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产后延伸护理服务在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中发挥的临床优势。方法:将2020年全年范围内前往院内行待产的产妇纳入研究对象,随机遴选60名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病毒)的产妇(n=60),依据产妇就诊时机、护理服务方案并依据双盲法分组方案将产妇依次划入对照组(n=30,予以产妇常规护理干预方案)与研究组(n=30,予以产妇产后延伸服务),分析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总数均为30,研究组中表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的新生儿构成比与对照组相较更高,组间存在的统计意义突出(P<0.05)。结论:医院产后延伸服务有助于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同时为新生儿的早期营养支持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保障。

  • 标签: 艾滋病预防 母婴传播预防 产后护理 延伸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唇腭裂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方法将147例唇腭裂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和普通住院组,并分别按不同的诊疗护理流程处置。结果临床路径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用药比例等均较普通住院组低,医疗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唇腭裂患者临床路径是合理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乙肝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乙肝传播及防护知识度,进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方法选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286例乙肝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将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发放给乙肝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有专业培训的护士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叮嘱他们认真及时填表,最后综合整理问卷调查数据。结果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是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许多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消毒方法、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使得家庭成员成为感染几率最大的人群。结论医护人员应该着重加强对乙肝患者及其家属的乙肝病毒传染、消毒以及预防等相关的基础健康知识,鼓励乙肝患者做乙肝常规检查和疫苗接种,增强家庭成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尽可能降低乙肝病毒的传播几率。

  • 标签: 乙肝患者 家庭成员 传播与防护知识度调查
  • 简介:目的:总结直面埃博拉病毒病(EVD)的护理防控经验,为以后类似疫情开展护理防控行为提供参考。方法笔者作为第五批中国(湖南)援塞医疗队队员、护理组组长,回顾性分析抗击埃博拉病毒病53d的亲身经历,并总结护理防控经验。结果整个医疗队全队共40名医务人员,未发生1例埃博拉病毒感染;塞方工作人员共105名也未发生交叉感染,埃博拉患者治愈率100%。结论建设与发挥团队凝聚力,严格培训和执行标准工作流程,做好诊疗中心环境的感控管理是护理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做到零感染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病 EVD 次代传播 感控管理 疫情
  • 简介:【摘要】:妇产科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助产士需经常接触手术刀、手术缝合针等手术器材,也极易接触到体液、血液、分泌物,护理工作常面临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问题。此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人员意识欠缺、人员配备不足等,通过人员培训、完善制度、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可有效预防,保障工作人员临床安全。本文对妇产科助产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妇产科助产士 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台山市孕检人群HIV流行情况及HIV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对2004.9-2010.12台山市孕检人群进行HIV检测,对发现的HIV阳性孕妇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对选择继续妊娠的HIV阳性孕妇提供阻断并随访,分析阻断效果。结果54184例接受HIV检测孕妇,82例HIV阳性(83孕次),阳性率为0.15%。性传播是其感染HIV的主要途径(95.3%)。通过性途径感染HIV的孕妇中,92.3%的现配偶或前性伴为静脉吸毒者。终止妊娠46例,继续妊娠的37孕次中,母子均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组为32例,仅子女服用药物组为3例,母子均未服药组为2例。所分娩的37名婴儿均进行人工喂养,其中3例失访,24例婴儿18个月检测HIV阴性,3例婴儿在接受HIV检测前死亡(母子均未服药组、仅子女服药组、母子均服药组各一例),7例仍在随访之中。结论台山孕检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且未见明显下降。应及早发现孕产妇HIV感染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对分娩的婴儿进行HIV早期诊断。

  • 标签: 台山市 HIV 孕妇 母婴阻断
  • 简介:目的了解和分析在西藏樟木口岸频繁入出境的尼泊尔司乘人员性传播疾病(STD)感染情况,为控制口岸传染病的流行,防止性传播疾病在口岸的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验室检测、临床体检以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频繁入出境的尼泊尔司乘人员检测HIV抗体、梅毒、乙肝和丙肝等项目.结果399名尼泊尔司乘人员中检出HIV感染者1例,梅毒感染者36例,未检出乙肝和丙肝.通过临床体检和个案病史询问,均无静脉吸毒和输血史.36名梅毒感染者均在潜伏期.不同年龄间有显著差异0.05<P<0.025,15-35岁人群感染较多;不同文化程度间有显著差异P<0.1;已婚与未婚间无差异.结论该人群感染艾滋病、梅毒主要为性传播途径.在口岸人群中,尼泊尔司乘人员流动性大,属于高危人群,他们对性传播疾病的认识不足,不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且对口岸人体健康也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检验检验机构要依法加强对尼泊尔司乘人员性传播疾病检测和管理,切实保护口岸人体健康.未检出病毒性肝炎与尼泊尔人的饮食习惯有关.

  • 标签: 出入境检查 西藏 樟木口岸 尼泊尔 司乘人员 性传播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输注HIV感染者血液传播HIV的机率及其对艾滋病防治和研究的意义。方法对某医院26名接受HIV阳性供血员血液的患者进行随访及HIV和HCV筛查。结果1995年8月8日至1996年12月27日在该医院输注某HIV感染者全血的26名患者中8人已死亡,2人失访,在筛查的16名受血者中,15人抗-HIV阳性,14人抗-HCV阳性,接受输血后,HIV和HCV传播率分别为93.8%和87.5%。1例受血者多次检查抗-HIV均为阴性,HIV-RNA阴性,但抗-HCV阳性,HCV-RNA阳性。被发现的HIV感染者均得到了救助、治疗和培训。结论在血传播为主的艾滋病疫区,对输注未经HIV及HCV检测血液的人群进行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治疗和救助HIV感染者,有利于避免HIV的二次传播。输注HIV感染者血液传播HIV概率很高,但确有个别人不受传染,其机制可能与基因类型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艾滋病毒 供血 受血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毒核酸检测在采血筛选中起到的作用探讨及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分析研究。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义务献血的志愿者的血液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和NAT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对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NAT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志愿者进行血液随访分析,再次记录检测结果。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分析NAT在血液筛选和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作用。结果ELISA检测的结果准确度较高,但是因存在“窗口期”等原因导致ELISA检测后的血液仍有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而就研究结果显示,NAT检测大大降低了此类风险,显著提高了用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NAT可大范围用于血液筛选和检测当中。

  • 标签: 传播疾病残余风险 ELISA检测和NAT检测 NAT重点内容
  • 简介:目的了解郑州市孕产妇感染HIV现状及母婴传播防控措施。方法以2011年至2016年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或产科门诊接受艾滋病咨询、围产期保健的孕产妇中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的孕产妇及其娩出的婴儿为目标人群,对HIV抗体阳性者进行综合干预,对娩出的婴儿进行随访并于出生后12个月检测HIV抗体。结果2011年至2016年郑州市孕产妇人群中接受HIV检测的孕产妇人数逐年增加,HIV抗体总阳性率为1.66/万;2011年后HIV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HIV抗体阳性率出现短暂回升,之后逐渐下降至2016年的1.37/万。HIV感染的孕产妇中,31~35岁年龄段的HI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采供血者HIV感染率明显高于单纯受血者、婚外性传播、配偶间性传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2~3次HIV感染率明显高于分娩1次和分娩4次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HIV抗体阳性的孕产妇采取自愿服药、妊娠期避免侵入性操作、剖宫分娩、婴幼儿人工喂养、发育检测等干预措施后婴幼儿HIV抗体阳性率为2.63%。结论郑州市孕产妇HIV感染率偏高,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服务、对阳性孕产妇和婴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 标签: 孕产妇 HIV感染 母婴传播 郑州市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09月至2018年09月所在医院产科门诊初次进行产检的300例孕妇作为分析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孕妇采取采用常规孕产期宣传教育模式,观察组孕妇采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早期检测率和阳性孕妇用药率、阳性孕妇健康知识普及率以及健康教育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早期检测率和阳性孕妇用药率分别为为95.3%和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和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健康知识合格率以及健康教育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中采用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孕妇的检测率高,可提高阳性孕产妇的健康技能,孕妇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梅毒 乙肝 母婴传播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QQ群开展健康教育,传播疾病防控知识,提高卫生人员疫情管理意识和技能,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奠定坚实基础。方法通过QQ群联动模式,发放问卷的方法,总结各级卫生人员对传染病防控知识认知情况。结果卫生人员的传染病基本知识、疫情管理意识、疫情管理技能分别由30.7%、15.3%和10.0%提高到92.4%、80.2%和70.1%,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逐年提高。结论利用QQ群模式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对提高卫生人员疫情管理意识和技能效果显著。

  • 标签: QQ群 疫情管理 作用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69-01摘要目的探讨产房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及相关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60名产房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针刺事件发生率、知识培训及防护用品使用等情况。结果工龄>20年的医务人员1年内针刺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工龄10-20年、<10年(P<0.05);所有医务人员知识培训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防护用品使用上助产士明显优于医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房医务人员应根据相关流程规范操作,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降低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几率。

  • 标签: 产房 医务人员 血源性传播性疾病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威海地区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某医院2010-2013年9月性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间报告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共1003例;男性599例,女性404例;占该年传染病报告总例数的比例逐年增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生殖器疱疹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尖锐湿疣所占构成变化不大,梅毒、淋病所占构成在逐年减少;20-49岁年龄组857例(85.44%)为高发人群;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结论性病报告病例比例的持续增加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

  • 标签: 性病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与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疾病的预防密切相关,病媒生物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常导致传染性疾病直接或间接的传播,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对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预防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疾病的各方面情况作综述。

  • 标签: 病媒生物 防制工作 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疾病 预防
  • 简介:临床路径是过程管理工具,它利用最优证据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效率。但是,我国临床路径的实施程度还不高。临床医师对临床路径的认可度不高,相关政策和管理的激励不足,医院信息系统缺陷,相关研究缺乏,都影响了临床路径的实施。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将是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要助推力。

  • 标签: 临床路径 发展 效果 实践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护理管理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层面的管理,护理管理伦理越来越受到伦理学界和医疗业界的关注。护理管理离不开伦理,伦理通过护理管理实践体现其实践价值。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应将伦理道德原则引入护理管理实践,从而内化护理管理伦理理念,加大护理管理伦理原则的贯彻力度,以便促进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

  • 标签: 护理管理伦理 实践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在同一时期分别选取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术患者63例按临床路径标准进行观察。随机选取63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药品比例、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有效规范医疗行为,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品比例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LC 临床路径 效果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