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了13例正常青年大学生的高频心电图QRS群高频频段功率谱(>80Hz)在不同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不同时间的变异程度,并与临床上常用的生理指标和心电图时域值指标(包括体温、动脉血压、心率、P、R间期QRS宽、Q-T间期)的变异程度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高频频段功率谱的测量值在人群中因人体和时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其变异系致是常用生理指标变异系数的10-100倍。由此,对高频心电图高频频段功率谱的稳定性提出了疑认为能否作为一项判断指标厘用于临床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常用生理指标 变异系数 功率谱
  • 简介:临床上分析癫痫脑电信号非常重要.由于临床记录的癫痫脑电信号中含有大量的伪迹干扰,特别是肌电伪迹,所采集的脑电信号无法正确反映大脑的生理及病理状况。本研究利用小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的盲源分离特性,把用连续小变换分解的脑电子带信号作为ICA输入,经ICA分离后,有效地消除了癫痫脑电中的肌电伪迹,并分离出了癫痫样特征,效果理想。

  • 标签: 脑电 癫痫波 肌电伪迹 小波变换 独立分量分析
  • 简介:本文研究了垂体后叶素(Pit)对小鼠高频心电图(HF-ECG)Ⅱ导联QRS群功率谱和高频成分(切迹,扭挫)的影响。结果说明,腹腔注射Pit20min后,0-80Hz频段的相对能量较注Pit前增加了39.7%(P<0.01);80-200Hz频段的相对能量降低了14.8%(P<0.05);200-300Hz频段的相对能量降低了68.9%(P<0.01);300-1000Hz频段的相对能量降低了71.4%(P<0.05)。高频切迹和扭挫数无变化。这些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后,高频相对能量降低。功率谱的变化较之切迹和扭挫的变化更敏感,是衡量心肌电生理机能变化的一项灵敏指标。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昆明种小鼠 HF-ECG 功率谱 高频成分
  • 简介:在小鼠腹腔中注射垂体后叶素20min后造成心肌缺血,心肌纤维的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明显降低,闰盘双膜间隙变宽,局部出现囊状膨大。高频心电图QRS群低频相对能量增加,而高频相对能量减少。心肌超微结构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又注射硝酸甘油20min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心肌超微结构 功率谱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联合超短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6.24岁;病程12天~10个月,平均病程3.89个月。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联合组采用体外冲击联合超短波治疗[冲击:冲击压力80~260kPa(0.8~2.6bar),冲击频率4、6、8、10Hz,冲击剂量500次,每次治疗冲击4次共2000次。超短波:频率27.12MHz,波长7.3m,输出功率200W。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只使用超短波治疗(频率27.12MHz,波长7.3m,输出功率200W。连续治疗3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0.31±0.47)分vs(5.66±1.29)分,对照组(1.27±0.99)分vs(5.79±1.32)分](P<0.01),但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5.35±0.80)分vs(4.52±0.33)分](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治疗后早期,治疗部位有时会出现软组织轻度肿胀疼痛,且个别患者还有疼痛感加重的现象。结论体外冲击联合超短波进行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超短波治疗。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超短波 肱骨外上髁炎
  • 简介:为了去除荧光免疫层析检测中荧光信号的噪声,保留信号的细节信息,提出一种改进阈值的小空域相关去噪算法。该算法将基于小变换的空域相关去噪法和软阈值去噪法相结合,根据小系数相关性的不同和平滑消去阈值法的思想,改进了软阈值去噪法的阈值变量和阈值函数。结果表明,该方法突出了信号边缘,能够有效地去除荧光信号的噪声,去噪后的信号光滑连续,且保留了信号峰的相关细节信息。

  • 标签: 荧光免疫层析检测 信号去噪 小波空域相关法 软阈值法 平滑阈值消去法
  • 简介:当前肌肉疲劳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electromgography,sEMG)特征提取方法,忽略了非线性跳错信号的影响,且不能在非平稳状态下进行特征提取,存在特征提取准确度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小变换的肌肉疲劳sEMG特征提取研究,采用小变换对所采集的样本去噪,结合时域、频域特征分析法,融合傅里叶变换方法对肌电信号中的线性特征进行提取,根据带谱近似熵理论对非线性挑错信号进行特征回归分析,并利用拟态分解函数和希尔伯特变换法对肌电信号进行时频特征的整合提取,最终完成基于小变换的肌肉疲劳sEMG特征提取研究。实验验证,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且将1000个肌电信号样本分成5组,对其中的跳错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所提方法准确度较文献方法高出75%,在非平稳状态下将200个肌电信号样本分成5组进行特征提取,所提方法准确度较文献方法高出33%。由此得出,所提方法优于当前特征提取方法。

  • 标签: 小波变换 时域特征 频域特征 表面肌电信号 肌肉疲劳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疗法(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7年1月,采用体外冲击或结合同种异体皮质骨钉植入术治疗54例(8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并随访观察。男41例,女13例;年龄20~61岁,平均30岁。按Ficat分期,Ⅱ期55髋,Ⅲ期29髋。其中40髋(Ⅱ期27髋,Ⅲ期13髋),采用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治疗,治疗后6、12、24个月复查双髋X线、MRI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44髋(Ⅱ期28髋,Ⅲ期16髋)患者采用单纯ESWT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24~29个月,平均25.7个月。二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3.71±18.76和57.20±12.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妒〈0.01):影像学X光片评估: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术后随访股骨头塌陷12髋,塌陷率为30%,单纯ESWT治疗随访股骨头塌陷25髋,塌陷率为56.8%。结论体外冲击疗法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是治疗中期ONFH的方法之一,它不但具有冲击疗法促进骨愈合作用,而且复合骨钉移植可起到骨传导及骨支撑作用,近期可以减少股骨头塌陷发生。

  • 标签: 股骨头坏死体外冲击波疗法同种异体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