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肺栓塞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由于肺栓塞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具有辨识性,以致早期或急性发作时易被漏诊误诊,从而延误肺栓塞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病死率居高不下。本例体检时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心扩张,三尖瓣大量反流,肺动脉高压(70 mmHg,1 mmHg=0.133 kPa);进一步加做下肢深静脉及肌间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双侧腘静脉云雾状回声,双下肢股静脉未见明显异常。立即行CT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双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多发充盈缺损影,双肺下叶膨胀不全,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即住院给予抗凝、溶栓、改善循以及降血压等治疗,治疗14 d后,一般情况良好。

  • 标签: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临床量表和外接设备是量化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的2种重要方式。前者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为代表,是当前综合评估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金标准”;后者以传感器为依据分为电生理设备和力学传感器设备,能实现对运动症状的客观评估。目前由于外部设备参数繁多、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当前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患者症状的评估仍主要依赖量表评分。本文拟对这2种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量化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运动症状 量化评估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以上、下运动神经元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罕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失眠是ALS患者中广泛存在但未受到足够重视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外还可能反映了ALS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文中概述了现有ALS研究中报道的失眠问题,并对ALS患者存在的失眠相关的躯体因素及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进行归纳,以期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失眠 睡眠呼吸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症状学理论教学中开展基于临床诊断思维培养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7月于南方医科大学接受《临床诊断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大三学生,共350人,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2个班,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100例,均接受《临床诊断学》课程中症状学内容的授课。试验组40例,采用基于临床诊断思维培养的教学改革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综合应用思维导图、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对照组60例,进行传统讲授式教学。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及学生对教学方法反馈的评价模式评估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总成绩[(85.33±15.44)分]优于对照组[(70.05±18.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P<0.01)。试验组学生反馈评价总分[(79.68±5.56)分]高于对照组[(48.08±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P<0.01)。结论基于临床诊断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评价更高。

  • 标签: 临床思维 症状学 诊断学 教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雪梅 刘疏影 陈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3 (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 101149)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成年隐匿起病、散发性、进展相对较快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非运动症状如排尿障碍、性功能减退、血压变异、呼吸、睡眠及情绪障碍等,可出现于运动症状前数年,且随病程持续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系统萎缩非运动症状多样而复杂,早期正确识别对优化治疗策略、综合管理至关重要。文中就其近年来多系统萎缩非运动症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多系统萎缩的诊断水平,以指导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非运动症状 诊断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中医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用药上,均十分重视患者症状。在探讨和描述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上,中医以症状为最小单元,归纳总结证候群为证。以证为纲,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也是中医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而以症状为基础,指导临床治疗,可解决"无证可辨"的困境,建立"症状-证型-中药-组方评价"系统的量化体系等,对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医症状体征和证候 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 患者症状 系统量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症状体验,为加强SUI防控并制定标准化症状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SUI孕妇11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结果通过分析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认知不足、应对态度不一、症状体验差、症状管理知识需求迫切。结论SUI孕妇普遍对疾病认知不足,症状体验差,应对态度不一,症状管理知识需求迫切。因此,对于SUI孕妇,应提供个人—家庭—社会全方面的支持,加强SUI症状管理知识的社会宣传,并给予正性的引导和鼓励,鼓励家庭成员的参与,并积极构建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平台,以最终降低孕妇SUI发生率。

  • 标签: 孕妇 压力性尿失禁 症状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伴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脊液(CSF)等辅助检查结果,为临床识别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及其病原学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发热伴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CSF常规和/或生化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44/64例,69%)和异常组(20/64例,31%),对2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SF结果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将20例CSF结果异常的患儿,根据CSF糖水平分为糖正常组(12/20例,60%)和糖降低组(8/20例,40%),比较2组间发热时间、血炎症指标及CSF常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状态改变(OR=435.99,P=0.010)、异常神经系统体征(OR=65.25,P=0.023)及呕吐(OR=20.56,P=0.048)为CSF结果异常的高危因素;CSF检查结果异常患儿中,平均发热持续时间:糖降低组为12.50(7.75~16.75) d,糖正常组为4.00 (3.00~5.75) d;CSF中蛋白:糖降低组为3 000 (1 745~3 000) mg/L,糖正常组为648 (469~1 734) mg/L;红细胞沉降率:糖降低组为71.50 (56.00~97.50) mm/1 h,糖正常组为20.50 (12.00~26.00) mm/1 h;血降钙素原:糖降低组为2.76 (0.90~20.72) g/L,糖正常组为0.23 (0.03~1.00) g/L;血C反应蛋白水平:糖降低组为123.00 (33.00~177.75) mg/L,糖正常组为12.50 (4.25~57.75) mg/L,2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发热伴惊厥患儿中,若同时伴随精神状态改变、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和/或呕吐,提示可能存在CNS感染,需要尽早进行CSF等辅助检查进行确诊;再如CSF检查结果异常者,CSF中糖水平的降低则高度提示细菌性CNS感染的可能性,需要及时开展其他病原学检查以证实,并尽早应用抗生素等治疗。

  • 标签: 发热 惊厥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 腰椎穿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家庭功能状态与老年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评价,为老年人群家庭功能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Embase, CINAHL,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查找2018年7月之前所有老年人群家庭功能与抑郁症状之间相关性的文献。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共得到736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篇文献。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家庭功能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家庭功能与抑郁症状之间显著相关。关注老年人家庭功能,鼓励家庭成员关注老年人,是未来老年护理工作的一个方向。

  • 标签: 家庭功能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居家运动对肺癌患者症状群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居家运动应用于肺癌患者的RCT和类实验研究,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8年12月。经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居家运动对肺癌患者的情绪心理症状、部分疲乏相关症状、部分消化系统症状有效果(P<0.05),但对肺癌特异性症状的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居家运动能减轻肺癌患者情绪心理症状、部分减轻疲乏相关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但对减轻肺癌特异性症状效果不明显。未来还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探究居家运动对肺癌患者症状群的干预效果。

  • 标签: 肺肿瘤 居家运动 症状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乳腺癌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多种症状,多数情况下症状不是单独出现,而是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并形成症状群,这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负担。本文从症状群概念、症状群种类、影响因素和管理现状等角度对国内外乳腺癌患者症状群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症状群管理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症状群 症状管理 综述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眼部症状和体征是指帕金森病患者视觉通路中由于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眼球活动异常和视觉障碍。该症候群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现,并与疾病的病程、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使用等因素相关。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频眼动仪、磁共振成像、评估量表等方法可协助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眼部症状和体征。帕金森病眼部症状和体征是既往被忽视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一,尽早识别该症候群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 标签: 帕金森病 眼球运动 视觉障碍 危险因素 诊断
  • 作者: 江小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医师在线》2021年第8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641000
  • 简介:喉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太明显,而且易被忽略,一旦发现,往往已经到了晚期,对治疗和康复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喉癌多数起源于喉咽部的黏膜下层,也可起源于声带、前庭和后庭等处,属于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后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特别是中老年男性。据统计,喉癌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1%~5%之间,仅次于鼻咽癌与鼻腔癌。

  • 标签: 喉癌;症状
  • 简介:摘要创伤评分、创伤登记和创伤数据库建设是创伤中心质量改进的基石。简明损伤定级(AI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自2008年起被各国用作创伤中心评审的依据,现已发展为全球公认的创伤评分系统。笔者介绍自1971年以来发布的9个版本AIS中代码数量和分值设定的变化,以及近年来AIS/ISS评分体系的应用效果,并结合临床多发伤患者,分析AIS/ISS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错误。我国创伤登记和数据库建设的重点不是提出新的创伤评分,而应是先正确、准确地应用AIS/ISS。

  • 标签: 多处创伤 简略损伤量表 损伤严重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磁控胶囊胃镜(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MCE)胃视野清洁度评分的相关因素,并探索提高清洁度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8月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MCE的患者资料。记录胃部6个区域(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和幽门)的清洁度得分(1~4分),并计算这6个区域得分的总和。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检查指征、是否使用食管附件、是否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处理方案[单倍剂量链霉蛋白酶方案(西甲硅油5 mL+链霉蛋白酶颗粒20 000 U+碳酸氢钠1 g)或双倍剂量链霉蛋白酶方案(西甲硅油5 mL+链霉蛋白酶颗粒40 000 U+碳酸氢钠2 g)]。根据胃视野清洁度总分,分为图像质量欠佳组(P组,胃视野清洁度总分≤18分)和图像质量良好组(G组,胃视野清洁度总分>18分)。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检查指征、食管附件使用率、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预处理方案等,分析与清洁度评分相关的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238例,中位年龄61.5(54.0,76.3)岁,女性68例(28.6%);P组35例(14.7%),中位年龄67.0(56.0,83.0)岁,G组203例(85.3%),中位年龄61.0(53.0,75.0)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应用食管附件对于胃的总清洁度评分无影响(P>0.05)。有消化道疾病或症状的检查指征及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更有可能出现较差的胃视野清洁度评分(OR=2.899,95%CI:1.258~6.681,P=0.012;OR=3.168,95%CI:1.261~7.959,P=0.014)。双倍剂量链霉蛋白酶预处理方案更可能避免较差的胃视野清洁度评分(OR=0.201,95%CI:0.067~0.603,P=0.004)。结论消化道疾病或症状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可能降低MCE胃清洁度评分,而双倍剂量链霉蛋白酶的预处理方案可改善胃清洁度评分

  • 标签: 胶囊内窥镜 质子泵抑制剂 视野 清洁度评分 胃预处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肝细胞癌预测评分(PAGE-B)和改良肝细胞癌预测评分(mPAGE-B)预测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经NA治疗的707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m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白蛋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并对mPAGE-B和PAGE-B进行风险分层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Mann-Whitney U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7例患者年龄为(46.7±12.2)岁,其中男567例(80.2%)、女140例(19.8%);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56.4%(399/707);PAGE-B为(15.90±4.24)分,mPAGE-B为(12.39±3.58)分,CTP评分为(6.88±2.15)分,APRI为1.80分(0.85分,3.79分)。707例患者随访(38.14±20.97)个月,肝细胞癌发病率为8.1%(57/7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血小板计数降低和HBV DNA定量降低是肝细胞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20.44、5.64、9.25,HR(95%置信区间)为1.056(1.031~1.081)、0.994(0.989~0.999)、0.769(0.649~0.911),P<0.001、=0.018、0.002]。PAGE-B、mPAGE-B、CTP评分、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08(0.639~0.778)、0.724(0.657~0.778)、0.576(0.500~0.652)、0.516(0.443~0.589)。mPAGE-B与PAGE-B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比较,APRI与CTP评分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P评分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小于PAGE-B和mPAGE-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0、3.79,P=0.003、<0.001);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均小于PAGE-B和mPAGE-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5、5.46,均P< 0.001)。经PAGE-B评估为低危(<10分)组、中危(10~17分)组和高危(>17分)组分别为51例(7.2%)、394例(55.7%)和262例(37.1%),肝细胞癌发病率分别为0(0/51)、4.8%(19/394)和14.5%(38/262),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1.6%和5.5%,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7.3%、31.3%,高危组患者的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log-rank检验值=19.27, P<0.001)。经mPAGE-B评估为低危(<9分)组、中危(9~12分)组和高危(>12分)组患者分别为97例(13.7%)、246例(34.8%)和364例(51.5%),肝细胞癌发病率分别为2.1%(2/97)、3.7%(9/246)和12.6%(46/364),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6%、1.1%和4.7%,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5.1%、26.7%,高危组患者的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log-rank检验值=18.64,P<0.001)。结论PAGE-B和mPAGE-B均可预测抗病毒治疗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5年内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筛查出肝细胞癌高风险的肝硬化患者,并指导临床医师应用更积极的筛查策略。

  • 标签: 肝硬化 肝细胞癌 预测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超声评分早期预测胎龄≤32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与肺部超声评分诊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关的研究,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2月17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1 645例新生儿。结果显示,日龄7 d时,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灵敏度为0.71(95%CI 0.64~0.77),特异度为0.83(95%CI 0.74~0.8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 0.78~0.84)。日龄14 d时,灵敏度为0.64(95%CI 0.59~0.69),特异度为0.89(95%CI 0.72~0.9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8(95%CI 0.64~0.72)。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胎龄及出生体重不是异质性的来源。结论肺部超声评分对胎龄≤32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在患儿日龄7 d时预测价值更高,肺部超声评分对于临床决策的制订提供了一定参考。

  • 标签: 肺部超声评分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Meta分析 预测
  • 简介:摘要心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第4个时期,特征是心电活动停止,循环呼吸迅速衰竭,往往预后不佳。如何有效预测心搏骤停是诊疗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心搏骤停中应用的研究不断突破,从最初根据一定数量的样本制定出仅包含基本生命体征指标的传统评分系统,发展到不断增减变换参考指标、增加样本量制定出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的改良评分系统。如今,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评分系统的制定过程中引入了机器学习技术,突破了既往评分系统的局限性,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不同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前沿进展,总结了研究成果、空白点及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我国分级诊疗政策,论述了心搏骤停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未来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方向。

  • 标签: 心搏骤停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研究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的住院医师对其岗位胜任力的自评情况,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调查的方式,对2021年6~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结业的224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般信息问卷、胜任力调查问卷组成,胜任力调查问卷含8个维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分为(3.94±1.07)分,其中人际沟通能力维度得分最高[(4.42±0.68)分]、科学研究能力维度得分最低[(3.26±1.30)分]。不同性别的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维度、人际沟通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身份的住院医师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维度、科学研究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的住院医师科学研究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的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维度、人际沟通能力维度、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机制,加强带教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及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以保障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

  • 标签: 医师 问卷调查 教育,专业,再培训 临床能力 自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