公共卫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根据国家在公共卫生体系职能和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保健机构发展现状,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如何从加强核心能力、科研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努力,加强交流和现场指导,充分发挥技术管理职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保健机构技术水平,改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作如下探讨

  • 标签: 公共卫生 疾控体系建设 技术指导 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腹腔镜技术对瘢痕妊娠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与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到2012年35例瘢痕妊娠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采用腹腔镜技术以及病灶楔形切除技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针对A型病患治疗效果腹腔镜技术显著高于病灶楔形切除技术,而B型患者相反。结论腹腔镜激素对于刨宫产后形成的瘢痕妊娠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同时,对病患的伤害较小,适宜于推广使用。

  • 标签: 瘢痕妊娠 腹腔镜 剖宫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有效应用。方法现场查看、抽阅出院病历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结论中医护理技术的拓展应用可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临床 有效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药品广告技术审查工作与质量管理体系在管理方式、管理程序和管理目的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并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对药品广告技术审查工作的规范化作用,为其它技术审查机构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提供借鉴。

  • 标签: 质量管理体系 药品广告 审查
  • 简介:摘要基因敲除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可通过一定途径使机体某种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是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对某一具体基因功能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并对其在药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基因 敲除 基因同源重组 ES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腹部切口感染创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60例腹部术后感染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D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方法,VSD组在清创后采用VSD技术。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一周后细菌培养转阴、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的差异、切口愈合时间。结果VSD组有28例(93.33%),对照组有10例(33.33%)细菌培养转阴;VSD组有29例(96.67%),对照组有13例(43.33%)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切口平均愈合时间VSD组平均15天,对照组平均46天。两组比较,均P<O.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SD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愈性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腹部感染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