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 2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数据。 结果:对比治疗前,治疗后,明显改善了相关指标,P< 0.05。 结论: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关节镜下 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 老年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食品问题和药品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息息相关,关系着国计民生,应当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在当代社会,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品的研究和监测方面,对食品药品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监督作用。本文将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与药品微生物的检测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探求其在食品药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现代分子生物学 食品药品 微生物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头皮针 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上臂表浅静脉PI CC置管中的应用。 方法 对2 016年1月-2019年7月我科对23 例消瘦、 上臂 表浅静脉患者运用头皮针结合改良塞丁 格技术 进行PICC置管。结果 2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22例,二次穿刺成功1例,其中2例置管过程中超声发现导管异位 颈内静脉,调 整后进入上腔静脉。结论 头皮针 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上臂 浅表静脉PI CC置管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对比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疗效。 方法 :自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 50 名,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螺旋 CT 血管成像检查。 结果: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100% )远高于螺旋 CT 血管成像检测的准确率( 82% )( P<0.05 )。 结论: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相较于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更加灵敏,准确率更高。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螺旋 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在儿童龋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龋病患儿 100例,选取时间为 2016年 7月到 2018年 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配合,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焦虑状况、治疗过程评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焦虑评分、合作率、填充物保留率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时间、焦虑评分、合作率、填充物保留率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P< 0.05)。结论:在龋病患儿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可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四手操作技术 龋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炎患者的效果,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期间我院收取的碘海醇所致的静脉炎患者 60例,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 A组、 B组、 C组,每组 20例。 A组以醋调如意金黄散进行局部外敷治疗, B组以 50%硫酸镁进行局部冷湿敷治疗, C组应用喜疗妥软膏,对比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静脉炎的消退情况。 结果:治疗4d后以及 8d后, A患者的静脉炎 消退情况明显更优,P< 0.05。结论:在对静脉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组织水肿的消退,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如意金黄散 静脉炎 外敷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以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检出率提供支持。方法:选择 46例接受生化免疫检验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实验组患者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检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检测,评估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情况,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同时,相关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普遍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 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至我院诊治的 4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多层螺旋 CT检查,随后采用多平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检出率。 结果:多平面重组检出骨折 38例,表面阴影显示检出骨折 39例,隐匿性骨折检出率高达 100%,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在四肢骨关节影像诊断时,采取多层螺旋 CT后处理技术构建图像,能够提高诊断率,并能发现隐匿性骨折。

  • 标签: 四肢骨关节骨折 影像诊断 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 A 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使用 SSPI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疗效。 方法: 从 2017 年 7 月到 2019 年 8 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A 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抽取出 90 例进行观察,按照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分成对照组( n=45 ,传统后路开放内固定手术)和实验组( n=45 , SSPI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与椎管侵占率情况。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与手术用时均更低;和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半年后的疼痛评分与椎管侵占率均更低,且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半年的两项指标降低幅度更大;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结论: 对 A 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 SSPI 进行治疗具有理想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轻,椎管侵占率低,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A 型胸腰段骨折 SSPI 后路开放内固定 椎管侵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诊的 100例腰椎管狭窄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减压联合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联合黄韧带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疼痛 VAS评分、术中出血量、腰椎活动度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 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更低,腰椎活动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均可缓解患者病情症状,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早期的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效果较好。对患者机体创伤更小,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升腰椎活动度,临床效果更理想。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开放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检验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80例 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随机分组,对照组( 40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组( 40例)选择 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对比诊断的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检验的准确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在临床检验中,准确度较高,优势明显,降低诊断失误出现的可能性,要重视。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临床检验 可行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医教协同的背景下,观察"1+1+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方法 以50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2019年12月,分为参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教学,研究组应用"1+1+1"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学习效果。结果 研究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1+1+1"人才培养模式 医教协同 教学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