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依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对神精病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和理论。不仅如此,他还使自己的理论成为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中一系列重要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部份是梦的学说。

  • 标签: 弗洛依德 精神分析 神精病 治疗方法 人格结构学论
  • 简介:流行又称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生活方式。它是通过社会成员对某一事物的崇尚和追求,达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满足。流行的普及性及约束力,虽不及道德规范,但在某一流行所波及的社会成员中,人们所感受的压力足以导致一致性的行为心态。

  • 标签: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服装流行 人性化 时尚 生活方式 MNLT
  • 简介:作家的创作心理对文学创作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童年经历在作家创作心理的体验生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玛格丽特·尤瑟纳是法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著作《阿历克西,又名徒劳无益的战斗契约》、《苦炼》以及《哈德良回忆录》等一方面享有盛誉,另一方面因其涉及的题材相当敏感而饱受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玛格丽特·尤瑟纳童年的经历以及她与众不同的同性恋性向的选择,探寻作家童年经历对其创作心理形成的影响。

  • 标签: 尤瑟纳尔 玛格丽特 文学创作 女作家 心路历程 法国
  • 简介:<正>近两年多来,我和一些同志们编写教育部统编教材《西方近代心理学史》,遇到了不少教学和科研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讨论后,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发的体会。我们想总结经验,策励未来,恰巧波林的友好心理学史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勒亥大学布泽克教授(Brozek)听人说我翻译波林《实验心理学史》1950年的修订本,写信来索取译本以资留念;同时,他告诉我,他和德国符次堡大学彭格拉茨教授(Pongratz)主编一部

  • 标签: 心理学史 人本主义心理学 历史编纂学 西方近代 辩证唯物主义 心理学家
  • 简介: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是宗教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它是否能够直接在中国应用,是否有不适合之处是一个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探讨奥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选取在中国社会具有相当重要性的佛教徒来作为基督徒的参照。通过问卷的形式,本研究发现,奥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思想在佛教徒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适用性。亚伯拉罕系宗教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在非基督教文化中不适用;基督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并不一定是其他宗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奥波特的“外在取向”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宗教取向二分理论成立的前提——“有真正的信徒和非真正的信徒两种类型,且二者之间能够明确分开”——可能在佛教中不适用;部分佛教徒的行为并非源自宗教,而是源自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信徒,宗教不能用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宗教也不是他们行为的原因。

  • 标签: 奥尔波特 内在取向 外在取向 IE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