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迫在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192例冠脉造影及24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压迫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压迫的患者舒适度增加,便于观察穿刺部位,并发症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结论压迫止血使患者在接受冠脉造影或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舒适性增加,且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动脉止血压迫器 护理
  • 简介:摘要在外科的临床治疗中,外固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从结构上来说,外固定是结合力学原理,选择骨折部位两侧置入固定针,经连杆和外端针实现牢固的连结,使钢针出现形变,对骨折面的两段形成挤压,从而对骨折部位发挥固定康复的作用,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外固定能够发挥固定及复位的作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且疗效快速。本文主要对临床外科治疗中外固定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优缺点以及主要应用特点,以有效提高外固定的治疗手段。

  • 标签: 临床外科 外固定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浆态臭氧治疗126例滴虫性阴道炎,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我院门诊滴虫性阴道炎病例,臭氧组126例采用浆态臭氧冲洗患者阴道,而后塞药;对照组113例采用高锰酸钾液冲洗,而后塞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臭氧组总有效率92.86%较对照组73.45%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无1例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存在阴道不适。结论气态浆臭氧能有效治愈滴虫性阴道炎疾病,创伤小、安全性高,临床可积极予以推广。

  • 标签: 气浆态臭氧 滴虫性阴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建立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19种常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萃取,浓缩定容,采用Rtx-1701毛细柱升温程序和FPD检测测定。在优化条件下,19种有机磷均能很好的分离,在4~500?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0.9999,加标回收率72.5~111.1%,精密度0.68~7.99%,检出限1.3~18.3?g/L。实验结果表明,在设定色谱条件下,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快速检测的特点,能满足水中常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分析要求。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气相色谱法 同时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77例,根据阿奇霉素用药方式的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0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口服疗法和静脉滴注疗法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敏性休克、发热、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率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10.8%、10.8%、8.1%和37.8%,对观察组患儿的7.5%、12.5%、10.0%、7.5%以及37.5%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治疗中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因此在对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时应该对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处理,避免因不良反应而出现患儿病情加重的情况。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口服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阿奇霉素应用到儿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无论选择何种给药方式都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因此要对其不良反应做好必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 标签: 阿奇霉素 感染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全县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预防接种小儿1256例,对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本组1256例病例中有60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8%,其中全身性反应38例,占3.03%,局部反应22例,占1.75%。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小儿预防接种中出现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较为复杂,接种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小儿 预防接种 常见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诱发因素。方法本院对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8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患者应用西药时都出现了不良症状,对症治疗后,有90.91%患者治愈,9.09%好转;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与给药路径、药物类型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红肿、皮疹、瘙痒等。结论患者应用西药后极有可能出现不良症状,诱发因素比较复杂,医护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西药用药 不良反应 用药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切除胆囊患者苏醒期气管拔管前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各25例,右美托咪定组术前静脉微量泵给予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8ug/kg与生理盐水配置20ml,推注时间15分钟,维持剂量为0.2ug/(kg.h),对照组术前静脉微量泵给予0.9%生理盐水20ml,推注时间15分钟,均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止。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诱导,瑞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维持,术毕呼吸恢复后拔管。观察并记录患者入手术室T0,拔管前T1,拔管后1分钟T2,拔管后5分钟T3,拔管后10分钟T4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并在各时段点抽取静脉血测血浆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血压、心率、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在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无明显波动,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压、心率、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较右美托咪定组在拔管前1min、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均有增高(P<0.05)。结论全麻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维持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浆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反应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麻苏醒期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研究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部分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结果,观察分析检验标本中试剂空白、质控品以及标准品于检验期间出现异常的反应曲线,同时将其和正常反应曲线实施对比分析。结果经分析,碱性磷酸酶检验标本反应曲线发生异常,当添加了R2以后其反应曲线可恢复至正常,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所用检验仪器稳定性较差;碱性磷酸酶空白反应曲线中吸光度相对于正常值而言,严重超标,经过试剂的更换以后恢复至正常,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原检验试剂变质造成其反应曲线发生异常;丙氨酸转氨酶检验标本反应曲线是OU/L,当添加了R2以后,反应曲线快速下降,接着保持在水平线上,造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标本中丙氨酸转氨酶自身浓度过高;此外,除上述这些情况以外,反应曲线还受标本血脂水平、黄疸以及溶血等的影响。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于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用反应曲线可快速分析检验结果,但是若检验仪器稳定性较差、检验标本自身浓度较高或者所用试剂发生变质等,则会使反应曲线出现异常,使其准确性受到影响,对此,在临床中对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进行分析时,必须要对上述几个因素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异常 临床 反应曲线 生化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皮肤护理对动态心电图伪差及皮肤不适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8例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次2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知识宣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皮肤护理,两组分别在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之后观察皮肤异常情况和伪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皮肤护理能有效减少动态心电图伪差和降低皮肤异常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皮肤护理 动态心电图 伪差 皮肤不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常见抗血栓形成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风险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不良反应报告,将其分成对照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组及华法林组;比较各组抗血栓形成治疗的出血风险、出血类型。结果神经系统出血率华法林组(20.00%)>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18.33%)>氯吡格雷组(10.71%)>阿司匹林组(9.00%);各组出血率与年龄段呈正相关。结论采用双联法治疗,其出血率要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用组更高,但较华法林单用组更低;不同年龄段上,4种用药出血不良反应率分布各不相同。

  • 标签: 抗血栓形成药物 出血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12月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一年以来的167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情况。结果本组167例不良反应中大于60岁的患者约占48.5%,给药途径中由口服给药引发的ADR最为常见(58.1%),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中由中药制剂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最多(37.1%),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次之(32.3%)。药物不良反应的靶器官统计结果提示神经系统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37.1%)。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方法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124例8月龄婴儿进行麻疹疫苗接种(首针),记录出生时124例新生儿及其母亲、8月龄接种前及接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母亲孕前、新生儿、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均较高,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前抗体阳性率较低(0.00%)(P<0.05);母亲孕前、新生儿、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效价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前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效价显著降低(P<0.05);124例8月龄婴儿经接种麻疹疫苗后16.94%(21例)发生发热反应,其中高热1例(0.81%),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呕吐1例(0.81%)、腹泻1例(0.81%)。结论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较低,临床医生应适当提高麻疹疫苗初免月龄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麻疹预防效果。

  • 标签: 麻疹疫苗 免疫效果 人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副反应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慢性张口困难等副反应情况(6例、4例)与对照组患者(14例、15例)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放疗副反应

  • 标签: 综合护理 鼻咽癌 放疗 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在2007年7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给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服或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可能诱发消化系统、外围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脑血管损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比口服更快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且发生ADR时间可在服用后30min~5个月;一旦确诊因硝苯地平诱发严重不良反应后,应当即停药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结论为了进一步强化临床用药合理性,应禁止对高血压急症与假急症患者使用短效硝苯地平舌下含服治疗,只有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及药物适应症,才能发挥临床治疗的最佳疗效。

  • 标签: 硝苯地平 高血压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六枝中心血库无偿献血者3184例中的不良反应记录。结果在无偿献血中由于各种原因,3184例中有33例发生轻度的不良反应,占总体的1.04%。诱发原因中以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为主。结论心理因素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环境因素。通过加大宣传工作,改善采血环境以及提高采血者的专业技能,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