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聂惠民教授擅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对于心悸的辨,聂教授认为辨证的关键是分清虚悸、实悸、虚实夹杂悸,在此基础上分别用经方化裁,或是补益安神,或是祛邪定悸,或是扶正祛邪、安神定悸,临床可取得最佳疗效。

  • 标签: 经方 心悸 辨治 名老中医
  • 简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曰:"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条文中"微饮短气"不仅仅是独立的病理状态,更是对其它痰饮病的稳定期或缓解期的一个概括,对痰饮病的善后治疗有原则性指导意义。条文中给出的治疗方法是"从小便去之",即指"利尿";又根据病情的虚实、病位等,给出了"……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金匮要略》 短气 微饮 证治 肾气丸 苓桂术甘汤
  • 简介:王庆国教授从医40余年,临床精于肝胆病的辨证施。王教授认为肝硬化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湿热毒邪贯穿于病程始终,尤其是在病变活动明显的阶段,湿热之象更为突出,肝硬化的标实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湿热瘀血,其中以瘀血阻络为病机关键。王教授临床上多将肝硬化分为湿热久羁、瘀血阻络,湿热未清、瘀血阻络、肝热脾寒、寒热互见,肝脾不和、气滞血瘀,肝肾阴亏、瘀热内阻等4种证候进行辨证施。他强调病证结合、中西互参、辨兼顾,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肝硬化 辨治特色 学术经验 王庆国
  • 简介:明代医家张景岳临床注重补肾,对阴阳观、精气学说有独到的见解,并且继承发展了命门学说,以其阴阳观、精气学说及命门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于临床辨证施中。他认为治病之本,本在真阴,善于填补精血、养阴形以补肾命,注重温补肾阳和滋养肾阴,并主张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其独具特色的补肾法特点,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补肾治法 特点 阴阳 精气 命门
  • 简介:《内经》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提出临床辨治咳嗽,从肺论;久治不愈,可从肝、心二脏辨的学术观点。

  • 标签: 慢性咳嗽 中医药疗法
  • 简介:中医学的核心之处在于辨证论、随证之。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亦与五脏相关。脾虚引起的泄泻被大家所熟知,而脾虚引起的便秘常被忽视,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神疲懒言,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弱;大便可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高建忠老师私淑李东垣,秉承东垣的学术思想,认为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中来,对于便秘的治疗,只要出现脾虚、脾不健运的病机,考虑从脾论,在补脾、健脾的同时治疗便秘,达到满意的疗效,本文例举3则案例来说明。

  • 标签: 便秘 脾虚 高建忠
  • 简介:目的:观察点穴瘫十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基础治疗+针灸康复+点穴治疗,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针灸康复,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NIHSS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FMA积分、BI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前后对比,治疗组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NIHSS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FMA积分、BI积分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穴瘫十法配合常规针灸能较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促进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点穴 治瘫十法 脑梗死
  • 简介:陈定潜老师多年临床观察表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多为"阴黄",病机是肝郁湿阻脾困,宜采用疏肝通络、醒脾除湿法,方药为肝脾疏络饮,治疗中应注意时时顾护脾胃;1例在两次人工肝治疗后无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此法治疗而基本痊愈。

  • 标签: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辨证论治 经验
  • 简介:目的以气血津液辨证论糖尿病。方法将300例患者均匀分为气血津液辨证论组(治疗组)和脏腑辨证三消论组(对照组)两组,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85例、有效5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1.98%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51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70.67%,治疗组在改善症状降低血糖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论糖尿病较好的辨证方法。

  • 标签: 糖尿病 气血津液辨证 中药疗法
  • 简介:血管性痴呆(简称VD)属于老年痴呆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亦随之上升。由于VD可预防和治疗,因此对VD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老年痴呆是一个病因病机相当复杂的疾病,过去传统中医对老年痴呆没有专门的论述,中医治疗疾病,“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对VD的论同样也需要在充分认识病因病机的前提下进行,其病位虽在脑,但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采用五脏论是十分重要的辨方法。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五脏 论治 综述
  • 简介:专家介绍:姜良铎教授,男,青年时期秉承同宗伯父姜纯禄,早年师从张学文教授和郭谦亨教授,1983年师从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随后就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现为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

  • 标签: 学术思想 姜良铎 从态论治
  • 简介:目的:观察炎琥宁佐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7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治疗组165例。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咳喘症状减轻时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佐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炎琥宁 支气管肺炎 青霉素 氨茶碱 穿心莲
  • 简介:观察健脾疏肝利水为主的中医药内服外敷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设治疗组38例采用内服中药加中药外敷腹部,配服西药利尿剂.对照组27例,常规服西药利尿剂及对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5.7%,对照组有效率为48.1%(P<0.05).生存期6个月以上、1年以上者:治疗组分别为12例、4例,对照组为5例、0例.提示以中医药内外合为主对恶性腹腔积液疗效明显高于单纯用西药利尿剂.

  • 标签: 恶性腹腔积液 健脾疏肝利水法 理气消胀逐水粉 中药内服法 中药外敷法 安体舒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以发作性单侧或双侧头痛、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崔应麟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指出"风""痰""瘀"是偏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内风是偏头痛的致病主因,痰浊是发病的主要病机,瘀血是头痛的发病关键。临证治疗时可将其归纳为肝阳上亢、痰浊阻络、血脉瘀阻三种证型。文章以典型病案阐述了崔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经验,以飨同道。

  • 标签: 崔应麟 偏头痛 中医药疗法 临床经验
  • 简介:本文着重从养生防病、重视先兆、早防重、已病防传、妙用承制、整体调控等6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医“未病”的丰富内涵,并通过总结分析,展现出“未病”理论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治未病 中医 养生 临床研究
  • 简介: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的新观点,并认为当今失眠症多因肝阳偏亢或肝郁化火犯侮其他脏腑而致,多表现为实证和虚实夹杂,故对以失眠为主症的疾病主张"从肝论".

  • 标签: 不寐 脏腑辨证 从肝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