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性尿道狭窄的方法改进和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的总结了1993年~2007年来复杂性尿道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了普通单极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与双极等离子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的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行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尿道狭窄病人56例,其中行普通电切组33例,双极等离子切组23例。本组23例中,22例1次手术成功,1例2次手术成功。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治疗尿道狭窄具有高效、安全、并发症少、狭窄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尿道狭窄与闭锁的首选手术方法。

  • 标签: 双极等离子 治疗 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道息肉患者按照胃肠镜下高频切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对比手术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病例50例,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接诊,取组中25例,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即对照组,余下25例则以胃肠镜下高频切术治疗,即观察组。分析疗效。结果结合对两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等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按照胃肠镜下高频切术对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保障临床对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 消化道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结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辅助下肠镜高频切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内镜下高频切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等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下肠镜高频切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大出血和并发症事件出现概率相对较低,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 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 结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道息肉采用胃肠镜下高频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接收诊治的65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按照奇偶数原则将其分为参考组(n=32)和实验组(n=33)。参考组采取常规开腹切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胃肠镜下高频切术治疗,后续对两组患者的息肉切术效果和术后康复进程进行比较。结果:参考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均可达到较高的一次切除率(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胃肠镜下高频切术治疗,不仅能够实现较高的切除效果,同时还能促进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道息肉 胃肠镜 高频电凝电切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环状切术(IEEP)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方法采用LEEP术对73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包括宫颈上皮肉瘤样变(CIN)、复发性或多发性宫颈息肉、重度宫颈炎久治不愈等,切除组织标记后均行病理检查,对其治疗配合、护理做回顾性分析。结果LEEP术手术治疗时间短,出血少,治愈率高。结论LEEP术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

  • 标签: LEEP 宫颈病变 护理 宫颈环状电切术
  • 简介:摘要探讨测法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255例、425个根管治疗中用RootZx测量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结果适充392个根管(92.24%),欠充23个根管(5.41%),超充10个根管(2.35%)。结论测法用于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准确率高,方便省时。

  • 标签: 电测法 工作长度 根管治疗
  • 简介:探讨刺激对治疗运动性损伤的作用,展望刺激在这方面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运动性肌肉损伤的表现和机制及刺激对人体作用的综合论述,并结合刺激在治疗运动性损伤的观察报导,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刺激研究还不深入,但其在治疗运动性损伤方面是大有前途的,而刺激与机体酶活性关系的研究,也许就是个突破点。

  • 标签: 电刺激 运动性肌肉损伤 治疗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环形切术(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I正EP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LEEP术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患者术后宫颈塑形满意度(PostoperativeCervicalShapingSatisfaction,PCSS)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中宫颈良性病变组69例占70.4%,平均手术时(11.2±6.9)min,术中出血量(15.8±5.8)ml,PCSS86.9%,治愈率92.8%。宫颈恶性病变(CIN)29例。占29.6%,平均手术时间(10.6±5.3)min,术中出血量(14.2±4.9)ml,PCSS82.8%,治愈率90.0%。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是治疗宫颈良性疾病和早期C1N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间里收治的经临床直肠指诊,B超、及尿常规检查等确诊为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4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患者年龄为48—89岁,平均年龄为68.4岁。40位患者均主诉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有5例同时伴有尿血症状。结果手术时间20~160分钟,平均67.8分钟,手术切除腺体重量值在8g-52g之间,平均重量27.6g。术后暂时尿失禁2%,对症治疗1个月后恢复。无切综合征、附睾炎、尿道狭窄、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无永久性尿失禁,无手术直接死亡病例。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可以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均可痊愈。TURP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其技术成熟,术后痛苦小,恢复快,近年来已占我院BPH手术90%,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良性 前列腺增生 电切术
  • 简介:目的对宫颈息肉采用传统术式与宫腔镜切术的疗效进行比较,阐述宫腔镜治疗的优势。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来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确诊宫颈息肉的89例患者分为两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患者采用传统术式,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患者应用宫腔镜切术,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宫颈息肉,宫腔镜下切宫颈息肉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复发率均低于传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宫腔镜能发现妇检不能发现的多发性宫颈息肉及合并的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彻底。结论应用宫腔镜技术在诊治宫颈息肉方面较传统术式有较大优势。

  • 标签: 宫颈息肉 宫腔镜 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8例烧伤患者的植皮区和供皮区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结果18例烧伤患者11例植皮区创面行1次VSD治疗7天后直接上皮化愈合。7例供皮区创面术后8天除1例潮湿未愈合创面外其他均愈合,效果满意。结论在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护理中注意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和调整适宜的负压、持续冲洗以充分引流,同时密切观察局部创面皮肤血运及引流的情况,做好心理干预和饮食护理是保持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电烧伤 护理
  • 简介:摘要息肉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变性赘生物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医疗环节就采取了一定的治疗环节以将之祛除。而在当今的经济体系建设下,以此为基础,医疗体系的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革新与进步,随着相应的医疗手段得到了全面的改进,切术作为一种专门应对息肉的治疗机制在结肠息肉这一层面的治疗效果十分突出,但在术后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层面依旧存在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结肠息肉切术后病人的治疗及护理的相关进程,以期为相应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性借鉴。

  • 标签: 结肠息肉 电切术后病人 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刺激(SCS)治疗会阴痛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CS治疗的会阴痛患者9例,患者表现为肛周会阴区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病史>1年,既往治疗效果不佳。一期测试采用胸腰段椎板间隙入路,脊髓硬膜外置入SCS电极,然后进行体外程控测试;一期测试有效的患者二期手术置入脉冲发生器(IPG),置入IPG患者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以VAS改善率评估手术前后疼痛改善程度,分析SCS治疗慢性会阴痛的长期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9例会阴痛患者中,会阴区域手术后5例,腰椎骨折后2例,无明确病因2例。SCS一期测试有效后植入IPG长期治疗患者7例,测试有效率77.8%(7/9例)。7例SCS长期治疗患者中,VAS评分术后1年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比(8.6±1.0)分,t=12.051,P<0.001],VAS评分整体改善率75.9%。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脉冲发生器植入部位积液感染,未见电极及延长线折断、脊髓硬膜外血肿、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慢性会阴痛SCS测试治疗有效率高,SCS永久植入后疼痛缓解长期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电刺激 脊髓 会阴痛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妇产后出现缺乳时,低频脉冲治疗对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观察和应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接收的正常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产妇产后应用低频脉冲治疗进行乳房催乳治疗,对照组产妇则只做传统人工按摩乳房催乳治疗。然后通过对比找出统计差异。结果后将两组产妇的开始泌乳时间和泌乳量进行比较,结果统计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低频脉冲治疗的产妇比没有进行低频脉冲治疗的产妇,开乳时间,泌乳量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在临床妇产科中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低频脉冲电治疗 产后缺乳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