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在我国现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1],并有年轻化趋势[2]。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中医通过对女性生理的认识,总结乳腺癌的发病与肝失疏泄、肾气亏虚及冲任失调等关系密切,从而奠定"从肝论"的基础,为预防乳腺癌提供依据,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 标签: 乳腺癌 从肝论治 治未病 乳岩
  • 简介:从冲任辨闭经,既有其理论依据,又有其特殊意义。冲、任二脉通过足三阴经间接联系肾、肝、脾三脏,受三脏调控并反应其功能状态;而冲任病变又有别于三脏病变,有因脏腑病变而累及冲任者,更有病邪直犯冲任而不经脏腑者,冲任辨对闭经的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冲任辨针对闭经以冲任二脉功能失调为基本病理变化,强调调整和恢复冲任的生理功能是治疗闭经的重要环节,拟法以"虚者盛之"、"实者通之"为纲。临床辨证分为冲任不足(包括冲任阴虚、冲任阳虚)、冲任不荣、冲任痰湿、冲任郁滞、冲任瘀闭五型,处方用药体现奇经特色,并以冲任阳虚案为例进行说明。

  • 标签: 闭经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冲脉 任脉
  • 简介:肥胖的病位在脾,根源却在肾。肾主水,为先天之本,肾精所化的肾阳,为脏腑气化之源,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肾在痰浊、水湿、脾虚及瘀血的形成中起着重要影响,故应重视从肾论肥胖,温补肾阳药应作为治疗肥胖的常法。

  • 标签: 肥胖 温肾 中医药 理论探讨
  • 简介:在1918年秋瘟中,浙东中医曹赤电所著《秋瘟证要略》意义颇大。曹赤电总结秋瘟的发生原因为时令天气和生活规律失调等,以体质、唇舌、便溺为诊察依据,提出了兼适二十三种病证的诊断技巧。在选方用药方面,坚持分阶段施,以汤药为主。曹赤电肯定了西医预防医学的先进性,并结合中医预防手段,对饮料、服饰等方面进行防疫指导,强调宣教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 标签: 秋瘟证治要略 瘟疫 曹炳章 浙东中医
  • 简介:1狂证验1.1胆郁痰扰案某某,男,20岁,数年前曾发狂证多日,1966年11月其病复发,狂走妄行,善怒,甚至欲持刀行凶。同年12月5日就诊于余。见其哭笑无常,时发痴呆,伴头昏、耳鸣、失眠、多梦、心悸,两鬓有掣动感,两手震颤.

  • 标签: 《黄帝内经》 狂证 癫痫
  • 简介:从临床角度研究经方辨不孕症,发现仅用一个经方辨不孕症尚有一定局限性,若能将2个或3个经方合方应用,常常能取得预期最佳治疗效果,如茵陈蒿汤与当归四逆汤合方辨肝经湿热、血虚阳虚证不孕症;天雄散、薏苡附子败酱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辨阳虚夹热、寒湿浸淫证不孕症;小半夏加茯苓汤与右归丸合方辨阳虚夹痰湿证不孕症;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与四妙丸合方辨湿热瘀阻血虚证不孕症;四逆散与二仙戟蚣汤合方辨阳虚肝郁证不孕症,温经汤与栀子豉汤合方辨寒瘀血虚夹热证不孕症。

  • 标签: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经方 合方 不孕症
  • 简介:薛雪医案中对痰饮的诊治,在病机方面主要有两点:其一为阳虚不运、痰饮内停,其二为郁热炼液、液聚为痰。根据其病机确定法,寒痰水饮重在温阳化饮,热郁痰凝重在清热化痰解郁。通过研究发现薛雪辨痰饮有两点重要的特色:其一是倡温通阳气,其二是重三因制宜,反映了其诊治痰饮的学术思想。

  • 标签: 薛雪 痰饮 学术思想
  • 简介:小儿汗证的治疗常用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泻热养阴等法,众法皆不离调脾。从脾的生理、病理以及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结合小儿的生理及病理特点等探讨调脾与小儿自汗证的关系,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讨论、分析,以期使临床从脾论小儿自汗证的思路更清晰。

  • 标签: 自汗 小儿
  • 简介:1血气瘀滞之经行失常案某某,女,39岁,住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某大学教师。1992年10月19日就诊。患者末次月经为10月10日来潮。其发病已两年余,每次月经来潮前口渴、大便干,潮时经行不畅,小腹微痛,有坠胀感,月经量多,七天始净,经血色红,有血块,苔白薄,脉弦滑。

  • 标签: 《黄帝内经》 月经不调 经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针灸大成》卷九"症总要"为杨氏临床经验总结,包括内、妇、儿、外、头面五官、肢体经络及气血津液病症。全篇151条条文中有98条条文对病因病机做出分析,是杨氏诊治的重点所在。以论述五官病症、肢体经络病症、肝胆病症、脾胃病症、妇科病症最为详尽,体现杨氏临证治疗的特点,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宝贵财富。

  • 标签: 针灸大成 治症总要 病症分类 病症分析
  • 简介:情志为病,由来已久,其理论框架构建于《黄帝内经》,形成于隋唐,繁荣于金元。金元时期学术繁盛,百家争鸣,七情学说理论成熟,相关病机的认识愈加深入,四家之首刘完素论情志病,另辟蹊径,立足火热病机,选方用药皆具"寒凉派"特色。本文将对刘完素论情志病的理法方药各方面做简要梳理,以期为现世医家提供可参之据。

  • 标签: 刘完素 情志病 火热病机 寒凉派
  • 简介: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危害较大的心律失常疾病,现代医学主要围绕着控制心率和防栓、抗栓治疗,不能完全控制并发症和稳定疗效是临床治疗房颤遇到的最大困扰。虽然现代中医理论把房颤归属于心悸范畴,但是不论在病机还是证型的分析和描述都显得相当有限。本文通过对房颤律的脉学特点,挖掘传统中医对房颤的认识,认为房颤脉古已有之;房颤脉是脾病范畴;房颤脉是脾真藏脉。根据《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等古籍所载,从培补中气、升提宗气、温中化饮三方面论脾病,提出培土、升陷加味、化饮三方,以期从中医理论出发在根本上治疗以获得控制复发率和并发症的成果。文末列举病例以详细阐述。

  • 标签: 房颤脉 脾真藏脉 脾病 培土散 升陷加味汤 化饮散
  • 简介:脉象反映疾病的病机,在银屑病的诊疗过程中,对于一些难治性的情况,脉诊往往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三种常见情况,对以外感为诱因的初起银屑病,通过辨别患者的兼脉,可以了解外邪的属性特征;对慢性银屑病,通过脉诊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阴虚阳陷的情况,从而指导温阳药的使用;对关节型银屑病,通过脉诊可以辨别"痹"的脏腑归属,从而实现精确用药。

  • 标签: 脉诊 难治性银屑病 兼脉 温阳药
  • 简介:介绍"病证结合"辨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体会。桥本甲状腺炎主要证型为肝郁痰凝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徐氏流派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注重温阳扶正、分期论、异病同治等。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病证结合 徐小圃
  • 简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美观与社会生活质量,中医治疗痤疮有其独特优势。笔者认为痤疮的辨证当重视皮损的色泽、形态特点与分布部位,在治疗上清热是关键,且需重视湿、瘀、痰等兼夹病理因素,而酌加引经药物直达病所,结合现代药理中西医结合论也对提高临床效果大有裨益。

  • 标签: 痤疮 发生部位 皮损特点 治疗
  • 简介: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系病症之一,近几年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痰浊、血瘀,临床研究表明,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型。因此,在治疗上应采取痰瘀同治的原则,并且随证应变,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痰瘀互结 冠心病 综述
  • 简介:商宪敏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痹证的中医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将治疗痹证的方法归纳总结为12法,即散风宣痹法、祛寒通痹法、除湿蠲痹法、清热散痹法、清热解毒法、化痰散结法、活血祛瘀法、健脾益气法、补肾壮骨法、养肝补血法、滋阴润燥法、通经活络法。从每种方法的特点、临床表现、常用方药、临床体会等方面对治痹12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 标签: 中医辨证 痹证 方法 名老中医
  • 简介:郭维琴教授对于辨心律失常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她认为心气虚为本,瘀阻心脉为基本病理变化,营阴亏虚、神不守舍,是脉律(率)失常、心悸发作的病机,益气活血、养阴安神是针对心律失常病机治疗的基本方法,她主张在治疗不同疾病所伴发的心律失常时,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用药加减化裁。对郭教授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律失常、功能性心律失常、更年期心律失常的经验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悸 心气虚 气虚血瘀证 益气活血法 名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