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输血检验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2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之间,并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对这些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采用盐水法的对照组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的研究组,每组均为41人。结果:从输血检验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来看,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患者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联合盐水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会得到有效的降低,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盐水法 输血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摘选我院100例采取输血治疗患者进行探讨,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重要性。结果:文中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阳性9例,所占患者阳性率为9. 00%(9/100)P<0.05。其中不规则抗体均为抗-E 3.00%(3/100)、抗-D 2.00%(2/100)、抗-e 2.00%(2/100)、抗-C 1.00%(1/100)、 抗-c 1.00%(1/100),发现抗体的患者均为接受2次以上输血者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能有效避免发生溶血反应,临床检测后依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验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慢性贫血患者采用成分输血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6 年 9 月到 2019 年 9 月收治的慢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成分输血组和全输血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 1 ) 成分输血组治疗效果为 96.90% ,全输血组为 80.41%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2 )成分输血组不良反应率为 4.12% ,全输血组不良反应为 21.64%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3 )成分输血组治疗后 Hb 、 HCT 为 124.14±7.54g/L 、 0.52±0.10 ,全输血组为 99.16±8.35g/L 、 0.41±0.07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结论 : 成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病症效果良好,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慢性贫血 成分输血 血清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输血对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的 76例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将接受输血的 3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未接受输血的 38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患者是否输血与患者的 OS、 PFS均无显著关系,不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使用沙利度胺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说,输血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沙利度胺药物能 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输血 预后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标本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于2023年1月开始研究,并于2024年1月终止研究,期间选取我院200例输血检验标本作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现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作传统组及研究组,各100例。传统组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研究组人员则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方法,随机对比两组间的输血检验标本合格情况。结果:研究组输血检验标本合格率以及错误情况出现率皆优于传统组,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的反复实施和改进,可以逐步提高临床输血检验标本的质量,减少误差和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PDCA循环法 输血检验标本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临床单采血小板输注中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血小板纠正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对比交叉配型前后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4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17例,17例患者交叉配型后血小板输注1h和24hCCI、PPR数值明显高于交叉配型前,输血有效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输血的过程中,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以使得血小板输注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检测 临床输血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输血中的检验效果及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输血治疗患者 ,例数合计为 8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 2015.5.3日到 2016.5.3日,并在输血之前给予 不规则抗体鉴定,同时分析不规则抗体的抗体特异性与检出率进行分析。 结果: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验 临床输血 检验效果 治疗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后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的检测在股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 意义。方法:将我院在 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 者资料,对比未输血患者与输血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 )未输 血组和输血组手术后的FIB 、 TT 、 APTT 、 PT 指标都有所上升,但是输血组凝血功能四项指 标上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 ( P结果有显著差异。( 2)未输血组和输血组手术 后血常规对比中,主要从PLT 、 HCT 、 Hb 、 RBC 指标进行对比。其中 PLT 指标手术后有显著 差异 , ( P<0.05 ) ; HCT 、 Hb 、 RBC 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股骨骨折患者 围手术期应该加强对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且对患者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以此 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股骨骨折 围手术期 血常规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