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患沟通艺术在门诊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对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6例患儿,以时间先后顺序将这些患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数量分别为43例,观察组通过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以此作为基础添加应用护患沟通艺术,对两组患儿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儿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7.91%,观察组明显更低,p

  • 标签: 护患沟通艺 门诊儿科护理 应用方法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甲瓣联合对侧趾腓侧皮瓣造II缺损手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5例II缺损手指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均实施游离甲瓣联合对侧趾腓侧皮瓣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缺损手指全部成活,术后1年外形恢复良好,功能正常,感觉恢复佳。供区有趾甲缺失,趾低的皮肤较为完整,整体外形良好,且关节活动佳。修复后功能评分高于修复前,差异P

  • 标签: 游离甲瓣 对侧趾腓侧皮瓣 II度缺损手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肌肉骨骼超声诊断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从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共纳入121名疑似外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他们接受了肌肉骨骼超声和MRI诊断,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评估了不同类型外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率。结果:肌肉骨骼超声和MRI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骨骼超声在诊断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显示出与MRI相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它还能有效地识别和区分各种类型的外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这具有实质性的临床意义。结论:肌肉骨骼超声是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一种高度准确的诊断工具。它表现出与MRI相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精确识别不同类型的损伤。这一发现强调了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方面的临床重要性。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它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和好处。

  • 标签: 肌骨超声 准确度 MRI 灵敏度 特异性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静脉移植在上肢严重创伤性断再植中重建血液循环的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3月至2020年6月,对收治的12例上肢严重创伤性断伤采用隐静脉移植重建血液循环。其中,臂完全断7例,臂完全断伤合并前臂开放性骨折4例,前臂完全断伤5例;机器绞伤4例,机器压砸伤4例,机器挤压伤3例,交通事故伤1例。肱动脉损伤并缺损5例(其中1例合并肱静脉缺损)、前臂桡动脉损伤并缺损4例(其中1例合并头静脉缺损),臂静脉缺损2例,前臂静脉缺损1例。均以大隐静脉或(和)小隐静脉移植修复重建血液循环。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2例肢体全部成活。获得随访10个月以上者10例,其中臂断6例血管移植再植后肘恢复伸屈功能,上肢肌肉组织挛缩程度轻,外形饱满,色泽红润,感觉恢复至肘下5~16 cm;前臂断4例血管移植再植腕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指腹TPD 3~7 mm,手内在肌萎缩轻,各指指骨间关节活动大于70%。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再植功能评定标试用准进行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可2例。结论在上肢严重创伤性断再植中,采用隐静脉移植桥接重建血液循环可明显提高断肢再植的存活率,并为肢体愈后的功能恢复提供保障。

  • 标签: 断肢再植 上肢 复杂性离断伤 隐静脉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采用火焰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的检出限,分析不确定来源,并根据实际数据计算不确定的标准分量。根据jjg694-1990的要求,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测定铜的检出限进行了不确定评定,得到了结果。

  • 标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火焰法 铜 检出限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心如何提高体检客户满意方法,旨在提升体检中心护理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接受健康体检客户200例,按不同时间给予不同护理方法对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给予100例体检客户常规护理(对照组),2020年2月-2021年12月给予100体检客户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观察组),对比两组体检客户满意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健康体检中心 满意度 生活质量 人性化 全程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行业各领域的良好发展,新提出的一种制动鼓圆检测装置在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中有所涉及和应用。通过对该制动鼓圆检测装置进行研究,其优势在于节能环保、成本低廉,以及能够迅速实现对制动鼓圆的精准检测,等等。于是本文围绕汽车制动鼓圆检测装置展开了全方面的分析,为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参考意见。

  • 标签: 制动鼓 圆度检测装置
  • 简介:摘要:随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和“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对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在德育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困惑。因此德育工作者更加需要从观念上,特别是在方法和策略上破解德育难题,消除困惑。德育工作难题解决案例的分享旨在引领更多德育工作关注新形势,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策略,总结积累经验,提高德育工作实战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德育难题 研究策略 工作实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工业产品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无损检测领域也随之发展迅速,如何发现足够微小的缺陷,进而降低漏检概率成为了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阐述了射线检测基本原理,进而讨论了射线检测灵敏的影响因素,以供参考[1]。

  • 标签: 射线检测 灵敏度 影响因素 基本原理
  • 简介:摘要: 针对室内POI显著模型的影响因素、构成、计算方法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室内POI显著模型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现有研究中一些方法的优缺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室内地图 地标 显著度 POI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就是要着力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新时期党员教育工作需立足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在提质增效上下足真功夫,在形式抓手上做足大文章,在成果展示上彰显新风采。

  • 标签: 党员教育 “四度” 党组织
  • 简介:摘要:道路路面平整是衡量道路路面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对交通安全、行驶质量、驾乘舒适度、车辆使用寿命以及路面结构受力状态等均有较大的影响。路面平整的研究被认为是功能性路面全寿命周期服役性能优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对路面平整的计算、评价及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有助于加深了解研究状况,可为后续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道路交通 路面平整度 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直肠癌外科手术中于何处断肠系膜下动脉、是否清扫中央组淋巴结,至今尚存争议,原因在于这方面的证据级别较低。现有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或小样本的RCT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发现高位断与低位断之间,在吻合口漏及术后短期并发症等发生情况方面没有区别。低位断有助于术后生殖泌尿功能的恢复。直肠癌中央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不高,加之影响生存预后的混杂因素较多,难以说明断部位或中央组清扫对生存的获益。期待开展一些针对性强、设计良好、样本量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说明肠系膜下动脉断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相关问题。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手术(LSED)中转开腹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0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首先尝试LSED。采用单变量Logistic和最小化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R语言构建中转开腹列线图预测模型。比较腹腔镜组和中转开腹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358例患者中31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8.7%。单因素分析中,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高、BMI≥24 kg/m2、有上腹部手术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红色征、PLT计数低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均是发生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均P<0.05)。LASSO回归最终确定5个因素:MELD评分、BMI、PLT、上腹部手术史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红色征。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相比于腹腔镜组,中转开腹组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延长、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7,P=0.031;Z=-4.350,P<0.01;Z=-3.102,P=0.002;Z=-3.454,P=0.001;χ2=8.773, P=0.003)。结论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5个对中转开腹影响最大的指标,即MELD评分、BMI、PLT计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红色征及既往上腹部手术史,据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中转开腹的患者有更差的短期预后。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脾切除术 腹腔镜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技术应用于成人完全劈式肝移植(fSLT)的疗效并比较左半供肝(LHG)和右半供肝(RHG)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的25例fSLT的供受者资料。13例fSLT供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M(IQR)]38(19)岁(范围:25~56岁),身高168(5)cm(范围:160~175 cm),体重65(9)kg(范围:50~75 kg)。25例受者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 52(14)岁(范围:35~71岁);原发性肝癌15例,良性终末期肝病10例;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0(9)分(范围:7~23分)。按供肝类型将受者分为LHG组和RHG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技术特点。随访截至2022年1月。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按LDLT技术实施原位完全左右半肝劈,获取有效左半供肝和右半供肝13对,获取时间230(53)min(范围:125~352 min),获取出血量250(100)ml(范围:150~1 000 ml)。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13个LHG和12个RHG用于本中心25例等待者。与RHG组(12例)相比,LHG组(13例)女性和良性终末期肝病占比高,体重和供肝质量较轻(P值均<0.05)。总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GRWR)为1.2(0.4)%(范围:0.7%~1.9%),其中LHG组为1.1(0.5)%(范围:0.7%~1.6%),RHG组为1.3(0.5)%(范围:0.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脉管分配方面,肝中静脉主干均归LHG组,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和胆总管分配给LHG和RHG的比例分别为10∶3(P=0.009)、9∶4(P>0.05)和4∶9(P=0.027);腔静脉前期12例归LHG,后期1例分别归LHG和RHG(P<0.01)。总体冷缺血时间和无肝期分别为240(90)min(范围:138~420 min)和50(16)min(范围:31~98 min),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4(138)min(范围:294~680 min)和 800(640)ml(范围:200~5 000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HG组3例受者的GRWR≤0.8%,术后有小肝综合征表现,经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并发症6例(24.0%),其中LHG组4例(4/13),RHG组2例(2/12),经再手术及介入等处理好转5例,术后2周死于继发严重感染1例,术后住院病死率为4.0%,两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赖精准的供受者评估和LDLT技术的应用,成人间原位fSLT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肝移植 肝肿瘤 劈离式肝移植 原位肝劈离 成人间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断指足背跗外侧动脉供血寄养二期回植再造拇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2月—2021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拇指再造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65(42.1±11.1)岁。12例患者共有51个断手指,其中断拇、示、中、环、小指4例,拇、示、中、环指3例,拇、示、中、小指2例,拇、中、环、小指2例,拇、示、中指1例。一期清创后拇指缺损Ⅲ2例、Ⅳ4例、Ⅴ6例。12例51个断指中,10例14指行断指再植术;12例37指不能再植,其中12例12指符合作为再造拇指的供指条件(拇指9例、环指2例、示指1例)。患者一期行手部清创、断指再植、创面覆盖,符合再造拇指条件的12指均寄养于足背,供血动脉均为跗外侧动脉。寄养指成活后,二期行寄养指回植再造拇指。一期手术术后观察寄养指的皮肤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腹张力,判定手指血管是否畅通,寄养指是否成活。二期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再造拇指的血液循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感觉、运动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再造拇指功能。结果12例12指行一期足背寄养术,术中吻合血管顺利,均一次通血成功;手术时间4.2~7.9 h,平均6.2 h;术中出血量250~750 mL,平均520 mL。一期术后足部寄养指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3 s,指腹张力适中,切口一期愈合,寄养指均成活。一期手术1~4个月后行二期寄养指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时间3.0~5.5 h(平均4.1 h),术中出血量110~310 mL(平均220 mL);术后再造拇指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3 s,指腹张力适中,无血管危象发生,切口一期愈合,再造拇指均成活。二期术后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骨折愈合时间1.5~4.0(2.1±0.5)个月。12例12指再造拇指中,3例3指发生肌腱粘连,其中1指行肌腱松解、2指拒绝松解继续功能锻炼。随访期间再造拇指外观良好,指腹无萎缩,拇指触觉、痛觉、温度觉及运动恢复满意,再造指能与其他手指配合完成抓、握、捏等基本动作。术后6个月再造拇指功能优2例、良7例、可3例。结论足背外侧是寄养指良好的寄养部位,跗外侧动脉是寄养指可靠有效的供血动脉,对多指断、拇指缺损患者采用断指一期足背跗外侧动脉供血寄养、二期回植再造拇指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拇指 断指 再植术 再造 异位寄养 跗外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婴儿在先天性肛门闭锁二期手术中,在直肠腔内应用胃镜断直肠尿道瘘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通外科因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瘘行二期肛门成形术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瘘已行一期结肠造瘘术后。均为男性患儿,平均手术年龄为3.9个月,手术年龄范围为2.8~6.3个月;平均体重为7.5 kg,体重范围为5.9~9.0 kg;造瘘口位于右上腹1例,脐上中腹部3例,左上腹2例,左下腹2例。因为本研究患儿年龄较小,肠腔细小、薄弱,故应用成人的普通电子胃镜在结肠、直肠内操作。在二期肛门成形术中,均在胃镜下尝试断直肠尿道瘘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在胃镜断黏膜后,再行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结果8例患儿,1例经胃镜多次尝试仍未能到达直肠末端而放弃胃镜下黏膜断术。1例因术中呼吸循环不稳定,仅在胃镜下完成交接部黏膜断术,而未连续完成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5 d后在腹腔镜下完成肛门成形术。其余6例均完成胃镜下瘘口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断术,并同期行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二期术后两周行尿道造影复查未见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结论运用胃镜在直肠腔内游离直肠尿道瘘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操作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是目前比较准确和全新的辅助直肠末端断的方法,也是胃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完成肛门成形术的有益尝试。

  • 标签: 胃镜 腹腔镜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直肠尿道瘘 黏膜离断术 婴儿
  • 简介:摘要:采用光电直读光谱光谱法测定中低合金钢中的锰、镍元素,并对检验结果的不确定进行评定,研究多种不确定的因素,确定了测定结果的不确定组成,即检测再现性、合金标准线、标准物质标准化校正、光谱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待测样品主份基体不一致性。并给出了扩展不确定的计算结果。

  • 标签: 火花发射直读光谱  测定合金钢 测量结果 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