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在实验室原有的AdSS酶抑制剂研究工作基础上,以丝氨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4-咪唑啉二酮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或质谱等验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g在质量浓度200μg/mL下对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的发芽抑制率达到70%,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

  • 标签: AdSS抑制剂 2 4-咪唑啉二酮酯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以砜基取代的嘧啶为关键中间体,设计合成了17个新型取代苯氧基1,2,4-三唑并[1,5-a]嘧啶类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MS和^1HNMR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0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6种测试靶标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盆栽复筛试验显示在150g/hm^2剂量下,5个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和持效性。

  • 标签: 嘧啶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通过固体分离培养基的分离培养和牛奶琼脂鉴别培养基的鉴别初筛,从烟草(NicotianatabacumL.)的初烤烟叶中分离到一株嗜热产蛋白酶菌株,编号为YYFG3,其生长温度范围是30℃-65℃,最适生长温度55℃左右,对pH的耐受范围是5-9,最适范围是6-7;在发酵产酶培养基中,56℃、180r/min条件下发酵32h的蛋白酶活力达到最大值35.3U/mL,故将YYFG3定性为产蛋白酶高温菌株。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的观察、相关生化特性的测定、16SrDNA的克隆测序以及对菌株分子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确定菌株YYFG3隶属于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暂将其命名为Geobacillussp.YYFG3。菌株YYFG3可作为产蛋白酶高温微生物诱变育种和全基因组育种的良好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 标签: 烟草 高温菌 分离 蛋白酶 16S RDNA
  • 简介:以金魁美味猕猴桃为试材,从影响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因素方面对两种保鲜剂在猕猴桃贮藏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有效地延缓果实新陈代谢活动,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延长果实贮藏寿命,且以2%壳聚糖处理效果最佳.

  • 标签: 壳聚糖 水杨酸 美味猕猴桃 涂膜 活性氧代谢
  • 简介:为了寻找新的含噻唑杂环的先导化合物,利用2-硫代-1,3-噻唑烷与氯甲酸酯在三乙胺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11个2-硫代-1,3-噻唑烷.3-甲酸酯类化合物,并利用。HNMR、IR、MS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ray单晶衍射测定了2-硫代-1,3-噻唑烷-3-甲酸苯酯(3i)的晶体结构,证实反应产物为硫酮式而非硫酯式结构。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杀虫活性,其中3c、3f、3h、3k在500mg/L下对棉红蜘蛛Tetranychusurticae的致死率均在70%以上。

  • 标签: 氯甲酸酯 生物活性 噻唑烷 硫代 合成 先导化合物
  • 简介:本文就反刍动物的粪取代Tilley和Terry(1963)两步法中的瘤胃液作为微生物菌源进行粗饲料体外消化率评定的必要性与可性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指出粪源菌完全可以取代瘤胃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瘤胃液 粗饲料 消化率 评定
  • 简介: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旱冬瓜林、人工生态林、桉树林、果园、耕地和云南松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理化性质进行实验分析,探索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旱冬瓜林最高,云南松林最低,且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氨态氮、含水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较好。细菌和微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好,可将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作为衡量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综合指标。

  • 标签: 滇西北 不同利用类型 酶活性 理化性质 微生物
  • 简介:为获得快速生长的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研究了泥鳅β-actin基因启动子介导的革胡子鲶(Clariasgariepinus)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重组基因。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泥鳅β-actin基因近端启动子、3′-UTR及革胡子鲶GH基因编码区,构建一个长为2418bp的GH重组基因DPRK。首先,构建了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AF(pβ-actinpromoter-EGFP),然后转染DF1真核细胞,同时经酶切线性化后显微注射到斑马鱼(Daniorerio)和泥鳅的受精卵中,以评价泥鳅β-actin启动子的启动活性。其次,将重组基因DPRK显微注射到泥鳅受精卵中。结果显示:泥鳅β-actin启动子能在DF1细胞、斑马鱼和泥鳅的受精卵中启动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泥鳅的荧光表达率(78.44%)显著高于斑马鱼(29.62%);泥鳅受精卵显微注射DPRK20d后,在mRNA水平检测到GH基因的表达。这表明泥鳅β-actin基因近端启动子具有显著的启动活性,且重组基因DPRK能在泥鳅体内表达,为下一步泥鳅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泥鳅 β-actin启动子 革胡子鲶鱼GH基因 显微注射
  • 简介:以"波兰2号"樱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处理方式(裸果处理相对湿度70%-75%,挽口处理相对湿度90%-95%)和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0、10、20、30℃)果实衰老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樱桃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乙醇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两种处理中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挽口处理果实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的裸果处理,与20℃和30℃高温贮藏相比,0℃和10℃低温贮藏明显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抑制了乙醇和MDA含量的上升;樱桃果实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在贮藏期间先上升后下降,与裸果相比,挽口处理有效地延迟POD、SOD活性峰值的出现时间,无论裸果还是挽口,0℃和10℃低温在一定程度上均维持了较高的POD和SOD活性。与裸果处理相比,挽口处理樱桃果实保鲜效果相对较好,而且在0-30℃范围内,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

  • 标签: 樱桃 温度 相对湿度 衰老 抗氧化酶活性
  • 简介:将伽师瓜置于密闭的气调箱内,分别采用NO(60μL/L)、缓释型固体ClO2保鲜剂(60mg/L)7~两者结合熏蒸处理12h后,于4℃条件下贮藏82d,研究三种处理对伽师瓜贮藏期间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均可诱导伽师瓜贮藏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增加;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提高果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延缓成熟衰老进程。其中NO+ClO2处理的效果最佳。

  • 标签: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氯 采后 伽师瓜 抗氧化酶
  • 简介:2010年12月15日,受浙江省科技厅委托,浙江工业大学组织专家对由浙江工业大学农药研究所承担的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具光活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炔草酯的工程开发"进行了验收。该项目以(R)-2-(4-羟基苯氧基)丙酸、

  • 标签: 羟基苯氧基 炔草酯 除草剂 光活性 丙酸 开发
  • 简介:哒嗪酮杂环是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重要结构片段,在前期研究基础之上,在3(2H)-哒嗪酮的5位上引入酰肼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哒嗪酮环酰肼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NMR、IR、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蚜虫Aphisfabae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7d在500mg/L普筛浓度时,蚜虫死亡率达73.9%,但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和红蜘蛛Tetranchusurticae的生物活性不明显。

  • 标签: 哒嗪酮 酰肼 合成 生物活性
  • 简介:养好仔兔是养兔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笔者在养兔生产实践中运用活性菌体复合酶(CLBJ^3#)添加在仔兔日粮中进行试验观察,发现活性菌体复合酶对提高仔兔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速度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仔兔成活率 复合酶 效果试验 菌体 活性 增重
  • 简介:为了从微生物中筛选天然杀虫活性化合物,从牛筋草中分离到1株具有杀虫活性的内生放线菌砖红链霉菌StreptomyceslateritiusCSF09。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从CSF09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1个杀虫活性成分,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并初步测定了该化合物对3龄粘虫幼虫和家蝇成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为4-甲氧基水杨醛,发酵单位约为13mg/L;4-甲氧基水杨醛对家蝇和粘虫均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对家蝇的LD50值为1.51μg/头,对粘虫毒力较弱,以10μg/头剂量处理时校正死亡率仅为36.6%;4-甲氧基水杨醛杀虫活性的突出特性是作用迅速,其击倒中时(KT50)大多在5min以内。研究表明,4-甲氧基水杨醛具有一定的卫生杀虫剂开发应用潜力。

  • 标签: 砖红链霉菌 CSF09 4-甲氧基水杨醛 杀虫活性
  • 简介:如何养出虾、养好虾?在保持对虾苗健康生长的同时提升其品质,营养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饲料中,有约80%的功能性营养物质不稳定,普遍具有易氧化、易挥发以及热敏的特性。当饲料原料经过环模挤出、熟化、膨化、烘干等加工环节后,营养物质活性大打折扣。

  • 标签: 营养物质 厌氧发酵 总经理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长期暴露的方法,研究锶(Sr2+)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肌肉Ca2+-ATP酶及N+/K+-ATP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15±0.2)℃下,将体质量(0.389±0.021)g的大麻哈鱼饲养在可控温玻璃水槽(100cmX50cmX40cm)中。水槽中添加SrCl2·6H2O,使Sr2+浓度达10、20、30和40mg·L^-1,以不添加锶的水槽为对照组。30d饲养表明,各实验组大麻哈鱼稚鱼均能生长,但高质量浓度的锶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大麻哈鱼稚鱼的生长和存活率,显著影响了稚鱼肌肉中Ca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锶(sr2+)质量浓度为10mg·L^-1时,各项生长指标和存活率最高;随着锶(Sr2+)质量浓度的升高,Ca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下降。结果提示,大麻哈鱼稚鱼长期暴露的锶安全质量浓度在10mg·L^-1之内。

  • 标签: Sr2+ 大麻哈鱼稚鱼 生长指标 CA2+-ATP酶 Na+ K+-ATP酶
  • 简介:采用小孔树脂、凝胶SephadexLH-20、反相色谱ODS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等分离技术,从坡柳Dodonaeaviscosa(Linn.)Jacq.Enum.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活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其为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21-epoxyangeloyl-15,16,28-tirhydroxy-22-(2-methylbutanoyl)-Olean-12-en-3-(O-α-Larabinofuranosyl-(1→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ide,命名为坡柳皂苷A,英文名dodoneaviscosideA。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24h拒食中浓度(AFC50)为207.4μg/mL。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植物源农药 坡柳 三萜皂苷 坡柳皂苷A 分离鉴定 非选择性拒食活性