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15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术前护理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5例帕金森病患者均接受丘脑底核电极植入手术,植入电极数目均为30,术后仅有1例发生单纯颅内积气,术后无颅内血肿、皮肤损伤、排异反应和导线外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术前护理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DBS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术前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精神活动是人脑功能的体现,精神障碍的诊疗靶器官首先应是大脑。所有神经元传递信息以及与其他细胞通信是通过一个电刺激(去极化)从树突经过细胞体传递到突触。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精神障碍 大脑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的程控调节.方法行STNDBS治疗PD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STNDBS能有效控制PD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PD的重要手术方法.

  • 标签: 深部电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PD)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Medline、VIP、万方等数据库关于rTMS对帕金森抑郁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9月。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括350例患者。4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与SSRIs比较治疗PD患者2周后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23,95%CI(-2.74,0.28)。2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与SSRIs比较治疗PD患者2周后的UPDRSI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7.81,95%CI(-11.34,-4.28),rTMS优于SSRIs。2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加rTMS与SSRIs常规抗PD药物比较治疗PD患者2周后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59,5%CI(-5.63,-3.54),增加rTMS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状态。结论rTMS和SSRIs在改善帕金森抑郁的抑郁状态上短期疗效相当,但rTMS还具有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在常规抗PD治疗基础上增加rTMS,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上述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来证实。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抑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瘫患儿的功能恢复。方法对在我院治疗康复的4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21例)和小脑电刺激治疗组(24例)。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小脑电刺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WeeFIM评分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小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的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性瘫痪 小脑电刺激 功能恢复
  • 简介:本文研究了特脱定局部注射用药对家兔肌肉刺激作用,观察其毒性反应。结果表明:特脱定稀醋酸组(0.56μg/kg),0.02%稀醋酸(赋形剂)组和青霉素钾盐阳性对照组(15.4万μ/kg)对象兔均有明显的刺激反应,而特脱定生理盐水组(0.56μg/kg)对家兔肌肉未见有刺激反应。结合实验分析表明,其刺激成分为0.02%稀醋酸,而受试浓度的特脱定本身对家兔肌肉没有刺激反应。

  • 标签: 特脱定 肌肉刺激 毒性 动物实验
  • 简介: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出来的、与人类的G-CSF生物学特性完全相同的大分子蛋白质,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功能.1985年日本的KIRINBEER株式会社与美国的AMGEN公司首次共同开发出作为药品的rhG-CSF,我院现有惠尔血、格拉诺赛特、粒生素、瑞白、特尔津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临床应用 刺激因子 因子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前后留置尿管致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的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82例全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3月—5月间,将全麻前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91),将全麻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纳入常规组(n=91)。全麻前进行导尿管留置的研究组患者,予以适当心理护理干预,告诉患者留置导尿管所致的尿道刺激症状以及重要性,利用利多卡因胶浆2%麻醉尿道表面后插入尿管。常规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留置导尿管。待到麻醉退去,观察分析两组尿道刺激症状。结果研究组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全麻之前留置导尿管,待到患者术后苏醒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尿道刺激症状的耐受性,使患者安全渡过,以防术后风险。

  • 标签: 留置尿管 全麻 尿道刺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电刺激小脑,并与4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脑梗塞 电刺激 小脑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行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运用传统方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后30min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对2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0.1±2.8)min和(12.9±1.8)min,Ⅱ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1.5±2.7)min和(14.6±2.2)min,I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均P〈0.05)。2组均未出现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阻滞实施更快。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骶神经刺激(sacral-nervestimulation,SNS)治疗非器质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所至的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骶神经测试系统,经皮穿刺刺激S3神经根治疗26例因各种膀胱过度活动症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排尿日记、尿量及患者症状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3例患者尿频、尿急症状明显改善,日排尿次数显著减少,平均排尿量增加,其中14例接受永久性SNS器植入治疗;3例患者效果不明显。结论SNS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膀胱过度活动症所致排尿功能障碍,特别是能缓解患者尿频、尿急症状。

  • 标签: 骶神经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国际尿控协会(INtemational
  • 简介:目的总结皮质电刺激定位结合术中唤醒技术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中央沟区14例,位于外侧裂周围12例。应用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实时行皮质功能定位。结果经神经导航验证肿瘤全切除19例(73.1%),部分切除7例(26.9%)。术后出现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出现短暂性言语功能障碍2例;术后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19例,肢体活动情况较术前好转3例。结论术中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技术是一种准确、可靠、安全的技术,可明确脑功能区,并进行术中实时监测,这可获得病变的最大程度切除,同时将术后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降到最低。

  • 标签: 皮质电刺激 术中唤醒 大脑功能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不同类型尿失禁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儿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5周为1个疗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7.0岁。20例患儿中,脊柱裂术后尿失禁9例,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6例,非神经源性尿失禁5例。比较患儿治疗前后不自主排尿频率、尿量及盆底肌肌电压。结果1个疗程后,20例尿失禁患儿完全治愈10例(50.00%),有效4例(20.00%),无效6例(30.00%)。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治愈5例(83.33%),有效1例(16.67%);脊柱裂术后有效3例(33.33%);非神经源性尿失禁治愈5例(100.00%)。盆底肌肌电压由治疗前(20.36±3.92) μV提高到治疗后(36.44±7.57)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尿失禁患儿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失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抑郁症患者74例,随机分组,A组经颅磁刺激治疗,B组药物治疗。结果:A组PSQI评分、SD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选取经颅刺磁刺激方案治疗,可改善抑郁状态,恢复正常睡眠,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经颅磁刺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针对在IVF-ET过程中,具有发生OHSS高危风险的患者辅助针刺疗法,探讨针刺疗法在降低OHSS发生的有效性。方法: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低频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抽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传统康复训练与低频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肌纤维肌力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肌纤维肌力显著提升,观察组治疗6月后的肌纤维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以及阴道松弛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肌纤维肌力水平,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传统康复训练 低频电刺激 肌纤维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肩周炎、关节炎患者运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纳入的50例肩周炎、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运用于肩周炎、关节炎患者中效果明显,快速降低疼痛,促进相关症状缓解,改善生活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关节炎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肩周炎 神经肌体仪
  • 简介:摘要: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它通过无衰减颅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磁场,感应通过电流改变皮层细胞神经的动作电位进行改变。它被用来治疗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失眠是最常见的。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失眠。rTMS还被用于失眠症的治疗及其电生理改变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失眠的发病机制、脑网络改变、治疗效率以及

  • 标签:
  • 简介:摘要:响应国家优生优育政策及女性对产后健康意识的提高,医院及女性对产后康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产后康复项目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治疗方案来做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的处方主要是单一频率,单一波群的电刺激脉冲波对盆底肌进行电刺激治疗,但不同症状的患者使用单一的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医疗器械技术及临床研究的发展,最近几年推出了集合评估-治疗的生物刺激反馈仪,目前主要是通过采集肌电及压力通道来评估盆底肌各个肌肉群的情况。该论文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人体腔内(阴道或肛门)专用生物反馈肌肉刺激探测器捕捉和测量盆底肌肉群在收缩和放松过程中的峰值肌电(EMG),通过肌电图的变化展现在显示器上,让患者感知、理解这些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学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意识调控骨盆底肌肉的活动的仪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腹直肌分离运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直肌分离患者17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并接受腹部肌群的自主训练,持续两周,每日一次。观察组基于此接受电刺激治疗,持续两周,每日一次。结果:治疗前,两组腹直肌分离,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电刺激来治疗腹直肌分离,可显著减少分离距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