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康拉德在他的"丛林小说"中,描写了一些"本我失控"的西方殖民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黑暗的心》中的库尔兹。库尔兹受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在非洲丛林中靠武力镇压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一个"文明的"西方人变成了一个只承认"丛林法则"的杀人恶魔。他的"本我失控"的过程,既暴露了西方殖民进程的残忍与罪恶,也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恶劣影响。

  • 标签: 丛林 本我 西方殖民主义 康拉德小说
  • 简介:后马克思主义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拉康的"他"概念直接促成了拉克劳、墨菲"对抗"概念的形成。"他"与"主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或者说大写他对主体的压迫,形成了他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对抗概念的提出,使得拉克劳、墨菲得以扬弃黑格尔著名的主—奴关系的矛盾辩证法,进入到他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之中。对抗既不是对立,也不是矛盾。对抗关系的形成使得对抗中的主体不得不变换自己的位置和身份,于是矛盾关系中的主体就转变成了对抗关系中的主体身份。同时,对抗是在他与主体之间差异的、附属性的关系消失,并转化为压迫性的关系的情形下,才能形成真正的对抗。因此,不同主体身份之间的等同替换就成为了对抗出现的条件。这一点凸显了后马克思主义的在近代哲学的主体问题上的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不仅如此,从"他"到"对抗"的转换,以及其中所突显出的"主体"的地位及其变化,也折射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此,主体不再是近代哲学那个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的个体,而是逐渐转换成了一个具有"意识形态"的对抗特征的,被误认的个体。所以,从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到拉康的"他",再到拉克劳、墨菲的"社会对抗",这一理论进路既是主体逐渐丧失其独立性和自明性的过程,也是主体在现代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获得社会认同,重塑自我的社会历程。

  • 标签: 他者 主体 主体身份 对抗 从属关系:压迫关系
  • 简介:2004年3月4日中新网发表了法门寺佛指舍利将赴香港巡礼供香港各界瞻礼的消息。中新社的消息还说,香港佛教暨各界迎请佛指舍利瞻礼祈福大会筹委会大会主席、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一行专程来到西安,与陕西省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就佛指舍利赴港瞻奉一系列准备工作进行了会谈。而且,法门寺出土的相关文物也将随佛指舍利一同赴港巡礼。据史料记

  • 标签: 佛教 佛指舍利 香港 宗教事务
  • 简介:李达选择了“专做理论的研究与传播”的马克思主义角色,在中国孜孜不倦且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建构和学术特色的形成。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 简介:生态社会主义(即生态运动中的“红绿派”),在苏东剧变前不要说在整个西方思想理论界,就是在生态运动理论阵营内部,也不占主导地位,那时主宰生态运动理论阵营的是生态主义(即生态运动内部的“绿绿派”)。苏东剧变后,生态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它不但后来居上,影响超越了生态运动理论阵营内部的生态主义,而且在整个西方思想理论界声誉大振,一跃而成当今西方思想理论界最引人瞩目的思潮之一。

  • 标签: 生态社会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者 运动理论 西方思想 苏东剧变
  • 简介:选取24名日-汉和24名汉-日双语.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日-汉和汉-日双语阅读有词切分线索的日语文本的眼动特征,研究词切分线索对日-汉和汉-日双语日语句子阅读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三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条件。为了确保三种词切分条件下旬子的空间分布一致,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表明,日语文本中加入词间空格促进汉-日双语日语文本的阅读。

  • 标签: 词切分 日-汉双语者 汉-日双语者 日语 眼动.
  • 简介:今年是新中国建国55周年。我们在座的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都伴随着新中国走过极不平凡的55个年头。国家的发展命运也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不遇到艰难坎坷的路程。新中国是在一个一穷二白的景况下诞生的,就像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一样,生下来就没有什么家底、产业可言,全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来脱贫致富、兴家创业。这种智慧和勤劳,

  • 标签: 爱国主义 宗教 中国 独立自主 改革开放 中秋节
  • 简介:做牧人不易,做善牧更不易。这是我离开母校在牧场工作至今的深深体会。从最基层的农村教会到城市教会16年的侍奉中,虽然有失败,有软弱,有亏欠,但是,更多的还是“以便以谢”的神一直在保守着我,使我常求于圣经真理的教导,乐于基层生活的体验,谨于属灵内室的祈祷,勤于探访交通的分享,静于默想生活的思考,谧于时刻自牧的反省,提醒自己做主忠仆,战战兢兢学像基督,学做羊群的善牧人。

  • 标签: 农村教会 不易 生活 侍奉 软弱 真理
  • 简介:采用"人肉搜索结果期待问卷"对225位"人肉搜索"参与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运用Ulehla&Adams构建的信号检测模式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探讨参与的社会认知辨别力(SocialCognitiveDiscriminability,SCD)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参与群体具有一定的SCD(d′=0.61±0.44),即对公权信息和私权信息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且反应偏向β适中(1.24±0.39);(2)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和上网时长对SCD及各分测量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而不同居住地参与的SCD差异边缘性显著,且在"自我体验"分测量指标上差异显著;(3)在"搜集信息"和"社会参与"上具有不同活动倾向的参与,其SCD具有显著差异,且在"自我体验"和"同伴认同"分测量指标上也有显著差异。可见,SCD主要受参与上网活动倾向的影响。

  • 标签: 人肉搜索 信号检测模式 SCD 上网活动倾向
  • 简介:采用EyelinkⅡ眼动仪为工具,考察在移动窗口条件下不同工作记忆容量读者的阅读差异。实验为5(窗口大小:1个字、3个字、5个字、7个字、4×25个字)×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混合设计。结果表明:随着窗口大小的增加,阅读时间、注视次数、眼跳次数显著减少,阅读速度显著加快,眼跳幅度显著增加。与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相比,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能够更好地整合文章信息,进行更有效的阅读。

  • 标签: 工作记忆 移动窗口 眼动
  • 简介:本文作者首先探讨人间佛教的思想渊源,直接追溯到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继而说到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其对人间佛教主旨的讨论,引向了整个佛教对人类和生态的关怀。这种关怀,体现在净土思想的终极关怀上,从“庄严净土”流衍出“人菩萨行”的理论。太虚和印顺的人间行菩萨道,也在大陆佛教界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和真禅法师这样一些佛教大师都对于“人间佛教”作出了思想内容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真禅法师对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和“人间净土”思想有其独到的体悟,并进行了诠释。具体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说明:首先,真禅法师解释“人间佛教”的思想内容说是“一个人觉悟了佛法原理,把佛教作为思想信仰的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实行救世救人,建设人类的新道德和新秩序,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论人间净土》)其次,“人间佛教”与“人间净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佛教徒,

  • 标签: “人间佛教” 净土思想 太虚大师 终极关怀 中国佛教协会
  • 简介:本文在文化混搭与文化适应的理论框架下设计调查问卷,以期揭示汉语二语(CSL)学习在华适应压力的群体特征、心理成因与缓解途径。研究1报告了一起心理危机个案并通过访谈分析其文化休克的表现;研究2随机调查了52名在广州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结果显示,CSL学习的文化适应遵循U形变化规律,思乡情感和与中国文化的焦虑型依恋关系是适应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3通过网络平台随机抽样了110名在北京和广州学习的留学生并分析其文化适应的影响和缓解途径,结果表明思乡情感造成了CSL学习对中国文化的焦虑,进而形成文化适应压力,并进一步对学习的文化探索行为、文化承诺、学习满意度带来影响,然而这种压力可以通过与中国文化的交际经验来缓解。

  • 标签: 汉语二语者 文化混搭 文化适应 跨文化交际
  • 简介:本文用一些著作来探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实践,思考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将怎样发展。这些由我们所继承的西方化的经典著作所体现的价值观,可能对资本主义的某些缺陷负有责任。在经济权力正从不久前还处于支配地位的市场转移时,我们对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经典的寻求可以有助于形成我们期望未来资本主义能够体现和实现的价值观。

  • 标签: 经济伦理 企业社会责任 批判理论 经济学 新兴市场 可持续发展
  • 简介:G.A.科恩在建构社会主义平等理论的过程中,批判了推崇自我所有原则的自由意志主义。他先反驳了推崇自由、反对平等的右翼自由意志主义诺齐克;而后又重审了为平等留有余地的左翼自由意志主义斯坦纳的构想。在协调'自我所有'与平等无果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在次富裕社会施行'自愿平等'的策略,并得出'平等主义必须摒弃自我所有原则'的结论。科恩的研究不光为其平等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回应自由主义的攻击提供了思想后盾。

  • 标签: 自我所有 自由意志主义 诺齐克 斯坦纳 平等
  • 简介:“生产要素价值论”是不正确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不在于解决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一种仅仅考察“原始的实物交换”的理论。它既不是“狭义劳动价值论”,也不是承认任何劳动都创造价值。我国长期以来轻视知识和排斥知识分子的根源,不是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不可能取代劳动价值论。

  • 标签: 马克思 劳动价值理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 资本主义 剩余价值
  • 简介:多米尼克·洛苏尔多教授早年求学于德国,曾担任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著名黑格尔研究专家、国际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思想学会主席,在欧美马克思主义和民众当中有着极高的声望。经比利时友人MariaMcGavigan教授的推荐与约请,笔者同王成军博士一道,有幸于2014年10月24日上午访谈了在巴黎索邦大学进行新书推介的洛苏尔多教授;这次访谈历时5个小时,涉及洛苏尔多教授的个人经历(包括思想历程)、主要学术贡献等诸多方面。洛苏尔多教授于2016年春天访问武汉大学,笔者得以再度与这位意大利学者进行了几次长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他的思想背景、自由主义批判等观点。本次编译的访谈录主要以巴黎访谈为蓝本,并穿插了武汉访谈的部分内容,围绕着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关联、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在世界反殖民斗争中的地位等问题展开。

  • 标签: 价值访 学者多米尼克·洛苏尔多 意大利学者
  • 简介:五元智能与多元智能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一)五元智能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五元智能认为:智能,作为人才学的名词,首先是指智力和能力的综合体。人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基础上,都可获得不同水平和层次的智力与能力。知识、技能与品行都是智能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必需成分。

  • 标签: 多元智能 素质教育 价值 遗传素质 智能结构 人才学
  • 简介:考察139名五、七年级学生在逐次阅读10组图文材料的过程中对阅读测试与媒体信息的关系的自我监察并据此对阅读时间分配模式的自我调节过程,结果发现:(1)二年级被试能够监察阅读测试和图文之间的相倚关系,并据此对图文阅读时间分配模式进行自我调节,分配更多时间在与测试相关的材料上;(2)五、七年级被试的图文时间分配均呈现逐步调节的模式。(3)七年级被试比五年级被试对阅读测试与图文的关系的监察更为准确、时间分配模式调节出现的时机更早,时间分配调节策略的使用更合理,测试成绩更高。

  • 标签: 自我调节学习过程 多媒体学习 外在暗示线索 时间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