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以雾化Fe85Si2Al6Cr7粉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W型六角晶系Ba1Co0.9Zn1.1Fe16O27铁氧体粉末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复合改性得到FeSiAlCr合金/W型六角晶系Ba铁氧体复合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该粉的微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和观察,利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系统测定粉试样在2~18GHz频段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以及吸波涂层试样板的吸波性能,研究该复合粉的微波电磁特性和电磁损耗性能。结果表明,FeSiAlCr合金/W型六角晶系Ba铁氧体复合粉颗粒保持W型铁氧体的六角片状晶粒形貌和微结构;其ε′、ε″、μ′和μ″均高于W型铁氧体而低于Fe合金的对应值;FeSiAlCr合金含量与复合材料的磁损耗和介电损耗的相对强弱密切相关,Fe合金含量适中的复合材料,其吸波涂层厚度为2mm时,在2~18GHz全频段的吸波性能高于20dB,峰值点达50dB。

  • 标签: FeSiAlCr合金 W型六角Ba铁氧体 复合材料 微波吸收
  • 简介:以密度分别为0.92,1.10和1.46g/cm3的多孔C/C材料为坯,采用熔融渗硅法获得密度分别为1.94,1.86和1.79g/cm3的C/C-SiC复合材料A、B和C。将C/C-SiC复合材料与40Cr钢配副进行滑动摩擦实验,研究其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载荷增加,坯密度为1.83g/cm3的材料B的摩擦因数较稳定,基本围绕0.60波动,波动幅度0.2。材料A的摩擦因数波动幅度为0.3,而材料C的摩擦因数呈直线下降,降幅最大达0.5。但随时间延长,在试验载荷下,材料A的摩擦因数稳定性最好,波动幅度为0.07。SEM形貌表明,低载荷下,C/C-SiC复合材料的陶瓷相磨屑易聚集在摩擦膜边缘,而高载荷下磨屑分布较均匀,但摩擦表面都较粗糙,未形成完整、致密的摩擦膜。

  • 标签: C/C-SIC复合材料 C/C坯体 摩擦磨损
  • 简介:基于金刚石钻头干钻时出现较高摩擦热的现象,采用MoS2作为胎润滑剂,用电镀法制备MoS2-Ni复合胎材料,以减小胎的摩擦因数、降低摩擦热;并研究电镀工艺对MoS2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低温低压下复合镀层对胎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中MoS2浓度增大,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胎的摩擦因数降低,当MoS2浓度大于0.5g/L时,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胎的摩擦因数变化不大;随镀液pH增大,镀层显微硬度降低,胎的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当镀液pH增大到4.0后,镀层的显微硬度变化不大,胎摩擦因数达最小值;随镀液电流密度增大,镀层显微硬度和胎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当电流密度增大到2.5A/cm2时,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胎摩擦因数达到最小值。摩擦磨损后的胎材料形貌分析表明,控制好电镀工艺条件,可实现低温低压下MoS2-Ni复合材料对胎的润滑作用。

  • 标签: 低温低压 电镀 MOS2 金刚石钻头 摩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