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中治疗血液病的常见方法,是治疗血液病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就目前而言,某些特殊血液病的治疗必须通过输血实现。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血液分离技术的不断完善,成分输血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已经逐渐取代了以往的输全血的模式。当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将成分输血作为衡量某一国家和个人对运用和掌握现代医学情况的重要标准,是国家评定医院等级的前提条件,也是今后输血事业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近些年,我国输血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分输血也被广泛应用的临床治疗当中,成分输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广大医务人员所掌握和理解。

  • 标签: 临床输血 全血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对成分输血的治疗应用体会。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成分输血是对病人进行缺什么成分,补充什么成分。因为每一种血液成分制剂均要提纯,得到高浓度、强效价,便于保存、运输,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全血的血液成分十分复杂,引起各种输血后不良反应的机会就多。如果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1个供血者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将其他成分还输给供血者,就可避免不需要的成分所引起的反应,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基本情况,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6月间接受输血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22例,对其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取122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临床输血中,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现象主要是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总不良反应比例的95%,而所输血液成分和发血至开始输血时间间隔的长短是影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所输注的血液成分。另外要尽可能的缩短发血到开始输血之间的时间间隔,以确保血液的新鲜与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临床 输血 不良反应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病例输血中各环节持续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为科学规范输血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8月-2013年1月间的285例输血病例实施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输血病程记录、临床输血监测记录、输血反应回报单、血袋回收登记7个环节的专项持续质量控制,作为观察组,选择年以前未进行持续质量控制的300例输血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各个输血环节的质量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各个输血环节的质量合格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输血病例实施专项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提高各个输血环节的质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输血 质量控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临床输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持续改进和防范措施,促进临床用血合理、科学、安全。方法对全院一年多来抽查过的1565份输血病历情况进行了统计,包括输血申请单、输血知情同意书,配血标本采集和运送,输血过程监测记录、输血病程记录、血袋回收输血反应记录与信息反馈等方面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列表分析。结果在1565份输血病历中,输血申请单269份填写不全或不规范,占17.18%,共发现差错漏424项;输血知情同意书11份填写不完整,占0.70%;配血标本不合格或由非医护人员运送52份,占3.32%;无输血评价或评价不明确419份,占26.77%;输血过程监测记录完整。结论临床输血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可能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应强化职能部门对临床输血监督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就输血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相关业务素质,保障临床输血合理、安全、有效。

  • 标签: 临床输血 输血申请单 输血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贫血输血治疗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11.1-2012.12月份诊断贫血的早产儿临床资料50例。调查研究病例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采血量、最低血红蛋白浓度、出现贫血时间、输血量等临床特征。以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抽血量10ml/kg为界分为两组。结果患儿最低血红蛋白值为105±11g。出现贫血时间平均为生后10.5±9.1天。初次输血时间平均为生后13.2±8.8天。平均输血量为73.3±55.4ml。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抽血量越多,出现贫血的时间越短,最低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输血量越多。结论要重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及时发现与输血治疗。临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采血,减少过多的医源性贫血。

  • 标签: 早产儿 贫血 输血
  • 简介:摘要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可以补充血容量,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纠正某种凝血因子缺乏所发生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紊乱等,在各种出血性疾病、手术、创伤及纠正贫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使得输血者有可能发生多种输血性不良反应。本文就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及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 标签: 临床输血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血液供应效率将直接影响临床用血安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建立完善血站与储血点的库存管理制度;实施储血点配送制;规范储血点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支持鼓励开展临床输血新技术等方面,介绍我市中心血站提高血液供应效率,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做法。

  • 标签: 血液供应 效率 库存管理 储血点 配送制 合理用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胎儿宫内输血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宫内输血治疗的孕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妊娠结局分组,其中15例胎儿存活(研究组)、另外15例胎儿未存活(参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宫内输血前后Hb、 HCT、 MCA-PSV 指标变化,分析影响宫内输血胎儿存活的因素。结果 宫内输血前后 Hb、 HCT和 MCA-PSV 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统计分析,两组孕妇年龄、首次IUT孕周、宫内输血量、输血次数两组存在差异性(P<0.05),均为影响宫内输血胎儿存活的相关因素。结论 胎儿宫内输血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可对于胎儿的贫血情况起到积极作用,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宫内输血 胎儿贫血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