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应用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5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将采取徒手心肺复苏的7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将采用心肺复苏的7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的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压、自主呼吸、自主循环的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的血压、自主呼吸、自主循环的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复苏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应用心肺复苏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加快生理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急诊 心跳呼吸骤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具体选择时间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本次研究对象选择随机划分的方式,具体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无创呼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住院时间和病情恢复时间比较,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pH、PaCO2和PaO2的对比时,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当对急性心衰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无创呼吸的应用相对比较理想,使其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衰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4月,入住ICU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23例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品管圈活动,分为前后两组。对照组是品管圈开展前阶段(75例患者,2018.10.8-2018.11.4),实验组是品管圈开展后阶段(48例患者,2018.11.10 -2018.11.23)。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后可有效降低ICU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 ICU患者 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无创呼吸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收治在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时间内的116例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奇数偶数分组方式划分为研究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血气值、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相比对照组患者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比对照组患者低,数据间比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间比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无创呼吸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理想,应予以广泛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人性化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呼吸辅助通气患者加强气道湿化环节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50例ICU呼吸辅助通气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加强气道湿化环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血气指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ICU呼吸辅助通气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加强气道湿化环节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 加强气道湿化环节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观察对讲系统改变临床护理工作中呼叫模式的应用。方法:选取 70例于 2020年 1月 -2020年 2月 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5例,该组护士行开放式呼叫)与研究组( 35例,该组护士行对讲精准呼叫)。对比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将对讲系统应用于临床护理的呼叫模式中,能够让护士在第一时间收到患者的求助,进而提高护理的效率和质量,使患者对护理过程及结果更为满意。

  • 标签: 对讲机系统 临床护理工作 呼叫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具体时段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72例ICU重症患者实施研究,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炎性因子、氧合指数、通气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7%,对照组16.6%,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氧合指数、通气量各指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较少呼吸相关性肺炎临床发生率,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护理部在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中的管理策略,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病率2.27%、机械通气时间(6.85±1.33)d、住ICU时间(8.02±1.46)d、患者环境护理质量评分(17.5±0.2)分、口腔护理(16.5±1.0)分、体位护理(18.1±0.5)分、呼吸道护理(19.2±0.1)分、心理护理(19.7±0.3)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循证护理 机械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我院接受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治疗的患儿,采用母乳护理口腔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期间,随机对 68例患有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 n=34),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母乳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儿 VAP发生率、口腔致菌检出率以及器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采用母乳护理口腔防治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治疗效率,使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母乳护理 口腔防治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呼吸辅助通气及加强气道湿化环节护理效果探讨。方法:将我院接收的ICU呼吸辅助通气的患者当中抽选出42例列为观察对象,以收治先后奇偶顺序分成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的样本容量均等分成21例。常规组获得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气道湿化环节力度。就两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出现率施以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优于常规组且具有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常规组且具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ICU呼吸辅助通气的患者加强气道湿化环节力度,可为优化临床指标以及降低并发症风险奠定基础,故可积极提倡并应用。

  • 标签: ICU呼吸机辅助通气 气道湿化环节 护理效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