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现代医学教育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条件,加强对医学院校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十分重要。近年来,该室在生理学教学中采用科研式教学法,从渗透科研教学于课堂,开展专题报告,动员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等三方面进行完整的科研能力的训练。

  • 标签: 生理学 科研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 简介:以就业为导向,对四年医学检验本科特色专业方向培养进行了探索。从大学入学开始,根据就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的需求,把学生分成细胞形态学检查小组、检验仪器保养与维修小组、检验仪器、试剂营销小组及参加研究生考试共4个小组,实施导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分类指导和培养,培养就业岗位急需的具有特色技能的人才,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 标签: 就业 医学检验 特色专业 培养 探索
  • 简介:按语普通高等教育(5年)《临床生物化学》课程基本要求(第2版),是第10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诊断学理事会委托江苏大学郑铁生教授,在“普通高等学校(5年)《临床生物化学和生化检验技术》课程基本要求”(康格非,1992)的基础上起草修订,经广泛争求意见及第11届专业组会议代表认真讨论通过。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化检验技术》 普通高等教育 课程 五年制 高等医学院校 普通高等学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道内细菌与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道内细菌与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鼻塞持续道正压通气和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11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以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规疗法缓解两组患儿病症,研究组加用盐酸氨溴索。结果治疗24h后研究组氧分压比参照组高,二氧化碳分压比参照组低(P<0.05)。治疗5d后研究组病症改善率比参照组高(94.8%比58.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比参照组低(3.4%比15.5%,P<0.05)。结论双鼻塞持续道正压通气和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

  • 标签: 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氨溴索治疗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丹参川芎汤辨证治疗老年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的效果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疗效。方法选取时间段2015年5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选取某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采用住院病历尾号单复数法分为参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参照组给予复方丹参丸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汤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参照组高,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参照组少,P<0.05。结论针对老年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给予丹参川芎汤辨证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丹参川芎汤 老年气阴两虚血瘀型 冠心病 效果 心绞痛发作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急救治疗急性左心衰中使用无创双水平道正压通气的效果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3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无创双水平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及血浆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pH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SaO2、Pa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4h后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道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左心衰急诊急救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具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阴两虚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阴两虚血瘀证患者94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汤。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高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阴两虚血瘀证患者中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汤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血瘀证 益气养阴活血汤 血液流变学
  • 简介:在8年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实践中,采用典型病例导入式和PBL教学法,从检验报告单的申请、阅读,异常结果的合理解释以及与实验室沟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理论知识传授与临床能力培养相结合问题。

  • 标签: 检验报告单 实验诊断学 教学 8年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责任护理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 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护理,研究组进行责任护理。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责任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脑出血昏迷 抢救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阴两虚夹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施益气化瘀通痹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两虚夹瘀证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A组50例,利用常规西药实施治疗,B组50例,选择益气化瘀通痹方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A组总有效率74%有明显提升,P<0.05;B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为(5.20±0.76)分,A组治疗后积分(10.47±4.16)分,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两虚夹瘀证治疗中采用益气化瘀通痹方能够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气阴两虚夹瘀证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化瘀通痹方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