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笔者一行赴澳培训学习和考察,对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尤其是警察职业教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获得大量感性认识,体验到澳大利亚在警察职业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这些对我国警察职业院校的改革与发展、监所警察人才培养和警察职业教育的科学等方面都有很大启发,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考。

  • 标签: 警察职业教育 澳大利亚 成功经验 2010年 培训学习 感性认识
  • 简介:<正>高等教育领域的政策对发展高等教育具有显著的导向、协调、控制和规范等作用,是教育行政部门采用频率较高的管理工具,而教育行政规划行为则是制定教育政策最常用的行为方式之一。在行政法的视域中,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教育行政部门运用国家公权力实现其行政职能的过程,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教育政策存在的主要形式,行政规划是行政机关制定教

  • 标签: 行政规划 教育政策 行政规范性文件 教育法制 内部程序 行政行为
  • 简介:2013年11月2日至3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第八届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教育政策与法律保障研究'为主题,与会者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热烈研讨。一、现代学校制度与法制建设教育国家是公共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学校制度及其法律保障体系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与会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的现代性主要

  • 标签: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 分会年会 年会综述
  • 简介:宪法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带有根本性。教育法等部门法则是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权保障性条款的具体实现形式。"齐玉苓案"昭示:当公民受教育权被侵害而穷尽了其他法律手段仍不能获得必要救济的情况下,宪法理应成为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可靠基石和最后屏障;"罗彩霞案"则表明:在诉讼事由明确和相关法律依据充足的前提下,法院首先应当适用部门法条款而不能动辄启用宪法条款作为裁判教育侵权纠纷案件的直接依据,以防止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手段的"泛法律"。就现阶段频发的类似教育侵权纠纷而言,合理的司法救济渠道和诉讼解决机制不仅仅体现在宪法条款的司法适用效力应当由谁来解释以及应当如何去解释,更在于我国专门的教育纠纷诉讼解决机制尚付阙如,亟须在尊重中国现行司法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域外有益经验有步骤地建立起来。

  • 标签: 受教育权 宪法保障 泛法律化 教育诉讼
  • 简介:古人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权力与法作为国家控制社会的两种力量,总是在相互依存而又彼此冲突的二律背反中探寻着自己合适的位置。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达摩克利斯的权力之剑还是不断地让它的恶趋于它的善,'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也日臻成熟而倍受推崇。权力他律与权力自律的双重凸现必将把权力引上为人类谋幸福的正轨。权力他律是指法律理性的制度对权力所形成的制约。权力自律是指法律理性的人格对权力所形成的制约。权力自律只有靠权力他律来保障,才能抑制人性所固有的弱点;权力他律也只有最终内化为权力自律,才能防止'恶法亦法'的法律工具主义的泛滥。人治社会人们对权力自律的彻底失望与法治社会人们对'法律至上'的极力推崇,难免会让人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世界文明向法治社会推进的过程中,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权力他律 权力自律 法律理性 制度化 人格性
  • 简介:苏力先生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至少在法律文化研究圈内掀起一股法治本土的热浪,这似乎给倡导法治现代的学者们一个不小的提醒。然而矫枉实在不必过正,在本土和现代之间,又如体能找一个黄金分割点。诚然,"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的都不应当是为了建立一种权威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苏力:

  • 标签: 法治本土化 法治秩序 法治现代化 秋菊 本土资源 文化研究
  • 简介:<正>自从修改《预算法》被列入本届人大的立法计划,有关问题在法学界开始成为热点话题。很多学者围绕预算民主、预算监督、预算公开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应当看到,预算法的修改处于我国预算改革乃至财政改革的大背景中,对此决不能简单地"就法论法",甚至认为通过修改预算法就可以解决我国公共预算中的问题。在预算改革乃至财政改革

  • 标签: 公共预算 预算改革 财政改革 预算监督 《预算法》 预算活动
  • 简介:教育平等权兼有受教育权和平等权的含义,包括入学机会、在校待遇和升学条件三方面的平等。义务教育作为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基础性教育,最应该体现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平等权。目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不平等问题表现得最为直接和鲜明。理清受教育平等权涉及的行政法律关系,结合前述三方面的平等,从行政法上对其加以考量,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通过分析现行法律规范和行政实践,我们需要对受教育平等权的法律保障进行补强,进而构筑全面可行的保障和救济法律体系,以期落实包括随迁子女在内的全体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平等权。

  • 标签: 受教育平等权 随迁子女 义务教育 行政法
  • 简介:TEACHAct对1976年美国版权法作了修改,将合理使用延及到了数字环境下的远程教育。同时,为切实有效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对远程教育机构及其信息技术人员、教师作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分析TEACHAct,并反观我国的版权制度,会发现其已不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有必要予以修改。在修改时,可以借鉴TEACHAct的相关经验。

  • 标签: 远程教育 TEACH ACT 版权 合理使用
  • 简介:<正>一、《原住民族教育法》的立法背景依据目前台湾官方的分类,台湾原住民可分为九族,即阿美、泰雅、布农、排湾、邹、赛夏、卑南、雅美、鲁凯,人数约38万,占台湾人口总数约1.7%。原住民族大部分散居在台湾东部平原以及北、中、南部各县市之山区,雅美族则主要居住在台东外海之兰屿岛上。数千年来,这些民族生活栖息在台湾岛上,构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由于台湾原住民人数较少,属于弱势人群,其教

  • 标签: 教育法制建设 民族教育 立法背景 原住民 赛夏 教育立法
  • 简介:诊所式法律教育不仅能够使法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也能够使他们提前掌握法律实践经验,为法律职业奠定基础。诊所式法律教育在美国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比较适合我国法律教育的实际,大力倡导刑事法诊所式法律教育,不仅能够使法科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也能够使法律人践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观念。

  • 标签: 刑事法律 诊所式教育
  • 简介:在城乡差距较大的现实条件下,强调农村儿童受教育的'权益'属性,有助于促进农村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实现的过程,也是作为公民的农民利益群体(或个体)与国家及社会关系构建和重塑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国家力量从起点、过程到结果的各个方面,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儿童受教育权测评指标体现为受教育机会权、条件权和成功权三个方面。测评农村儿童受教育权,需在构建和分解指标体系的同时,综合考虑指标权重和赋值、主观性指标与客观性指标、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以及'观测点'的筛选等问题。

  • 标签: 农村儿童 受教育权 测评指标
  • 简介:<正>行政救济制度,是国家民主和法治的一个重要标志。行政救济问题,也是行政法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法律实践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育行政关系中,行政机关的全部执法和公务活动都涉及到相对人的利益。它在执法过程中违法或不当的行为必将给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带来一定损失。特别是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他们虽然依教育法律、法规享有特定的权利,但他们权利的运用有时也不能

  • 标签: 行政救济制度 行政复议 教育法律 申诉制度 行政行为 行政法理论
  • 简介:在“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指针。连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检察机关也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将其与树立正确的执法观紧密结合起来,抓好检察队伍建设,做好各项检察工作。

  • 标签: 荣辱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公正执法 教育促进 胡锦涛总书记 检察队伍建设
  • 简介:法科学生的国际竞技是国际交流的新形式.该竞技具有竞争和教育的双重性.此教育模式能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资料查阅、学术探讨、组织协调、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等都有助益.问题式教育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其实践性能提升学习兴趣,并实现从知识教育向方法教育的转型.但该教育模式也存在过于精英惠及面不足的缺陷,知识传授不够高效,运作中过于注重形式.

  • 标签: 法学教育 模拟法庭 竞技性教育
  •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徘徊于“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等定位的争论之中,人们对传承法治理念、传授法学理论、培养法律职业能力的观念与路径鲜有深入研究。其实,无论如何定位,传承法治理念、传授法学理论和培养法律职业能力都是高等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功课”;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为人诟病的诸多不足,

  • 标签: 高等法学教育 中国 “素质教育” “精英教育” 法治理念 法学理论
  • 简介:<正>法治是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治国方略,高等教育法治是法治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它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实现该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和保障机制。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近30年的历程中诞生了诸多涉及高等教育的法律规范,它

  • 标签: 法治视野 法律规范 教育发展规律 法律判断 治国方略 学术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